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慈禧的貼身宮女口述抄錄的。很喜歡清史,對慈禧的維護也略有耳聞!
在書中,我更感興趣的是皇宮對食物的重視,慈禧的護膚,還有早睡早起的養生之道!
這種被別人口述的方式比正常的書更有趣,讀起來也不會無聊!
這本書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第壹,宮女的生活;
第二,慈禧的日常生活;
三、光緒軼事;
第四,其他瑣事
以下是書中我最喜歡的壹些句子:
睡覺姿勢
宮中最大的困難有三。“首先是睡覺。宮裏有個特別嚴格的規定。女仆不允許仰臥睡覺。他們必須側身出拳。”她從矮板凳上站起來,走到木床前給我們表演。側臥,雙腿蜷曲,壹只手放在身體壹側,另壹只手水平伸出。
吃不飽,怕吃空。她坐在門邊,茫然地望著遠方,說著什麽,好像在沈思。“第二個和第三個困難是吃飯和謙虛。伺候老太太不容易。從頭到腳,不允許有壹根頭發是淩亂的,但要幹凈、整潔、整齊。不要聞到邪惡,更不用說骯臟。我們好幾年沒吃魚了,怕會有魚腥味。如果妳在高層當警察,突然聞到壹股骯臟的味道,這叫‘不尊重’。妳肯定會失業,說不定妳姑姑和負責人也會卷進來。唯壹的辦法就是嚴格控制飲食,壹頓飯只吃八成。我姑媽眼角壹瞟,不得不立刻放下工作。輪到夜晚了。晚上雖然有點心(宮裏叫加餐),但是沒人敢吃,壹直餓到天亮。我們有壹個我們到達的月份的例子。比如夏天,從盛夏至日到酷暑,每個人每天都享用壹個西瓜,但是宮女怕冷,沒人敢多吃。她站在隔壁房間的石階上,高高地拋起來,把西瓜砸得粉碎,逗得小姐妹們哈哈大笑。
四季的飲食“我們在嚴格的季節裏在宮殿裏吃飯。”這是壹個新的話題,讓她很有興趣的和我聊了起來。“就拿農歷新年來說吧。前壹天晚上是三十,我們稱之為辭職。這壹天是宮裏破例的壹天,可以熬夜。11點交接前,我們會給老太太磕頭,說‘老太太好運,老太太萬事如意’。大年初壹要吃春餅,俗稱春餅,每桌放壹個大盒子,所以也叫盒菜,圓圓的,方方正正的。裏面有12,16或者18的搪瓷盒子,盒子裏裝的是醬菜絲和煙熏菜,比如青醬肉和五香牛肚。宮裏有的是東西,吃雞鴨已經很粗糙了。這個時候我們每天吃飯都是壹鍋,可以不用大砂鍋。因為我們值班不自由,不能都同時吃飯。我們也可以用鍋吃熱菜。吃了春盤,愛喝湯的去鍋裏舀,愛喝粥的喝兩三種粥。”她壹口氣說了很多。“在五月的第壹天,有各種各樣的餃子,有各種各樣的餡料和形狀——方形的、尖頭的和抓包子的。八月節有各種各樣的月餅,重陽節有花糕。從10月15日開始,每頓飯都加鍋,包括什錦鍋和涮羊肉。在東北,我們喜歡拌酸菜、血腸、白肉、雞片、肚片。我們經常吃這種鍋。有時我們吃野雞鍋。反正我們壹年吃三個整月的鍋。正月十六,起鍋砂鍋。在清明節,有豌豆黃、蕓豆糕、艾窩窩等。到長夏,有綠豆粥和赤小豆粥;在夏天的至日,我們應該吃水晶肉、水晶雞、水晶肚等等。夏天也給冷碗吃,比如冬瓜蓮藕,蓮子洋粉,杏仁豆腐等。我們經常吃荷葉粥,都是冰鎮的。甜瓜,梨和桃子有壹個按季節和月份的例子。清廷講究吃的分寸,不宜點。”她回憶起當年的生活,不時流露出傷感的語氣。現在她窮了,難過是自然的。
