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很多人認為拳崩走的路線是壹條直線,是壹個直拳動作。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從拳擊的技術動作分析,它並不是走直線,而是在其運動過程中包含了壹定的弧線。前步崩拳改為後步崩拳,或後步崩拳改為前步崩拳時,後拳沿正手前臂向前打,隱含下壓力量,拳面有前推力量。在大力剎車的過程中,前臂有向前裹鉆和上沖的力量,直線是不可能發揮這些力量的。況且在其運動的過程中,已經包含了壹定的弧線運動。崩拳走的路線,可以從很多著名形意拳高手的實戰中了解。光靠壹個直接的武力(糾紛)是打不起來人的,只能打人。因為每個人在受到外界攻擊時都會有防禦性的反應。用撞拳擊打對手時,對手必然會產生向上的阻力,拳手可以利用這種阻力上前裹鉆,猛挑,利用力量使對手失去重心,將自己連根拔起。那麽,對手必然會被打得更上壹層樓,然後翻臉。實戰中,拳的動作是要破,而不是破。就是用拳頭的前臂碾壓對方進攻,以壹個突破來打擊,而不是在突破對方防守後再去打擊對手。所以拳崩有兩種路線,這是我們從鍛煉和實戰中總結出來的。壹種是對手壹碰到我的拳頭就會倒下,或者走直線;另壹種是對手碰到我的拳頭後,再次摔倒,就是走壹個弧線。
角度:任何拳法能否發揮出應有的力量,發揮出來的力量能否傷到對手,正確的運用角度是關鍵。拳擊的角度有兩個要求:壹是姿勢。拳崩的姿勢叫陰陽身,通常稱為“半側身”。它要求身體前部與前進方向的直線成45度角,否則。特點是實戰中自由轉換,減少受力面積。在拳擊運動中,無論是步步拳還是踏步拳,胸部部分都必須隨著拳的來來往往轉換成45度角,使手、腳、鼻三者相合。只有遵循這個規律,全身的力量才能內外壹體,通過前腳的滴水和後腳的滴水,快速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壹種是拳的握法,從本門秘而不宣;很多人把拳擊的握法誤解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握法。正確的握法應該是四指卷曲後,食指第二關節向前突出,然後拇指腹壓在食指第壹關節上,形成習慣的拳頭。習慣拳在實戰中的起點和封住對方血管的作用。用的時候要把力量集中在食指突出的關節上,而且它是用點打面,而不是面打面,這和拳法經典中的“斷壹條線,不偏不倚找要害”的理論是壹致的,從力學角度也符合點面原理。
力量:拳的力量是陰陽在體內循環的運動。除了拳的力量外,還包括按力、纏力、撲力、抖力、踏力等。往往要求壹個力量必須包含推、扭、磨、轉、蹬、猛、滑、透等八種混合力量,而且這些混合力量必須分開練、層層練,有的力量則沒有。拳勁最大的特點就是拳勁。是在接近對方寸許距離時突然發出的壹種最兇最兇最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