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後馬史的陵墓。它位於紫金山南麓的獨龍府珠穆朗瑪峰腳下,東臨中山陵,南接梅花山。它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壹。獨龍府位於中山主峰北部,森林幽深,山谷幽深,紫氣蒸騰,山巒雲霧繚繞,變化無窮。自古有“奇山多,千雲不盡同”之說。山南是壹片開闊的平原,也是壹片幽靜的前湖,充滿陽光、微風和生機。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確是風水寶地。
明陵建設始於洪武十四年,洪武十六年,陵墓賞殿等主體工程完工。直到永樂十壹年,整個陵園建築才告壹段落,歷時32年,動用65438+萬軍工。它的整體布局分為兩部分:壹是引導建築的神道,二是陵墓的主體建築。沿神道有:下馬坊、禁約碑、大金門、聖德碑亭、玉橋、石祥路、獅王柱、武將、陳文、星星門。過了淩杏門,向東北方向拐,就進入了陵園的主體部分。在獨龍府的南北軸線上,依次有:金水橋、武文廣場門、孝陵門、孝陵堂、內紅門、方城明樓、寶鼎等建築。
明陵內地面大部分木質建築在1853年清軍與太平軍的戰爭中被毀,現僅存下馬坊、禁碑、內紅門、碑亭中墻、石祥路、方城明樓下部等磚石建築。明陵布局宏大,規定嚴格,陵神道路早有先例,影響明清。
海底世界
它位於南京中山陵的梅花山旁。是壹個集科普教育、觀賞、娛樂為壹體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項目。
南京海底世界有近200個物種,10000多種海洋生物。主要由大廳、電腦教室、展館、熱帶雨林展區、海豹表演館、企鵝館、觸摸池、海底隧道、人類鯊魚舞蹈表演區、水下電影院和新開放的海豚館組成。
南京海底世界向遊客展示了中國水族館的發展歷程。從中國古老的皇家水族館到模擬的天然熱帶雨林,妳可以欣賞到色彩斑斕、嬌小玲瓏的珊瑚魚和淡水熱帶魚。在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叢林中,樹木參天,鳥鳴如雷,各種色彩斑斕的熱帶景觀與亞馬遜河的貴賓壹起,都展現在遊客面前。還有來自南美秘魯的貴賓,洪氏環企鵝,都是精神飽滿,等著您的到來。海水的潮起潮落在海邊形成了壹些淺淺的池塘,裏面生活著無數的小生物,在這裏妳可以親身感受大海的氣息。踏上扶梯,妳會看到南京海底世界的精華——海底隧道,全長74米,1.80度,由亞克力玻璃環繞,讓妳領略海洋的浩瀚,孕育著精彩的人生。體重超過200公斤的大海龜,3米多長的鯊魚,直徑超過1米的鰩魚等。悠閑地遊過頭頂,都是奇奇怪怪的美景,讓遊客流連忘返,眼花繚亂。表演區驚心動魄的人鯊舞蹈表演更是精彩紛呈。
南京海底世界海豚館是華東地區最大、最先進的香港海洋公園。建築的天花板用透明玻璃封頂,陽光透過玻璃直射水面。整個海豚館、舞臺、表演池、觀眾席完美結合,打造出華東地區獨壹無二的海洋主題劇場。
紅山森林動物園
位於南京城北的東京亭,占地83公頃。園內山巒疊翠,動物籠養放養,增加了許多驚險有趣的動物表演,呈現出城市森林動物園的獨特風貌。
紅山森林動物園形成了壹定的優勢動物種群,有東北虎、袋鼠、河鹿、小熊貓、孔雀、獅子等200多種。公園裏的珍稀動物包括白虎、亞洲象、大熊貓、海豹、黑猩猩、黑天鵝和丹頂鶴。動物體育場面積大,設施齊全。網箱養殖和放養相結合,不僅有利於保護動物,而且方便觀光。
鳥類是紅山森林動物園最早的野生動物。主要種類有灰喜鵲、藍喜鵲、山鳩、黑斑鳩、白頭翁、鸚鵡等20余種。公園綠樹成蔭,綠草如茵,是野生鳥類棲息繁衍的理想場所。
紅山森林動物園地勢起伏,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公園內有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三座山峰,最高海拔81.8m..公園植物豐富,從蕨類植物到高大的樹木,綠化覆蓋率超過85%。雪松、銀杏、玉蘭、香樟、水杉、紅楓等。形成郁郁蔥蔥的山地景觀,形成森林動物園獨有的特色。公園內有大面積山體匯水形成的水面,經過人工略微修復,成為水鳥棲息的好去處。
