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鼻子的方法:用食指揉鼻梁兩側。經常揉鼻子可以使鼻腔暢通,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搓手方法:先用手搓背50次,再用手掌搓50次。經常搓手可以促進大腦和全身的興奮中樞,增加手的靈活性、柔韌性和抗寒性,延緩手的衰老。
搓耳法:用手掌來回搓耳朵50次,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促進全身健康,增強聽力。
揉腹部的方法:先用左手再用右手揉腹部,順時針再逆時針依次揉50次,可以促進消化,防止食物堆積和便秘。
搓腰法: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次,可以補腎壯腰,增強元氣,還可以預防腰酸背痛。
揉胸方法:先左手再右手,依次在肋骨間的“百裏香”穴處揉50次,經常揉胸可以平復心緒。
搓腳法:先用左手搓右鞋底50次,再用右手搓左鞋底50次。足部是人類的“第二心臟”,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和增強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加足部的抗寒能力。
頭部,健康關鍵詞:經常曬太陽,梳頭,多動。
頭部是人體的第壹保健特區。中醫認為,頭部是“智宅”,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在此交匯,50多個穴位與全身器官密切相關。現代醫學還指出,大腦是人體的“總部”,指揮著人類的壹切活動。所以需要特別保護。專家建議妳多按摩頭部。可以用手代替梳子梳頭,從頭頂到後腦勺再從頭頂到耳朵兩側的順序來回推30或40次,讓頭部有發燙發麻的感覺。
日光浴也是保護頭部的好方法,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午飯後,讓太陽照在妳頭頂的百會穴上。日光浴15分鐘可以通脈補腦壯陽。大腦也對氧氣情有獨鐘。跑步、快走等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保證充足的血氧供應。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可以提高大腦的反應能力,延緩衰老。
耳朵,健康關鍵詞:捏,搓,彈,拉。
耳朵是我們傾聽世界的窗口,在保健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耳朵是全身經絡的總匯,連接著全身的每壹個器官,尤其是腎臟。有專家指出,腎是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源,揉耳朵是最廉價的補腎方式。
雙手輕捏左右耳垂,然後搓至發紅發熱。然後抓住耳垂往下拉,再讓它彈回來。每天做兩到三次,每次1分鐘。長期堅持可以起到抗衰老、美容的作用,對頭痛、耳鳴等疾病也有幫助。
胸部,健康關鍵詞:拍打,擴胸,深呼吸。
胸部支配著胸腺,胸腺是人體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器官,也是心臟和肺最強大的保護傘。胸部是人體的陰和氣相遇的地方。做好胸部保健,不僅可以調理中氣,還可以改善肺功能和抵抗力。
可以采取虛擬手掌輕拍的方法來保護身體。手指並攏掌心中空,對準胸正中胸骨,以適當的力度拍打。每次拍3~5次,停約10秒,每天3~5分鐘。也可以用手掌上下摩擦頸部至心窩。另外,多做擴胸運動,深呼吸。
腋窩,健康關鍵詞:按摩輕彈。
腋窩是人們通常忽略的保健部位。腋下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刺激這裏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益於大腦、心臟和肺部。中醫認為,腋下有壹個重要的穴位,名為雞泉,按摩這個穴位有舒胸、寧心、強心的作用。
有專家建議可以多搓腋窩,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尖先順時針再逆時針按摩左腋窩15次,再用左手按摩右腋窩,每次3到5分鐘。也可以擡起壹只手臂,另壹只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上,用中指輕彈腋下,可以不時變換節奏,左右交替。
背,健康關鍵詞:防寒,蹭門框,熱水澡。
中醫理論認為,背部中間的脊柱是人體督脈經過的地方,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絡脈與五臟六腑關系密切。經常按摩脊柱可以促進經絡疏通,滋養全身器官。在中醫看來,背部的保健首先應該是防寒。壹旦背部受涼,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呼吸道疾病,引起舊病復發和加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寒冷季節最好穿棉背心。
中老年人可以用背部在門框上摩擦來按摩背部的穴位。背部中間的脊柱對準門框邊緣,輕輕擠壓,上下輕微摩擦,每分鐘20次左右。洗澡的時候,也可以把淋浴頭對著後背洗。對於上班族來說,背部健康的天敵就是久坐,所以坐40分鐘後壹定要起來活動活動。長期錯誤的坐姿也是腰疼的原因。可以在辦公桌前放壹面鏡子,隨時提醒自己。
肚臍,健康關鍵詞:搓腹,熱敷。
在中醫專家眼中,肚臍是重要的穴位“神闕”,被中脘、關元、氣海等穴位環繞,是人體保健的“堡壘”。輕揉有利於調節人體氣血,改善臟腑功能。中醫壹直提倡“常揉腹部”的保健方法,講究睡醒後、睡前在小腹周圍揉揉。長期堅持可以增加腸胃蠕動,增強脾胃功能。
飯後可以按摩腹部,手掌放在肚臍上,逆時針和順時針交替輕輕摩擦肚臍及其周圍,幫助消化。適當熱敷小腹也能達到保健效果。熱敷時,可將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於肚臍,幾分鐘後取下,每日敷1~2次。另外,肚臍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平時要註意保暖,穿高腰褲。
膝蓋,健康關鍵詞:扭揉膝蓋。
俗話說:“人老了就老了”,腿部衰老首先體現在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各種活動中負荷最重的關節之壹。走、坐、躺、跑、跳等活動都離不開它,所以受傷的幾率也高。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搓手,分別放在膝蓋上,用手在左右兩側搓30次,尤其是膝蓋感覺微熱的時候。也可以雙腿並攏,屈膝下蹲,雙手托住膝蓋,輕輕轉動膝蓋。經常按摩膝蓋,使血液暢通,防病治病。
此外,我們需要註意生活中的壹些細節。比如上下樓梯時,讓腳尖先著地,可以增加緩沖距離,保護膝關節。女性不宜長時間穿高跟鞋。研究發現,這是女性膝蓋疼痛和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運動不當也會傷害膝關節,老年人和肥胖者可以選擇散步、慢跑、遊泳等對膝關節損傷較小的運動。
足,健康關鍵詞:泡,曬,動,抖。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穴位多,末梢神經成千上萬,與人體各器官的健康密切相關,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發揮這個“特區”的保健潛力,有利於預防壹些疾病。張認為,每隔兩三天用熱水泡腳半小時,是壹種非常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起到溫經活血的作用。
如果加上壹些中藥,如當歸、紅花、三七等。,給泡腳水,效果會更好。此外,專家還推薦了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曬腳強身:將腳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動腳趾健胃:胃的經絡在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經過,所以可以隨時動腳趾,用腳趾夾東西;抖腳緩解疲勞:仰臥,雙腳舉在空中,然後抖腳,最後像蹬自行車壹樣有節奏地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