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知秋,階下眼空。
山童掃小路,古墻東側閑。
雨後的空山,秋天是悲傷的。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
擴展數據
立秋介紹道: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天的開始。
鬥指西南,太陽到達135經度,每年公歷8月7日或8日過節。“理”就是開始的意思;“秋”是谷物成熟的意思。
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壹個陽漸收、陰漸長、陽漸陰的轉折點。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走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炎熱的節氣,僅次於大夏和小夏。
按照節氣順序,立秋之後是夏天,第二個節氣在秋天出來。二十四節氣中有三個夏天,其中有壹個節氣是立秋。立秋之後,就是夏天了。
三夏三伏天代表濕熱天氣,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楚暑四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夏天的日子更長。
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正處於壹年的轉折點,並趨於減少或下降。
從立秋開始,陽氣逐漸關閉,壹切都被克制住了。立秋,與立春、長夏、立冬壹起,又稱為四國節,也是古代四季八節之壹。秋天是谷物成熟和收獲的季節。
在秋天開始的時候,在古代有祭祀土地神和慶祝豐收的習俗。還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歷史淵源
立秋,四立之壹,預示著秋天的開始,谷物成熟的開始,收獲季節的到來。《歷書》說:鬥是指西南次元立秋,是指陰出地萬物皆殺。根據秋天的指示,谷物成熟了。《說文解字》:秋天,五谷成熟。
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壹個陽漸收、陰漸長、陽漸陰的轉折點。正如《管子》所說:秋天,殷琦開始了,所以壹切都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