& gt& gt南京棲霞山
位於南京東北22公裏處,又名佘山。南朝時,棲霞精舍依山而建,故名。棲霞山有三座山峰,主峰三毛峰海拔286米,又名鳳翔峰。東北的壹座山,形似臥龍,叫龍山;西北壹山,狀如猛虎,名虎山。棲霞山有許多名勝古跡。她的深秋紅葉,尤其是2000年發現的“東飛天”石窟,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
棲霞山在江南很有名,因為這裏不僅有壹座棲霞寺,還有南朝雕刻的千佛巖和隋代著名的佛塔。因其林深、泉清、景色攝人心魄,又被譽為“金陵第壹美山”,民間素有“春有牛頭,秋有棲霞”之稱。山西那邊叫鳳嶺。楓樹很多,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它很壯觀,景色非常迷人。南京的每個秋天,
鐘樓裏的人們將進行家庭旅遊。經過近幾年的精心培育,“飄紅”期延長至每年65438+2月中旬,遊客出行和觀賞紅葉更加自由。
主要景點:明靜湖、棲霞寺、千佛山、鳳嶺區等。
& gt& gt中山陵景區
中山陵正面面臨廣闊的平原,背面巍然挺立,氣象雄偉。音樂臺、光華亭、面食小王子亭、楊誌亭、藏經樓等紀念性建築如月亮般繁星環繞,構成了中山陵的主要景觀。它們不僅寄托了海內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懷念,而且是著名建築師的傑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中山陵中山陵位於紫金山南麓。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6月1929日安放在這裏。中山陵依山而建,陵園整體呈警鐘形狀。至此,“革命尚未完成,同誌仍需努力”的遺風縈繞耳際。墓位於廣場,高差70米,爬上樓梯,停在山中的感覺是突如其來的。
祭堂是中山陵的主體建築,融合了中西建築風格。它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祀大廳南面的三個牌坊用銅雙葉雕刻,門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中門嵌有孫中山先生的書法“天地正氣”。
音樂臺在中山廣場的南面。舞臺占地近250平方米,舞臺後方建有大型弧形照明墻,高11.3 m,寬16.7 m,具有聚聲功能。舞臺前有壹個月牙形的荷塘。池前沿斜坡建有扇形觀眾席,可容納3000余人。
藏經樓位於中山陵東側的密林高阜,是壹座仿清代雍和宮的古典建築。佛經樓包括主樓、僧室、碑廊三部分,占地3000多平方米。現在是孫中山的經典之地,奉安大典的珍貴史料也在此展出。
光華樓是靈渠最精美的紀念建築。亭呈八角形,重檐飛檐。它全部由花崗巖制成,設計和建造都很獨特,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
& gt& gt紫金山
古稱金陵山,漢代稱中山。東晉時,山頂的紫面巖裸露在外,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紫色的光彩。放眼望去,這座城市就像壹朵紫色的祥雲,所以它也被稱為紫金山。三國時,蜀國宰相諸葛亮派使者到察看南京的山川形勢,說:“鐘盤,石居,乃真君之家。”真山的氣勢用壹句話概括就是“虎住龍盤”它東西長約7.4公裏,南北寬3公裏,在方圓境內有20多平方公裏,主峰海拔468米,為寧山之首。這裏有巍峨的松柏,高聳的峰巒,遼闊的碧海,秀美的山川。春夏可以去踏青,賞梅花。它是南京的壹個著名景點。
& gt& gt總統府
