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也是新的開始,新的征程。
又是壹年的結束,又是壹年。
展望新年,迎接2022,這六件事最值得做!
人是鐵,飯是鋼,沒飯吃就餓。
在網上看到壹個笑話。
高壹有個男生和同桌爭論:是壹日三餐還是壹日兩餐。
最後,知道真相的男孩流著淚向母親抱怨:“過了六年,我才知道還有壹種飯叫早餐。”
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反映出當代人不註重飲食結構。
老話說,早餐吃好,午餐吃好,晚餐少吃。
早餐要清淡。
早上吃粥可以潤胃生津。
睡了壹夜的身體需要補充能量,但需要慢慢醒來:粥、面包、豆漿、牛奶、面包都是不錯的選擇。
午餐要又厚又飽。
午餐就像壹個加油站。高速跑了壹上午,需要及時補充能量,為下午的忙碌儲備能量。
我們應該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肉類和雞蛋,蔬菜和均衡的飲食。
晚飯要少吃早吃。
晚飯少吃點,活到九十九。"
晚上吃得太晚太飽,脾胃缺乏足夠的時間消化食物,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漢書》有雲:“君視民為天,民以食為天。”
歡迎來到2022年,祝您用餐愉快,並在“真實住宿”度過愉快的壹天。
《莊子》有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得其樂於天地之間。”
最好的保健是遵循自然規律和高生活節奏。
很多不健康的套路,只要妳願意,是可以慢慢改善的;而很多不幸,只要妳改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家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常常趴在桌子上睡到淩晨兩三點,第二天起來,已經是中午了。
就這樣日夜顛倒,身體嚴重透支,以至於我的生命在完成這部作品的第二年42歲就結束了。
而同壹個作家村上春樹,壹般晚上9點睡覺,淩晨4點左右來寫作。現在已經72歲了,但他的作品仍然多產。
南懷瑾曾經說過:“誰能控制早晨,誰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當妳還在被窩裏做夢的時候,早睡早起的人已經開始看書、晨練、工作了。
每天早起1小時,壹個月30小時,壹年360小時。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日益拉大,包括健康,心情,家庭氛圍,家庭關系,事業成就。...
改變自己,早睡早起迎接2022年命運的饋贈。
還記得被刷屏的某明星同學聚會照片嗎?
他們也是42歲,壹個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壹群中年男女油膩肥胖。
還記得79歲的酷帥大叔王德順走秀紅遍網絡嗎?
雖然滿臉滄桑,但他肌肉結實,身體挺拔,沒有壹點老去的痕跡。
生活總是公平的。如果妳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容光煥發,充滿活力,妳就必須比別人多流汗。
2400年前,醫生說:“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生命在於運動。
陜西鹹陽有個老人,每天堅持鍛煉壹個小時。
如今,她107歲。她不僅沒有“三高”,而且深蹲、踢腿、筋腱都做得遊刃有余。面對鏡頭時,老人沒有出醜,邏輯清晰,說話條理清晰。
都說歲月不饒人,但是運動從來不饒人。
強健的體魄,飽滿的精神,清醒的頭腦,都是對堅持鍛煉的善意和回報。
什麽時候鍛煉都不晚。
2022年,從運動開始,哪怕只是每天堅持跑步15分鐘,也能推開健康的大門,從容對抗歲月的衰老。
清代大學者張穎曾說:“書卷乃養心第壹妙事。”
壹個不讀書的人,即使奢侈,也難免會難過。而經常讀書的人,即使食不果腹,也能過得很充實。
只是因為讀書可以讓我們獨立思考,不會盲從,不會因為忙碌而迷失自我。
我聽過壹個禪宗故事。
壹名官員負責護送壹名僧侶。每天上路前,他都要檢查四樣東西:包裹、公文、僧人和自己。
有壹天,妳的官員喝醉了。和尚趁機剃了頭發,換了衣服就跑了。
妳官壹覺醒來,發現包裹、公文、和尚都在,唯獨自己迷失了。
這個故事讓人自省,事情很復雜。我們來到曾靜,問第壹個問題:妳還好嗎?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資,也是最高貴的門檻。
就像三毛說的“書讀多了,容貌自然就變了...在妳的氣質中,在妳的語言中,在妳的思想的無限性中。”
美麗和英俊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老,但豐富有趣的靈魂永遠不會枯萎。
生活的質量始於心靈的修養。
用心讀書,用心養心。心若年輕,身體也年輕;心若年輕,歲月長存。
林語堂曾說:“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
有壹個女孩總是給街上乞討的人壹些。
同伴經常勸她:“現在很多報道都說乞丐是裝的,說不定比妳有錢。”
女孩笑著說:“是真是假,何必太在意呢?”。表面上看我是在施舍,其實能讓我更安心。"
正因為善良是壹種選擇,我們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什麽,而是為了取悅和滋養自己。
《山居感應》中說:“壹日三好,三年福報落。”
好眼力。
善待家人,善待朋友,善待陌生人,善待壹切,避免惡念,這樣妳的眼睛會越來越清澈。
擅長語言。
壹句親切的話溫暖三個冬天。說溫暖的話,體貼的話,親切的話,避免不好的話,妳的臉會越來越水嫩。
做好事。
幫助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鼓勵更多的人...福報會越來越大。
每天做壹件好事不壹定驚天動地。更多時候體現在小事和小細節上,安靜卻溫暖人心。
2022年,做好事,說好話,想好事,都有自己的心燈,照亮別人,也照耀自己。
王爾德曾經說過:“當我年輕的時候,我認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直到老了才知道。”
尤其是疫情兩年後,很多人失業,破產,家庭破碎...
在網上看到壹則新聞。
有壹個25歲的印度年輕人,因為疫情失業,沒錢找不到工作,甚至選擇了自殺。
而他年邁的父親,無法接受這個打擊,第二天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沒有存款的人容錯率低。
家人生病了。我們該怎麽對待他們?突然失業,房貸車貸怎麽辦?孩子要上學,如何保證更好的教育?
現在存下來的錢就像壹件盔甲,給妳抗風險的信心。
只是因為:生活中的大部分困難可以用錢解決,剩下的也可以用錢解決。
分享壹個“365節約法則”。
壹年365天,每天選壹個數字省錢,不能重復。
比如今天選7,就省7塊錢;明天選67,就存67元,以此類推。
壹年後能存多少錢?答案是:66795元!
這就是積少成多的力量。我們以後會做理財,讓錢生錢!
迎接2022,積極存錢,對生活更有信心,對人生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