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做的組織培養實驗主要有莖尖培養和幼胚培養。
莖尖培養時,應從待繁殖的銀杏植株中上部采集長枝,剪去葉片和葉柄,用濕潤的紗布包好帶回室內,依次用蒸餾水、漂白粉溶液、蒸餾水、升汞水、蒸餾水反復沖洗。然後在無菌條件下,切下長約0.5厘米的莖尖,最後將莖尖接種在準備好的培養基上,蓋上管口,防止汙染。用於組織培養的芽尖可以是頂芽或側芽。考慮到銀杏樹的組織具有明顯的立地效應,壹般不適宜采集向外延伸的側枝芽作為組織培養材料。
壹般用於莖尖培養的培養基是改良的白色培養基誘導愈傷組織和胚莖,N6基生根培養基用於促進生根。
改良白色培養基的組成為:白色培養基+BA 0.5-1.0+NAA 0.5+NH4Cl 5.34+糖4%。
生根培養基的組成為N6+2,4-D3+Ba1+NAA1+3%糖+0.5g瓊脂。
(以上濃度單位,除糖瓊脂外,均為毫克每升溶液。)
培養條件為:溫度25-29℃。首先進行壹周的暗培養,形成愈傷組織。從第八天開始,轉移到自然散射光下,再培養壹周,促進胚胎幹的分化。這時可以看到兩種葉芽。壹個是群居的,壹個是獨居的。選擇由獨立芽形成的莖段,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進行繼代培養。三周後,根系可以逐漸生長,形成完整的銀杏植株。
試驗表明,銀杏莖尖組織在添加NH4Cl代替2,4-D的白色培養基上的芽誘導率為83.65438±0%,有時甚至能誘導生根。
幼胚培養主要用於挽救壹些未完全成熟或因其他原因不能長成新植株的雜種胚或異常胚,有利於新基因型後代的保存。
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將銀杏的種皮從骨頭上去掉,用70%的酒精對種仁(這裏實際上是胚乳)消毒2-3分鐘,然後放入0.1%氯化汞水溶液中2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在無菌條件下挑出種子胚,然後將胚切成整塊或幾塊,用滅菌濾紙吸幹水分,再分別接種在試管內的瓊脂培養基表面。
作為幼胚培養的培養基,N6和MS是有利於愈傷組織形成的基本培養基。10-15天後,胚軸切口處會形成芽。三種常用芽接介質的組成是:
N6+KT1+NAA1+ 3%糖+0.5%瓊脂。
MS+BA3+NAA0.5+糖3%+瓊脂0.5%
Ms+2,4-D2+IH300+3%糖+0.5%瓊脂。
將帶芽的胚培養塊轉移到白色+2,4-D2+NH4Cl 5.34+IH 300+糖4%+活性炭0.05%+瓊脂0.5%的培養基中,經過6-10天,即可從芽中長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具體培養條件為:溫度保持在25℃左右,上下不超過2℃。分化培養階段,白天用40瓦熒光燈照射10小時,晚上保持黑暗。當幼苗長出4-7片葉子時,切成2-3段,按時間順序培養,出芽後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上。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用蜂乳作培養基培養銀杏幼胚,也取得了成功。可見,只要有合適的激素和細胞分裂增殖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銀杏胚的正常發育是可以得到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