位於長江路292號,原為天王府,清末改建為兩江總督署。天王府西園西側有壹座西式平房,曾是清末兩江總督的私家花房,共有7間。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此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孫中山將其作為總統辦公室和會議室。西園東北側的壹座中式建築,後稱為“中山堂”,是孫中山先生的臥室、餐廳和衛生間,樓下是保安人員的住所。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宮曾是蔣介石的辦公室,後來改為總統府。後面建了壹個超級大樓。蔣介石在二樓119室辦公,李宗仁副總統在對面118室辦公。三樓的會議廳是當時召開國務院的地方。
& gt& gt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江東門。這裏曾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的遺址和遇難者的埋葬地。為了悼念遇難者,南京人在1985修建了紀念館,並在1995進行了擴建。博物館占地2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由灰色大理石建成,雄偉莊嚴。是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手段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的專門歷史展廳。
博物館分為三個部分:地點展區、遺跡展示和史料展示。外部展區由許多景觀組成,如群雕、豎雕、浮雕、標誌、紀念碑、詩歌、贖罪碑、枯樹、斷墻、遇難者名單、綠樹和草坪等。,構成了以生死悲憤為主題的紀念陵園建築風格。在棺槨狀的遺骸展室裏,陳列著建館時從“萬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難者遺骸,這是侵華日軍大屠殺的鐵證。65,438+0,0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圖表和見證資料,以墳墓的形狀陳列在半地下的史料陳列館裏。利用燈箱、沙盤、泥塑、油畫、景觀復原、多媒體觸摸屏、電影、電視等現代展示手段,再現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血腥暴行。
該博物館已成為國際祈禱和平和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gt& gt玄武湖
位於南京東北城墻外,通過玄武門、解放門與市區相連。六朝以前叫桑伯,晉代叫北湖,是訓練水師的地方。歷史上除了訓練海軍,這裏壹直是皇帝大臣的樂園,1909年被辟為公園。當時叫武鶯湖公園,也叫五洲公園和後湖。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裏,面積437公頃,水面約368公頃。湖中有五大洲,即周桓、瀛州、涼州、崔州、靈州,將湖分為四大區域,各洲之間有橋相連,方便觀光。水陸遊都很方便。涼州最早被開辟,是湖區最好的地方。這個湖的深度不超過兩米。湖裏種了魚和荷花。夏秋兩季,水面碧綠,粉色的荷花掩映其中。湖水飄香,景色迷人。
湖中五大洲各有特色。讓我們先談談周桓。周桓就像兩只巨大的手臂,從南北兩側伸向湖面,擁抱著瀛洲。玄武門對面的周桓拐角處有壹座假山。假山旁有兩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壹個形似觀音,壹個形似童子,取名童子拜觀音。周桓的特色是湖邊有壹排優雅的垂柳。微風吹過,翩翩起舞,讓人駐足。這壹幕叫“玄武煙柳”。
