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新城區分別是貴德沙濱海新城和東山水新城。
三個副中心是指花都、增城、從化。
以下是詳細介紹:
大都市地區(中心城市):
嚴格限制批發市場等低效用地。
《意見》指出,都市圈將加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建設,優化高端城市功能布局。重點發展現代商貿、金融保險、文化創意、醫療衛生、商務和科技信息、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
同時,都市圈要嚴格限制大型倉儲物流、傳統批發市場等各類低效用地項目,禁止發展各類高汙染、高耗能的工業項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環境質量。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鼓勵和引導中心城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各類優質資源向都市圈外圍、兩個新城區、三個副中心延伸。
老城區遵循“雙增雙減”的要求——增加基礎設施和公共空間,減少居住人口,規劃建設總量。
《意見》還對番禺城市發展給出了詳細的方向:番禺市重點加強都市功能培育,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導向,加強時尚創意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近期重點發展廣州南站商務區、廣州國際創新城、番禺大道商務休閑帶。
範圍:北起北二環快速路,南至沙灣水道,東起增城行政邊界,西至廣州市界,包括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黃埔區,白雲區北二環快速路以南,蘿崗區(東西開發區)以南,番禺區沙灣水道以北,總面積約1231。
南沙濱海新城:
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南沙以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臨港配套產業為功能,培育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高地,完善城市生活配套,建設服務內地、聯動港澳的商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教育培訓基地,打造世界先進的綜合服務樞紐、社會管理服務創新實驗區和粵港澳高品質生活圈。
2015年有三級甲等醫院3所,優質中小學29所,區級以上體育設施2處,新建商業綜合體14處。
範圍:包括南沙區和番禺區沙灣水道以南地區,總面積約803平方公裏。
東部山水新城:
人口分散的主要承載區
以中新廣州知識型城市建設為契機,圍繞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和廣州東部新城區的目標,東部山水新城將強化R&D、制作、創意、影視、體育、旅遊、娛樂、商業、教育等九大核心功能。
依托東部自然景觀,高標準規劃建設宜居宜業新城區,加快產業園區向產城融合的綜合城區升級發展,成為大都市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載區,成為廣州輻射帶動珠三角東部沿海乃至粵東的重要層面。
2015年,三級醫院1所,優質中小學23所,區級以上體育設施2處,商業綜合體6處。
範圍:涵蓋蘿崗區北部地區(開發區東、西區除外)和增城市中心鎮、珠村街道,總面積約680平方公裏。
花都副中心:
建設國際航空和鐵路樞紐
重點建設航空、鐵路壹體化的國際綜合門戶樞紐、國際高端服務功能發展區、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宜居生態城鄉。2015年,三級醫院1所,優質中小學52所,區級以上體育設施4處,商業綜合體30處。
範圍:包括花都區及白雲區北二環快速路以北,東至白雲區行政邊界,南至北二環快速路,西至花都區行政邊界,總面積約1,340.5平方公裏。
從化分中心:
建設世界著名的溫泉城
以建設宜居、宜商、宜遊的國際生態健康城市為目標,打造世界著名溫泉城,建設高端生態旅遊區、綠色低碳示範區和美麗城鄉結合部,重點發展溫泉養生、休閑度假、賽馬、文化創意、休閑農業等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向產業園區發展。
2015年,三級醫院1所,優質中小學31所,區級以上體育設施5處,商業綜合體9處。
範圍:從化市,總面積約1974.5平方公裏。
增城副中心:
發展中小企業總部基地
南部依托東部交通樞紐,重點發展中小企業總部基地,推進新塘片區改造,發展先進制造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級會展商務、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中部地區將依托掛綠湖,重點發展低密度生態總部經濟、會展、教育培訓,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北方加強生態保護,發展生態旅遊和特色農業,限制工業發展。
2015年,三級醫院1所,優質中小學32所,區級以上體育設施5處,商業綜合體15處。
範圍:包括除中心鎮和珠村街道以外的增城,總面積約1.405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