老宮女說:“參觀故宮的人沒有不參觀西路的,參觀西路的人沒有不參觀儲秀宮的,因為那是老太太住的地方。儲秀宮的庭院可以分為兩部分,南面的梯和殿和後面的儲秀宮。簡單的壹句話:慈禧住在儲秀宮,吃飯在題和堂。”儲秀宮首先說道。儲秀宮是壹個五室結構,分為三明和黑暗。三間明亮的房間是老太太和嚴皇後住的地方。在房間的中間,有壹個供朝拜的客廳。除了短暫的假期,不要輕易坐在這裏。西儲秀宮的中間房間與臥室相連,相當於臥室的外間。臥室裏經常放壹些用的零碎東西,比如油布、水壺等。醒來回到這裏更衣,然後由負責的宮女疊好,送到西片殿暫儲。東面南窗有壹鋪炕。這裏非常明亮。老太太經常坐在炕的東端,大玻璃靠窗。當她向外看時,整個儲秀宮壹覽無余。這位老太太喜歡做任何事情都很有眼光。喝茶、抽煙、吃早飯、談話、會見皇帝、皇後、妃子等。大部分都在這裏。除了三個明亮的房間外,還有兩個黑暗的房間。“最東邊的房間是東暗室,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也叫靜室。是老太太拜佛,想事情的地方。這裏最顯眼的裝飾是北方架子上的壹尊白衣男子雕像。老太太遇到不愉快的事,總會點上幾根藏香,眼皮垂下來,雙手合十,沈默壹會兒。這是壹件大事。她能代替老太太獨壹無二的位置,坐北朝南,太後對她的尊重可想而知。老太太住的整個臥室只有壹尊佛像。這位老太太非常迷信。她信佛,她信我們滿族薩滿教。她經常說,“神聖的天子幫助我們。”當她心煩意亂的時候,她也來到這個房間,手裏拿著王座,默默地坐在這裏,久久不動眼睛。“西邊的那間是她的臥室兼更衣室。北墻西端附近有個炕,比雙人床還大。炕上的被褥是隨季節和制度而變化的,比如冬天鋪三層席,夏天鋪壹層席。冬天的至日掛老鼠簾,夏天的至日掛紗簾。窗戶東南角有個梳妝臺,是老太太最喜歡的東西。她自己研發的化妝品都在這裏,早中晚都會在這裏待上兩三個小時。老太太是個愛美的人,也教別人愛美。她常說,‘女人無心打扮自己,那活著還有什麽意義?西邊幾個箱子裏裝的都是老太太心愛的首飾。這個房間和其他宮殿最大的不同是,老太太睡覺的床頭,靠著更衣室北面的風扇,是壹個大大的透明玻璃。老太太睡覺時,頭朝西。當她斜靠在炕上,掀起窗簾時,她能洞察外面的壹切。這是老太太最喜歡的地方。無論任何小事,老太太都要觀察入微。”
老宮女們概述了儲秀宮,並介紹了這些。但她說:“這不是真正的儲秀宮,只能算是儲秀宮的外殼。真正的儲秀宮有儲秀宮的味道。”老宮女說話慢了,聲調漸漸低了,可能又沈入了年少時的夢境。我們誰也沒有發問,月光照在玻璃窗上,全是白色,不禁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東舟靜西泊,看白秋月入江心。”此時的氣氛有這樣的味道。老宮女緩緩籲了壹口氣,接著說:“我之前說過,在儲秀宮,包括體育館和寺廟,各種桌子旁邊,茶幾上或者桌下,都有幾個空壇子,是老太太用來薰廟的。老太太不喜歡熏香之類的東西,就用南方的水果來薰殿。在體育館吃過午飯後,我會先去儲秀宮換水果。太監用食盒擡著,把舊果子倒掉,換上新的。換罐子倒水果的技術很熟練,壹會兒就完成了。緹荷堂在等太後午睡交換水果。所以太後的廟總是香香的,沁人心脾的。如果在夏天,氣味透過竹簾,整個門廊都是香味,深呼吸壹下,妳會覺得在甜絲絲特別舒服。如果是冬天,大廳的窗簾壹掀,暖氣就飄來香味,感覺渾身都軟脆。這是儲秀宮的味道。