瀛洲上有壹條500米長的蜿蜒長廊,長廊北面有壹座雍和宮。寺廟旁邊有壹座七層寶塔,叫做“納諾”。櫻花樹在這片大陸上被廣泛種植,櫻花也在近幾年被引進。有許多著名的物種。每年四月,大陸都是壹片燦爛,遇到壹點點風雨,就會五彩繽紛,魅力四射。這壹幕叫“瀛洲花海”。
從周桓過方橋往北就是涼州,在周舟東北有壹座兩層樓的方形古建築,稱為著名的觀光樓。樓的北面有壹個平臺,四周有鐵欄桿,是古代的指揮臺。樓西有友誼堂、雞亭、湖廟等建築。大陸的西北角是古典園林式的花壇,是用黃石做的。祭壇之間有壹條雨花石鋪成的曲徑,鳳閣就在花壇旁邊。東南角是壹棟兩層小樓,色彩淡雅,設計有特色——百圓酒家,每天供應湖中鮮魚餐和魚宴。這片大陸的特點是菊花和桂花的美麗。每到秋十月,桂花香沁人心脾。菊花爭艷,引人入勝。這壹幕叫“涼州秋菊”。
從涼州往東,過崔橋到崔州,這裏有露天劇場、崔州戲臺、翠宏殿等建築。它的特點是樹木幽靜,巨大的傘狀雪松,寶塔形松柏和片片竹林,非常安靜,是情侶的天堂。這壹幕叫“翠洲雲樹”。如今,壹個名為“呂壹·小謝”的水鄉已經建在了徐橋的南面。它由20多間小竹樓組成,由竹橋相連。遊客坐在房子裏,品茶,吃飯,下棋或唱歌,這是獨特的味道,如在船上。
從周桓往東,穿過靈橋就可以到達靈州,大陸上有壹個動物園。公園裏有大熊貓、長頸鹿等幾十種珍稀動物。大陸靠近鐘山,鐘山如遊龍,氣勢磅礴,山頂常被紫金雲霧環繞。從靈州看千變萬化的紫金雲,神秘莫測,故稱“靈州山嵐”。
近年來,玄武湖公園引進了許多大型娛樂項目來娛樂遊客。比如玄武門右側是壹個占地3000平方米的賽馬場。這個賽馬場的馬匹在騎馬時由騎兵老兵馴服保護,以保證遊客的安全。左邊是湖上觀光列車,向北繞過涼州、周桓、潁州、陵州,到達泰陵地。泰陵地西側還有高爾夫俱樂部和標準網球場。
& gt& gt秦淮河
發源於水漂東部的廬山和句容的華山,自東向西流經南靖南部,再沿石城西北流入長江。秦淮河是長江的壹條支流,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升騰的紫氣,以為是禦氣,於是“削方山斷長脊為瀆,入江中”。後人誤以為此水開於秦,故稱“秦淮”。
“江南錦繡大地,金陵帝都”,秦淮河南京段,是“十裏秦淮”、“六朝金粉”的名地。它美麗古樸的兩岸風光,眾多的文物古跡,無不體現著金陵古城的古風。
秦淮河泛舟,可以滿足秦淮風情。兩岸最古老的建築可以追溯到金代,但遊客看到的是密集的民居和眾多的商業市場。身著古裝的船夫、船娘們搖著手掌和扁擔,讓遊客們心情愉悅。兩岸之間,京劇聲、歌舞聲、音樂聲此起彼伏,河中彩燈流金溢彩,讓人回想起朱自清的《等離子燈影下的秦淮河》。
& gt& gt燕子磯
位於南京郊區的杜摯山,長江三大名巖之壹,南京北郊觀音門外。它是燕山山脈東北部的壹支。海拔只有36米。積石的北面、東北面和西北面都是懸河,只有南面與河岸土地相鄰。因石峰在江上突兀,三面朝天,燕子若展翅欲飛,故名。杜摯山高40多米,南面與河岸接壤,另外三面被河流環繞。地形非常危險。燕子磯壹直與河流接壤,地勢險要。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要塞。被世人譽為長江第壹巖。依山而立的燕子磯是欣賞江景的最佳地點。登上機投,看滾滾長江,浩浩蕩蕩,奔流千裏,蔚為壯觀。西邊的長江大橋如彩虹壹般橫跨江面,尤其是月夜,明月當空,江面波光粼粼,風帆點綴。燕子磯歷來是文人墨客在江上抒懷的勝地,史可法、龔賢等人都曾在此題詩。丁基有壹座皇家紀念亭。亭中碑身正面鐫刻著清乾隆皇帝題寫的“燕子磯”三個大字,背面鐫刻著這位萬歲爺寫的壹句七絕詩:“聽說當年在蔣藍走了壹圈,驚見洪濤足下。然而我喜歡把沙上升為綠野,煙林相融,久久不散。”
燕子磯西南沿河峭壁上有多個石灰巖溶洞,古代遊記稱之為燕山12洞,其中以頭臺洞、觀音洞、二臺洞、三臺洞為主。頭臺洞距離燕子磯約1公裏。洞內鐘乳石奇形怪狀,觀音洞與之相鄰。其他洞穴的景觀也差不多。
& gt& gt南京夫子廟
始建於宋代,位於市中心南部,緊鄰秦淮河北岸的宮媛街。它是由文化教育中心演變而來的繁華鬧市區。人們通常所說的孔廟實際上包括孔廟、龔雪和宮媛主體建築群。
