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生開始,我就開始看各種育兒、心理方面的書。不得不說,很多時候,理論知識確實能指導實踐。至少我們可以了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的發展特點,然後可以更心平氣和的和他們交流。
今天分享了十本我看過覺得不錯的育兒書。希望他們能幫到妳。
以下是根據我的喜好排列的:
埃米爾出生於1762。該書出版後,震驚了法國和西歐的許多國家。埃米爾是壹個孩子的名字。盧梭作為愛彌兒的導師,表達了他對兒童“自然成長”的教育思想,他的許多思想沿用至今,可以說是現代家庭教育鼻祖的著作。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順乎自然的,在當時的資產階級社會甚至是被禁止的。今天我們再來看這個觀點,有時候會面紅耳赤,越來越少的父母會讓孩子自然成長,越來越多的父母會“鼓勵孩子”。
其實我個人更喜歡看帶彩色繪本的版本,裏面的插圖質量好,更直觀。有興趣的可以下載電子版。
家庭教育是東南大學教育系的系列,12章節,包括家庭教育的原理,包括心理學和教學方法,以及以下10章節的具體操作,可以應用到0歲真正的落地理論教材。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在今天已經完全過時了,對於很多沒有教育學基礎的家長來說也是非常實用的,比如對孩子衛生習慣、餵養習慣以及很多心理問題的分析和指導。妳看到的不是教育工作者的高談闊論,而是深愛子女的父母的殷切關懷。
如果妳去研究有關教育的書籍,妳就會知道,斯潘塞作為英國哲學的先驅,作為壹個親自輔導和培養小侄子斯潘塞成為名校醫生和植物學家的叔叔,用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和簡單的思想,為我們打開了直觀的育兒筆記。
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同國家也有差異,但我在看這本《育兒筆記》的時候,仿佛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問題,比如正面暗示對孩子的重要性,是否要給孩子早教,怎麽教育。看完之後,我可以受益匪淺。
孩子需要早教嗎?我相信斯潘塞的保姆和許多現在的父母有著相同的想法。讓他們玩,教育是老師的事。斯潘塞用壹個故事告訴我,妳會得到壹個什麽樣的孩子,取決於妳對孩子的付出。不要用解放天性來掩蓋自己的懶惰,讓孩子壹夜之間成為妳想成為的樣子,那無異於天方夜譚。
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
知道這本書源於朱莉的壹段演講視頻嗎?Lythcott hymes在TED的演講令人印象深刻。朱莉,曾經是10斯坦福大學新生的教務長?Lythcott-hymes見證了太多有教育缺陷的孩子。他們可能成績優秀,但生活能力低下。美國中產家庭培養出來的“精英”學生的特點,其實在大城市的學生中並不少見。如何讓孩子既成人又成人,看完這本書會收獲很多。
書中提到的“18歲”名單,我覺得可以重點收藏壹下。
海姆·吉諾特
這本書的作者是壹位父親,也是壹位兒科醫生和兒童心理學家,所以身心合壹的理論看起來更客觀。本文通過壹個實例故事,讓我們對親子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關於贊美
妳會表揚妳的孩子嗎?妳知道不經意的贊美也會變成毒藥嗎?
表揚孩子的時候,記得不要再說“妳真聰明”或者“妳真的是個天才”,而要說“妳看,經過妳的努力,妳終於把積木搭好了”。類似的實質性表揚更能促進孩子內驅力的探索。
我建議家長把這段話讀三遍。我們常常對家人失去耐心,這是各種爭吵的根源。三言兩語就能搞定的事,必然伴隨著不必要的抱怨和廢話,無論是夫妻關系還是親子關系。少說話可能會更清楚。
吳小樂
這本書真的很殘忍,因為它是壹部同名熱播劇的小說。看完小說,對劇中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各種單親家庭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問題,溺愛帶來的問題讓我們觸目驚心。為什麽小時候那麽可愛的父母到了青春期就成了敵人?或許年輕的父母看了之後,會早早做好防範。
簡·納爾遜
我覺得對《積極的紀律》這本書有點高估了。當然,好書肯定是好的。書中有很多實用的形式和表格,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進行選擇。
郝,,同興學院
這本書的作者是《京折》的作者郝,以及《上帝的手術刀》的作者、楊瀾。這本書我是壹氣呵成看完的,全文非常透明清晰,沒有難懂的單詞,非常適合普通家長學習。
關於未來規劃、情感表達、對智力水平的認知等,家長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科學的答案。我覺得有必要推薦給家長,尤其是學齡前寶寶的家長。
我個人對書中提到的“心理帶寬”這個術語印象深刻。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時,妳是怎麽處理的?忍耐之後是不是會出現煩躁、憤怒、失望甚至挨打?
受情緒影響是很常見的,但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有壹個冷靜的大腦。
了解兒童大腦發育的特點
徹底解決“從年輕到年輕”的困惑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在人工智能下發展科學思維?
如何培養內心飽滿情商高的孩子
威尼斯·馬丁
這本書很有意思,也算是在育兒路上開闊眼界的壹本書。講的是紐約上東區社會的育兒壓力(跟我有什麽關系),所以我們這些窮人,會用心去看富人是如何苦苦教育孩子的。其實上東區的各種情況在北上廣並不少見。
如果妳只看過《三十》,妳可能對這本書有更深的理解。我在想電視劇的編劇也看過這本書。
傅小平
這本書說是給男生家長看的,其實不壹定,因為現在有很多男生性格的女生。書中利用男孩特殊的生理結構特點進行推論,也告訴家長自己有背後的秘密的各種行為,適應這種生理特點,然後思考解決辦法。總的來說,還是挺有教育意義的。
薛瑞
說到叛逆期,孩子出生後,從滿月的“滿月”開始就有各種各樣的叛逆期,尤其是兩歲的叛逆期,其實是和他們的身體發育結合在壹起的。比如秩序感的建立,讓他們做了很多像強迫癥壹樣的事情,不開心就開始發脾氣。3歲的孩子大多要上幼兒園,這讓成年人在面對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時更加頭疼。這本書是給三歲孩子父母的育兒指南。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這幾年還不錯的育兒書。都是通俗易懂的“有用”書。歡迎分享妳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