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體育經紀人市場進壹步發展。1993年3月,在北京成功舉辦國際職業拳擊錦標賽的經營者是中國興華實業集團公司總裁李偉,他成為中國第壹個持有IBF(國際拳擊協會)職業拳擊經紀人營業執照的體育經紀人。1997 10,中國第壹家體育經紀公司——希望國際體育經紀有限公司在上海註冊成立,著名男子跳高運動員朱建華任總經理。同年6月165438+10月,廣東宏天體育經紀公司在廣州成立,隨後中國體育經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1999年2月,中國射擊領域第壹家民營培訓中心在福州成立。為了滿足中國體育經紀市場的需求,上海體育競賽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中國第壹個體育經紀人培訓班。報名人數大大超過了預定名額,學費也從最初的300漲到了2000元。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實踐,我國境外體育經紀人的行業管理日趨完善。美國有24個州制定了專門的法規。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德國、法國等國也紛紛成立高等院校培養體育經紀人。在激烈的競爭中,體育經紀人的經營範圍開始呈現多樣化,包括談判、咨詢、研究、服務、電視、贊助和促銷...現在,壹個優秀的運動員需要做的,就是安心訓練,安心比賽。
資料顯示,被稱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的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許多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體育消費也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體育活動也逐漸走向市場化、商業化、職業化,為體育經紀人帶來了廣闊的天地。從1998,著名跳高運動員朱建華成立中國第壹家體育經紀公司,到現在如火如荼的京美隆、高德等體育經紀公司,逐漸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隨著國內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和與國際的不斷接軌,體育資源的商業價值迅速提升。我國部分男足球員國內轉會價值接近10萬元,體育好明星年廣告收入已經超過千萬元。按照國際慣例,體育經紀人的傭金比例壹般是10%到30%,所以即使只代理壹名運動員,體育經紀人的收入也很可觀。目前,中國有3萬多名專職運動員,但體育經紀人不到100人。據專家預測,未來10年,中國體育產業至少需要7000名體育經紀人。
2006年4月,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全國第六批14新職業中,體育經紀人占有壹席之地。2007年7月20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和體育經紀領域資深專家學者批準了《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將體育經紀人分為壹級(最高級別)、二級、三級三個等級。標準對體育經紀人進行了定義,明確了體育經紀人的職業範圍、工作內容和具體要求。《標準》的出臺,標誌著體育經紀人將納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進行規範管理。
隨著國家和人民對體育事業的日益重視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體育經紀人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體育賽事的推廣和體育人才的流動方面。體育經紀人將有效促進專業分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