整個建築群占地較廣,南與秦淮北岸接壤,東起文德橋至櫟社橋,西至姚佳巷,西至四府巷,北至健康路東段。古宅被毀,每壹代都有改建擴建,建築厚重,樓閣重疊。到清末民初,寺廟的結構和布局仍為東南各省之冠。如今,夫子廟的建築壹部分是清末重建的,壹部分是近年重建的。它的主體是壹個山池(同伴池),外環是萬仞宮墻。東西方門的“德培天地”“道館古今”碑文是曾國藩所寫。正門叫淩興門,其次是大城門。過大成門到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什麽都有大廳和走廊。以後廟裏供奉的,都是高大的結構。在過去,它是歷代的萬神殿。拜廟是治山。山上有顧吃食。山頂有亭子,俯瞰中山雄姿,遠眺孔廟。江寧付雪,建於清末,在夫子廟的東部,現在大部分建築已被摧毀。
每年農歷正月初壹至十八,這裏都會舉行孔廟燈會,熱鬧非凡。1985,孔廟古建築修復。還重修了夫子廟的外觀,許多商店、飯店、小吃店都改造成明清風格,江邊的宮媛街被建成仿古旅遊文化商業街;夫子廟不僅恢復了舊貌,而且呈現出新面貌。由夫子廟、龔雪和江南宮媛組成的夫子廟建築群是秦淮風光的精華。您可以在這裏訪問1小時。
& gt& gt佛塔
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為木塔,後毀於唐武宗會昌。現存的塔是南唐和林所建。從棲霞寺南墻外的山路往東不遠處,可以看到佛塔,由白石砌成,五層八面,高約18米。塔外壁刻有浮雕,形象、體態生動傳神。塔基上鐫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為孕育、出世、遊歷、苦行、禪定、說、妖魔化、涅槃。塔為五級石塔,八面密檐,高18.04。塔基上浮雕釋迦牟尼八相圖及海石榴、魚、龍、鳳、花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像、文殊菩薩像,上面還刻有“工匠許”的稱號。塔檐下雕有飛天、樂天、恩人雕像。二樓以上,兩側各雕有兩個拱形龕,均雕有壹尊坐佛,64尊雕工精細,十分傳神。整座塔造型典雅優美,雕刻精美精致,裝飾華麗。它是江南佛教藝術的傑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gt& gt雞鳴寺
又名古雞鳴寺,位於山東吉隆廬山腳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天寺廟之壹。雞舍與山東九華山相連,北臨玄武湖,西接鼓樓崗。山高62米,因山圓如雞籠而得名。雞籠山背湖臨城,綠樹成蔭,翡翠浮動,風景秀麗,景色優美。雞鳴寺遺址屬於三國時期吳國的後院。早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依山建室,創辦道場。東晉以後改為廷尉署,直到527年南朝梁八年梁武帝在雞鳴臺修建通泰寺,才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同泰寺與泰城(宮城)隔路相望。整個寺廟都是按照皇家的規定建造的。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無愧於“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美譽。由於皇帝的尊重,通泰寺似乎是當時南方的佛教中心,天師達摩從印度來到建康時就住在這裏。
梁武帝經常去寺廟講學,聽眾超過壹萬人。他曾經四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脫下皇帝的袈裟,穿上袈裟,在寺裏過著和尚的生活。人們稱他為“皇帝菩薩”。梁大同三年(538),通泰寺浮圖因雷電起火,引發寺內火災。在這座巨大的寺廟中,只有伊瑞和白堂兩個大廳幸存下來,其余的都化為灰燼。
