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導致抑郁。
每年的3月到5月,是人最難受、最不穩定的季節。幾乎每天,我們都能聽到周圍的人抱怨天氣。據調查,對天氣變化反應最強烈的年齡段不是老年人,而是35歲至50歲的人群。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易受天氣影響,出現坐立不安、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嘔吐、輕度腹瀉等癥狀。有調查顯示,受季節影響的易感人群中,約60%屬於自主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群。
據神經科醫生統計,1/3因為頭痛來就診的人,可能是抑郁焦慮引起的。抑郁癥患者主要有兩個核心癥狀,壹個是抑郁,不開心,沒有* * *;二是興趣降低。還有壹些其他的癥狀,比如飲食變化,體重下降,睡眠不好。
70%的患者容易復發。
要防治好抑郁癥,保持開朗的心情,參加壹些集體娛樂活動,親近大自然,做戶外運動,曬曬太陽,抑郁的時候找朋友聊聊天。“因為靈體人對溫度、氣壓、空氣濕度、氣流等空氣像元的變化高度敏感。氣候變化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誘發精神分裂癥、焦慮、抑郁等精神。如果妳窮,還會導致內外環境的失衡,心理功能的混亂,精神行為的異常變化,從而促使心理疾病或復發。
春季精神疾病高發不僅與氣候有關,有些人認為春季服藥不合適或麻煩,擅自停藥、減藥或忘記服藥也會導致精神疾病復發。有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患者的復發率在春季較高,這壹時期的精神疾病復發率占全年復發率的70%。
高發季節來臨,需要早期幹預。
在中國,目前估計有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但只有不到2600萬人獲得了相關藥物。
與焦慮和抑郁的高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數患者容易被忽視,導致漏診。確定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癥或焦慮癥。據介紹,許多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多發性硬化、癲癇和原發性頭痛,都容易伴有抑郁和焦慮癥或* * *病。其中,卒中後抑郁是卒中後常見的並發癥,通常表現為智力低下、情緒低落、興趣下降。
提醒:與季節因素有關,除了癥狀嚴重需要就醫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需要自己;伴有抑郁和焦慮障礙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癥狀,達到臨床治愈,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殘率和自殺率,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早診斷、早幹預、早治療對患者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