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與自己求和
最好是把目光從身外之物移開,追求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所想的,這樣身心才能高度和諧統壹,人才能獲得心理健康,促進身體健康。
那麽具體怎麽做呢?其實,答案早就在《黃帝內經·蘇文·四齊調》中給出了,那就是:“晚睡早起,大步朝庭,緩行。”這些話乍壹看好像是在說日常生活。其實他們告訴我們要回歸壹種自然的狀態,順應春天的生發精神,壹切都是什麽樣子我們就跟著什麽樣子,不要為難自己。比如春天,妳要“庭上大步走”,就是要稍微舒展壹下肌肉,但是妳每天坐在辦公室加班,壹動不動。這意味著妳沒有“和自己的和諧”,也就是說,妳和自己無法相處。最後,不能伸肝,得了肝病,還是自己。
為什麽要把目光從外面的東西上移開?記住,黃帝內經講養生,不是讓妳養身外之物,怎麽掙錢,怎麽買衣服等等,而是講怎麽“養身內之物”。春天是精神病人容易發病的季節。壹般人還可能出現情緒不穩定、多夢、思維活躍、註意力難以集中,出現困倦、無精打采等“春困”癥狀。尤其是年老體弱者,對不良刺激的耐受力較差,春天往往多愁善感,容易煩躁。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辦法,就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尋求自己的優雅,從而陶冶情操,放松情緒,養肝調神。
第二,人的總和
與人和諧,就是與人和諧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待人寬厚,使身心處於放松的狀態。這有利於人體分泌有益的激素,從而使神經系統的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黃帝內經·蘇文·四氣調靈》說春天要“施而不取,賞而不罰”,就是強調要與人和諧相處。“施而不取”就是付出。比如不要太壓迫孩子,不能把知識強行灌輸給孩子。如果妳總是壓制他,後果會在秋天出現,也就是他到了青春的時候。
“有賞無罰”就是獎勵別人,而不是懲罰別人。不懲罰,就不抑制別人的成長。在公司裏,作為老板,妳不應該在春天懲罰這個員工和那個員工。這樣壹來,妳就會抑制員工的創新思維。
第三,自然之和
與自然和諧就是順應自然,珍惜自然山川,愛護花草樹木,主動適應自然而不與之對抗,同時親近自然,比如呼吸新鮮空氣,沐浴春日陽光,睡在綠草中,去山裏遠足,都是儲存情緒,保持健康的好方法。
春天我們應該如何與大自然相處?黃帝內經蘇文四齊調靈,說這個時候要“生而不殺”。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嚴禁春殺,古代帝王也把“春不伐木,不築巢殺胎”作為行政命令的重要內容之壹,因為這些行為都是與春的生命力相違背的。只要妳在春天摘了壹朵花,妳就會在秋天失去壹個果實。春天萬物生長,就讓它生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