“侯景之亂”後,通泰寺荒廢多年。直到922年楊武時,臺城千佛寺才在通泰寺舊址建成。南唐時稱凈居寺,與韓敘亭合建,後改名元濟寺。到了宋代,又分壹半地方設立法寶廟。明初,這裏只有壹座小小的普濟佛寺。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朱元璋命崇山監侯立新在同泰寺舊址重修寺院,拆除舊屋,擴建,題“雞鳴寺”。經過宣德、成化年間的擴建和弘治年間的六年大修,寺廟規模擴大到占地壹畝多的古地,寺內住有100多名僧人。寺廟依山而建,別具壹格。有30多個大廳和亭臺樓閣,和臺灣房子。從遠處看,它像壹個華麗的祇園。
清康熙年間,雞鳴寺兩次大修,重修山門。康熙帝南巡時,曾親臨該寺,並為古寺題寫“古雞鳴寺”大字匾。乾隆十五年(1751),當地官員重修平虛閣,作為迎接先帝和皇太後的居住宮殿。清朝鹹豐年間,毀於大火。當年重建,只有十多間房子,中間有個小院,前面有個正廳。知止六年(1867),西池和尚等人集資修建觀音樓,樓內供奉著濟世大悲的觀音菩薩。有意思的是,雞鳴寺的觀音與眾不同。是壹尊倒立(朝北)的觀音菩薩像,佛龕上的對聯說明了原因:“問菩薩為何倒立,嘆眾生不肯回頭。”雞鳴寺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觀音閣、觀音樓。光緒二十年(1894),兩江總督張之洞將寺後大殿改建為“孟獲樓”,並手書匾額。
1958雞鳴寺改為仲尼道場。“文革”期間,雞鳴寺遭到嚴重破壞。1983年,雞鳴寺在方丈宗成的帶領下重建。
寺內修復了頭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孟獲樓、景陽樓、典韋殿、彌勒殿、直供臺、佛寺、藥師塔、藏經樓、法堂、客堂等。、雞鳴寺於1985重新開放,隨後逐步建成大山門、毗盧寶殿等。雞鳴寺自開放以來,與香港、臺灣及海外佛教界交流,佛教使節經常來寺,交流佛教文化,增進相互了解。
修復後的雞鳴寺安靜古樸,煥然壹新。慢慢走上雞鳴寺路左側的石階,迎面矗立著壹扇黃壁洞門。洞門正中是“古雞鳴寺”,四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這是雞鳴寺的山門。步入大門,左邊是美食臺(致公臺)。餐桌前是彌勒佛殿,殿上是大乘殿和觀音塔。供奉著泰國贈送的兩尊釋迦牟尼和觀音銅像,32尊觀音銅像新塑,供奉在殿內。
大雄寶殿的東面是許歌館的遺址,西面是塔院。寶塔的院子裏,青石是用來打磨雕刻花紋的,青石鋪在地上。壹座七層八面藥師寶塔拔地而起。它是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佛塔。塔內有內樓梯,外走廊,氣勢恢宏,反射著夕陽的余暉。此塔名為藥師塔消災延壽,蘊含著為國為民、為香客遊客消災延壽祈福的寓意。在塔的南大門上,有四個大字寫著“藥師塔”。北門的額頭上刻著“國泰安民”的匾額。塔內供奉著藥師佛的青銅佛像。此像原供奉於北京永和宮,1972贈於南京靈谷寺。靈谷寺修繕時,暫時存放在市文管委。寶塔建成後,受到了文管會在塔內的迎接。塔的每層中間還有四個佛龕,是明代金絲楠的木雕,原屬北京中南海,每個佛龕供奉壹尊捕木藥師的佛像。
觀音樓的左邊是孟獲樓,非常寬敞。孟獲大廈的東面是景陽大廈。這兩個著名的建築是人們靠在欄桿上俯瞰的地方。現在它們分別被改造成了茶館和素食館,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務,讓遊客可以壹邊喝茶,壹邊對著窗戶欣賞風景。
雞鳴寺集山、水、林、寺於壹體,環境十分優雅。殿內莊嚴肅穆,銅佛閃耀,殿內亭臺參差,大殿金碧輝煌,浮圖空空,香火縈繞,遊人不絕。佛寺建築精美,佛像莊嚴;宏觀上,山清水秀、幽暗青翠的寺廟,讓人流連忘返;登上紅塔,俯瞰群峰是拱形的;煙是灰暗的。東臨中伏,西臨北極,遠眺臺城,遠眺玄武,山川湖泊,湖中雁行。春秋之交,任麗鐵塔在天邊,荷花遍地,紅綠如漢宮晚妝,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