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6歲的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蘇和在公務返程途中突發心臟病,心臟性猝死。7月28日,馬來西亞國家男籃壹名在晉江備戰的球員也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炎炎夏日,各地不斷發生猝死事件。醫生提醒,夏天要特別註意休息,多喝水。最好是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高危人群。要隨身帶藥,發現胸悶胸痛等癥狀要及時吃藥,並立即去醫院治療。記者王力宏/林文金峰/圖
個案研究
猝死事件接連發生。
夏季持續高溫是猝死的原因之壹。今年6月下旬,53歲的湖北女工朱在泉州市工業區壹家箱包廠午睡時猝死。記者從泉州臺商投資區福山邊防派出所獲悉,7月26日,東源鎮壹位72歲的老奶奶在上廁所時暈倒,經搶救無效死亡。醫生判斷老奶奶是猝死。
7月28日,正在晉江隨隊備戰的馬來西亞國家男籃球員黃坐在球場上觀看比賽,突然身體不適暈倒,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原因是心臟性猝死。出生於1988,今年才25歲。
醒醒
註意胸痛和疲勞的跡象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王介紹,猝死是壹種意外的、突然的死亡,多發生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熱天容易發生猝死是因為熱天容易導致人體皮膚表皮毛細血管擴張,內臟供血減少,增加猝死風險;高溫也會導致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時補充體液,人體血液的粘度就會增加,引發突發性心血管疾病。
市壹院急診科陳醫生介紹,入夏後,突發心梗的患者增多,且多為老年人。猝死本身是很難預測的,但大多在發生之前都有壹些征兆。最常見的表現是胸悶、胸痛、四肢無力、出冷汗、頭暈。如果市民本身是高危人群,出現相關癥狀,壹定要及時去醫院,消除隱患。
帶上藥,休息壹下。
“心血管疾病患者夏季壹定要按時服藥,不能自行增減藥物或停用。”王表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時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並盡量攜帶有家庭住址、家人聯系電話、病史的急救卡,以防不測。
據報道,在壹些年輕人猝死的案例中,有些人發病前沒有任何癥狀。他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隱性患者。因為沒有及時體檢,沒有註意到輕度胸悶等癥狀,導致猝死。定期體檢是發現隱患的有效途徑。
市壹院急診科陳醫生提醒,夏季天氣炎熱,中老年人尤其要註意休息,不要在悶熱的環境中劇烈運動。註意低脂低油飲食,及時補充水分。年輕人應避免長期疲勞和精神緊張,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出現失眠、焦慮易怒、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集中等亞健康信號,壹定要盡快調整工作生活節奏,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緊急心臟按壓伴人工呼吸
據報道,猝死的臨床特征是心臟驟停、呼吸驟停、意識喪失、動脈搏動消失和測不到血壓。猝死發生的突然,往往只有幾分鐘或十分鐘。因此,猝死後,如何緊急搶救就變得尤為重要。
當有人出現呼吸或心臟驟停的癥狀時,如何進行急救?王指出,我們應該立即撥打120。在等待救護車到來的同時,讓患者平躺,擡起頸部,後仰頭頸,促進氣道通暢。有效的心臟按壓,具體方法是雙手手掌鎖定,擡起手掌置於患者胸骨下1/3處,垂直按壓,頻率為每分鐘100次,幅度大於5cm,用力均勻輕柔;同時采用人工呼吸,壹手捏住患者鼻孔,推開下頜,用力吸氣,向患者口中吹氣。每30次心臟按壓輔以兩次人工呼吸。
渴了再喝水。每天8杯有助於妳保持健康。
本報訊(記者吳誌明)隨著高溫的到來,人們出汗增多,喝水成了夏季重要的“健康課”。專家說,喝水也有講究。
中國保健協會營養保健師福建培訓部主任朱說,補水要循序漸進,喝得太快、太多、太涼都不行。夏天的飲水量要比其他季節大。壹般每天飲用1500 ml至2000 ml(約8杯)為宜。他說,夏天喝水要註意以下幾點:
渴了再喝。渴了才想到喝水。當口渴、心煩、疲勞、頭痛時,說明身體的細胞已經開始脫水,此時再喝水已經是“被動飲水”了。久而久之,人體會長期處於潛在缺水狀態,不利於正常的新陳代謝。所以,喝水和吃飯壹樣,也需要定時,在感覺“渴”之前喝水。
喝溫的不要涼的。喝涼水會使胃腸黏膜突然變冷,使原本通暢的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胃腸不適,甚至腹瀉。最適水溫為10℃-30℃。另外,冷飲盡量少喝。
慢慢喝,但不要太快。很多人習慣“狂飲”,但對身體不好。快速大量飲水會迅速稀釋血液,增加心臟負擔;熱天大量出汗時,暴飲暴食會反射性地增加出汗,進壹步增加鈉、鉀等電解質的流失。喝水的時候要少量多次,每次的量要控制在150 ml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