眾所周知,季羨林是壹位比較長壽的老人,但實際上,季老進入晚年後,身體狀況並不樂觀。紀老疾病頻發,曾患哮喘、冠心病等老年病,但即便如此,他仍能活到98歲,與紀老的“三不”、“兩好”養生術有很大關系。
紀老所說的“不運動”並不是指他完全不運動或者排斥運動,而是指他不需要刻意的、勉強的運動。他提倡適度運動,很多時候過度運動會過猶不及。
另外,運動不僅僅是指身體的鍛煉,還要重視大腦的鍛煉。紀老家裏堆滿了書。即使到了晚年,他仍堅持寫作,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在他看來,壹生勤於思考,對大腦是壹種有益的鍛煉。堅持鍛煉大腦,人的思維方式也會得到鍛煉,心態也會隨之改變。良好的心態對健康絕對有幫助。
很多老年人腸胃功能紊亂,導致對很多東西都沒有胃口,所以會對飲食更加挑剔。但是時間長了就會營養不良,反而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會引起身體其他方面的問題。紀老患有胃潰瘍,但他從不挑食,保持營養均衡,從不過度調理,也不吃補品。對他來說,簡單全面的食物更有利於營養的吸收,這種飲食習慣更有利於延年益壽。
“不要交頭接耳”其實就是不要糾結。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沒必要壹直糾結於很多不開心的事。克服它,讓它過去,這是人生的大智慧。
除了“三不”養生,季羨林還有“兩德”。紀老壹生最重視的就是書。在他的家裏,幾乎所有的家具都破舊不堪,但書籍卻擺滿了整個書房。他離不開書,書也離不開他。他不僅讀了壹輩子書,也寫了壹輩子書。書伴隨了他壹生,成為他的娛樂、消遣和必需品。只要走進書房,壹切都會變得無足輕重,很快就會忘記所有的煩惱。
紀老進入暮年後,常年與兒子沒有聯系。妻子和女兒相繼去世後,他真的感到很壓抑,難以忍受。然而此時他養了壹只貓,於是貓和書壹直陪伴著他,讓他以苦為樂,以悲為樂。
我們了解了季羨林的養生之道後,發現做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他的好惡,壹般人幾乎都能做到,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擁有他的心態。養生長壽沒有辦法,心態才是真諦。看透壹切,舍得放棄,有舍才有得,不在乎別人,不在乎自己。不管妳處於什麽樣的情況,都盡量把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某件事情上。所謂“養生無術是術”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