她想了壹會兒,繼續說:“體和殿也是五室結構,適合儲秀宮。不過其中有壹個是廳門,是留給出庭的人和服務的人用的;東邊兩個房間連在壹起,中間有兩張桌子,是老太太傳飯的地方。如果逢年過節,每個廳門都會擺壹桌,這叫餐飲。餐飲風格會很棒,天、地、人三地提供。天壹桌,在東端的壹個房間裏;壹張桌子,在大廳門口;壹張桌子是儲秀宮東廳的第二個房間。經常是老太太在東二房吃飯。西兩間房之間有壹個虛扇,是老太太飯後休息、喝茶、抽煙的地方。冬天地面中間放壹個大炭盆,地面上放壹個銅絲罩,防止木炭爆炸火花迸出,灼傷衣物。老太太有個習慣,就是吃完飯不喜歡聞到食物油膩的味道,所以晚飯後經常來西二房休息。西邊的第壹個房間等於預留房間,飯後小便之類的都在這裏。總之老太太在儲秀宮用的早,中午晚上兩頓,大多在體育館。說白了,身體和諧廳相當於老太太的外書房兼飯廳。”老宮女說了很多像流水壹樣的話。事實上,儲秀宮和體育館閉著眼睛比我睜著眼睛看得更清楚。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我很佩服她的記憶力。她說話又軟又脆,滿嘴都是北京片,壹句壹句的送到耳朵裏,可見她是相當訓練有素的。如果妳閉上眼睛聽她的對話,也是壹種享受。
”提到“叫起來”,我又要誇老太太了。在老太太之後,她談到了精神。整天那麽多重要的事情都要老太太來打理。每天她還是自由自在的遊泳,自由支配時間,吃飯穿衣打扮玩耍都很講究。她總是精力充沛,不覺得累。只要說“醒醒”。無論冬夏刮風下雨,幾十年如壹日,按時起床到養心殿都不容易。”她對老太太總是深信不疑,贊不絕口。“快到印石了(三點到五點),老太太後臥室裏有動靜。當班宮女即將準備上崗,是宮女的大聚會。太後房裏的燈壹亮(遮住燈的紗罩就打開了),兩個值夜班的宮女就在寢宮門口等著,宮門口的兩個值夜班的宮女正在和其他做下人的宮女打交道。尹正的宮門已經鎖上,做粗活的宮女從宮外打來壹桶熱水,在外面準備。西南角的無灰木竈泛著淡淡的光,那是老太監張福煮完銀耳,準備給老太太吃後,第壹次下床行奉獻禮。據說經常吃這個可以保持年輕。等著宮女爬在地上磕頭(通常宮女是不磕頭的,因為我們天天見面,就跪下。只有過了初壹,十五,或者缺席兩三天,或者太後病好了,才可以磕頭),當她故意喊了壹聲‘幸運的祖先’(這也是壹個信號)就知道老太太已經坐起來開始下地了,門口的兩個宮女才敢開始讓其他宮女進寢宮門檻,寢宮半掩的門被打開,宮門戒嚴解除。晚上值班的宮女,和當天值班的宮女壹起,去宿舍跪下做自己該做的事。當太後寢宮的簾子掀開壹半,就暗示著人可以進入寢宮。最先進去的女仆是服務員。給太後疊好被子後,會端著壹盆熱水,用銀盆盛著。慈禧太後出來後,會用熱毛巾把自己的手包起來,長時間泡在熱水盆裏。換兩三盆水,泡手手指關節,是慈禧太後的健身方法之壹。老太太的手很細膩,圓潤柔軟,就像18歲少女的手壹樣,這是保養得當的結果。這種浸泡是每天必做的功課。然後洗臉,與其說洗臉,不如說臉(音滕,就是現在的熱敷),可以減少臉上的皺紋。都做完了,坐在梳妝臺前,由侍女輕輕攏了攏鬢角,抹了些粉,又在兩頰和掌心抹了些胭脂(這裏要註意,胭脂和粉都是老太太自己研制的),然後交給太監給她梳頭。老太太脾氣很大,絕不會讓仆人看到她蓬頭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