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遙遠的野生鳥巢

遙遠的野生鳥巢

?文/李慧蘭

偶然的擡頭,意外的發現,溢出了美好的回憶。小時候天很藍,小時候水很清,小時候樹很茂盛,環境鳥語花香,景色迷人,人與動物鳥類和諧相處。看著孤獨的鳥巢在寒風中搖晃,我們應該意識到,人類才是破壞自然的罪魁禍首!

在壹個陽光涼爽的冬日下午,我們壹起去壹個山村做生意。我們走過村莊和鄉村的小巷。在旅途無聊,心情疲憊的那壹刻,我們突然擡頭,看到了壹道獨特的風景。寒風中壹棵光禿禿的樹頂上,掛著壹個鳥窩,孤獨而涼爽,為這個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美麗和溫暖。這樣的鳥巢壹生難得,我懷著敬畏和新奇的心情用手機留下了美好的瞬間。

鳥巢是鳥類溫暖的家。就算滿墻風雨,有了鳥窩,風雨中的鳥兒也不會那麽搖搖欲墜,那麽孤獨。它們在這裏休息,養育孩子,直到養育出雛鳥,體驗完,再放它們飛。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壹對成年的鳥要建造壹個完整的巢,的確是壹項龐大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難以想象的勞動。他們要來回跑上百次,盡可能多拿草根和樹枝。然後在窩裏生活繁衍。在成鳥的養育下,鳥經歷了孕育、孵化、孵化,然後逐漸長大,羽翼豐滿,最後離開巢穴飛向天空。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是聽著鳥兒的故事長大的。烏鴉反哺,烏鴉喝水,狐貍和烏鴉,七夕橋的傳說,都給我的童年增添了豐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尤其是小學的時候,我還記得小燕子學會築巢的故事。烏鴉和麻雀都學會了用喜鵲築巢。烏鴉和麻雀缺乏耐心,飛到壹半,燕子學得最踏實。所以,現在的烏鴉巢只是壹個用樹枝搭建的空架子。麻雀窩表面掛著壹些彎曲的樹枝,裏面卻很粗糙。只有小燕子築的巢是堅固而美麗的。而老人們講的老娃和喜鵲的故事就更有趣了。老瓦懶得築巢,呆在喜鵲窩裏。喜鵲不肯,老瓦放了壹個臭屁,把喜鵲熏走了。這就是現在鳥占喜鵲窩這個成語的由來。

記得那年春天去東方的季節,經常看到成群結隊各種隊形的大雁往南飛,有條不紊,歡快地往南飛,然後它們拖著兒女回到北方,來年春天來找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被天空下浩浩蕩蕩、井然有序的鳥類陣容所吸引。水稻和油葵成熟的季節是鳥類覓食的最佳時機。成群的鳥似乎在田野裏和老農民玩捉迷藏遊戲。在田野裏也經常看到老人用竹竿追鳥。在無人看守的田地裏,農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用竹簽做成的假人物來照顧成熟的莊稼。他們穿著各種顏色的人衣服,戴著五顏六色的帽子,他們在野外。老農民在收割的時候已經默認了這種模式,對鳥類的覓食完全沒有傷害。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的鳥巢隨處可見。在樹木茂密茂盛的地方有鳥巢很方便。它們是鳥類活動的天堂。鳥兒讓天空充滿生機,給生命增添活力。那時候屋檐下的燕子不是壹兩窩,院子裏的麻雀窩也不多。尤其是我家院子裏樹上的花喜鵲鳴叫的時候,我媽經常說,今天壹定有喜事,或者遠道而來的親人會回來,更何況還挺有效果的,所以壹遇到花喜鵲鳴叫,我就會大喊壹聲,期待好親人的歸來!小時候經常看到小夥伴們放學後像猴子壹樣爬到樹上,把窩裏的蛋挖出來。有時候我會抓剛孵出來還沒睜開眼睛的毛茸茸的小雞,拿在手裏玩。這時,壹旦被鳥媽媽發現,它們就會在很遠的地方聲嘶力竭地尖叫,小家夥們只好帶著同情和憐憫把可愛的東西放回原處。我們的童年是在鳥兒快樂的叫聲中長大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工業化和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類生活的範圍被拓寬了。鳥類也深受其害。亂獵亂殺鳥無處藏身。偶爾有幾個樹檐下的窩被抄成了路上的外星人,樹洞裏的窩也被堵上了。再加上樹木的過度砍伐,田間的果園和桃林噴灑大量農藥,地面的水和大氣汙染嚴重,導致鳥類越來越少。鳥少了,巢自然就少了。稀有的東西是昂貴的。如果妳看到房前屋後的樹上或原野上有壹個鳥窩,調皮的孩子常常會想辦法把它清除掉。

鳥類充滿靈性,也懂得達爾文的優勝劣汰進化論。所以為了生存,它們只能把巢築在高得讓人勾不起來的樹梢上,或者人跡罕至的荒野裏。遠離人類可能是它們最好的逃避方式。他們逃得越遠,生存的機會就越大。

遠遠望去,空中孤獨的鳥巢在寒風中不停地晃動,像搖曳的風鈴在強烈地歌唱和舞蹈,似乎在為人類敲響最後的警鐘——

愛護鳥巢就是愛護鳥類,愛護我們自己!鳥類將永遠是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