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寧市歷史
常寧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就在境內生活繁衍。戰國時期,楚人開始向這裏遷徙。漢代的居民已經掌握了開采和提煉白銀的簡單技術。三國初期,這裏是吳國和蜀國爭奪的地方。武東風坊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對位於涪陵水以西的耒陽縣新寧、新平兩縣進行了分析。東晉太原二十年(公元39 5年)奠定了這座城市的基礎。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長寧縣。1996 165438+10月19、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昌寧縣,設立昌寧市。常寧歷史悠久。據《清同治長寧縣誌》記載,周以前屬荊,戰國屬楚,秦漢屬耒陽縣。三國吳分析,耒陽西南位於新寧、新平兩縣,東晉太原二十年(396年)在新寧縣境內鏟平。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新寧改為長寧,屬衡州。五代宋屬衡州。元十九年(1282)升為州,無領地,屬湖廣行省嶺北湖南路。明洪武三年(1370),三月降為縣,隸屬湖廣使臣四橫州政府。清屬衡州歸道衡州首府湖南。民國元年(1912)廢棄,屬衡陽路。11年(1922)廢,湖南省直屬。民國26年(1937),屬湖南省第五行政監察區。1949 10 6月12天天寧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湖南省衡陽地區。1952年4月改為湖南行政區。65438+7月0954還是衡陽地區的。1983七月屬於衡陽市。1996 165438+10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長寧縣,設立長寧市,由衡陽市管理。1996年,西陵、錢繆、盛橋相繼撤村設鎮,1居委會成立。年末全縣共轄7個鄉,16個鎮:宜陽鎮、三角塘鎮、白沙鎮、白松鎮、羅橋鎮、板橋、關嶺鎮、白坊鎮、陽泉鎮、鹽湖鎮、煙州鎮、尹田鎮、新河鎮、西嶺鎮、錢繆鎮、勝橋鎮、大堡鎮、蘭江鎮。村、組、居民小組沒有變化。2000年,常寧市轄16個鎮、6個鄉和10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為795223人。各鄉鎮人口(人):益陽鎮67354白坊鎮58246白松鎮70352煙州鎮33714尹田鎮33285白沙鎮28668西陵鎮30072鹽湖鎮22583三角塘鎮28631陽泉鎮62182錢繆鎮65438+。3羅橋鎮32883板橋38649盛橋鎮41280關嶺鎮39075新河鎮29666覃逸鄉38842湯鵬鄉41684蘭江鄉31768大堡鄉27734何江鄉13741米泉鄉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