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飼養蛋雞

如何飼養蛋雞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增加養雞效益,有效控制疫情,充分發揮雞的生產性能,必須做好環境控制。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飼養蛋雞的方法。讓我們看壹看。

蛋雞的飼養方法是1。入秋後,冷暖空氣交替。對於已經下蛋很久的母雞來說,如果體力不支,很容易停產蛻皮。這時候就要提高飲食的營養水平,適當補充動物蛋白飼料和各種。更換過渡飼料,用產蛋前的飼料餵養20周齡的母雞,也叫過渡飼料。

2.控制雞群。在更換過渡材料的同時,要特別註意雞群發育的均勻性。大、中、小後備母雞最好分開養,3周後才能顯現效果。不要太草率。體重輕的雞不要飼餵超過中大型的雞,以免因脂肪沈積而影響性成熟。

3.嚴格控制雞舍的溫度。雞舍應該幹燥,通風良好。使雞舍空氣清新,無異味。

4.調節相對濕度和通風。雞舍內相對濕度要求為55% ~ 65%,4周齡後可降至50%左右。濕度不能太高,否則雛雞會食欲不振,身體虛弱,從而延緩性成熟,推遲開始生產。如果通風不良,空氣中有害氣體增加,濕度增加,含氧量降低,會使後備母雞發育不良,推遲開欄日期。

5.控制和調節照明以補充人工照明。秋季自然光照逐漸縮短,光照時間短,達到性成熟的時間較長,應在15周後開始補光,以滿足雞性成熟的需要。當蛋雞自然光不足12小時,特別是9月底以後,增加人工光照1 ~ 14小時比較方便,早晚各補兩次。

6.提供足夠的清潔飲用水。剛出生的母雞非常需要喝水。壹般壹只母雞每天需要100克左右的水。

所以,蛋雞每天壹定不能缺水。最好使用流動水箱供水,每周可供應2 ~ 3次淡鹽水,改善蛋雞體質,增加采食量。還可以加入胡蘿蔔或綠松石飼料,提高蛋白質水平。

影響雞產蛋性能的因素蛋雞的環境控制主要包括雞舍內外兩部分。雞舍內環境控制主要包括通風、光照、飼料、飲水、溫度、濕度、密度、選雞選蛋。

通風無論雞舍的大小,飼養的雞的數量,保持雞舍的空氣新鮮和通風良好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問題在高密度雞舍尤為重要。因為通風不良,會隨時釋放出大量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溢出整個雞舍,影響雞的正常生長和產蛋,引發多種疾病。所以在生產中,雞舍底部要設落地窗,中間要設大窗,屋頂要設帶帽的排氣筒。夏天都是開著的,冬天可以關中央的窗戶,只剩下落地窗戶和屋頂的排氣筒。中間還可以裝壹個排氣扇,快速去除冬天屋內的汙濁空氣。冬季要密切註意通風系統,不要造成賊風或把舍內溫度降得太低,以減少飼料消耗,預防各種疾病。

光照對雞的產蛋性能影響很大。合理的光照可以刺激排卵,促進雞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產蛋量。生產中,從蛋雞第20周開始,采用人工補充光照,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時,直至達到16小時。之後每天要保證16小時的有效光照,直到雞淘汰前4周,之後光照時間逐漸增加到17小時,直到雞淘汰。每天早上黎明前人工補光效果最好。補光的時候,房子裏每平米的建築面積是3?5瓦合適。燈離地面2米左右,最好安裝燈罩聚光。燈與燈之間的距離在3米左右,這樣可以保證整個屋子的光照均勻。

蛋雞多以幹粉飼餵,飼餵頻率為每天1。2次,如果第壹次餵奶是在下午3點,更好;如果餵兩次,應該是上午9: 00餵壹次,下午3: 00餵壹次,每天的餵量壹般是每只雞100?120g,飼餵量要根據體重變化適當增減,以免影響產蛋。為了保持雞旺盛的食欲,每天要保證壹定的空槽時間。壹方面可以防止飼料長時間在槽內發黴,另壹方面可以防止雞有厭食挑食的壞習慣。

飲水對養雞生產非常重要,缺水的後果往往比缺料更嚴重。水參與了機體的整個代謝過程,在調節體溫、營養運作、消化吸收和廢物排除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常雞蛋的含水量在70%以上,每只雞需要喝220?380 ml,飲水不足,雞采食量減少,影響正常生長發育,至少可降低產蛋率2%;水質差也會導致產蛋率和蛋重下降。因此,要及時給蛋雞提供充足、清潔的飲用水,最好是自來水。

雞肉最適合的溫度是多少?23℃,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產卵。要保持雞舍內適宜的溫度,夏季要註意雞舍的通風。我們可以加大通風機的功率,將橫向通風改為縱向隧道通風,增加流經雞體的風速,及時帶走取雞體產生的熱量。如果結合噴水、灑水和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雞舍內的溫度。冬天,我們應該註意保暖。雞舍的門窗在夜間或下雪天要用草簾覆蓋,有利於提高舍內溫度。我們還可以在雞舍北墻外用玉米稭稈搭建擋風墻,堆上幹草擋風禦寒。天花板上還可以加稻殼和鋸末作為防寒層。

最適宜的濕度是60?70%。如果舍內濕度太低,蛋雞就會呆滯,羽毛紊亂,皮膚幹燥,羽毛和喙爪暗淡,還容易引起雞脫水和雞呼吸道疾病。潮濕空氣的導熱系數是幹燥空氣的10倍。冬天如果屋內濕度過高,會增加雞散發的熱量,使雞更冷。如果夏季室內濕度過高,會限制雞呼吸時排入空氣中的水分,汙染雞只,使細菌大量繁殖,容易導致各種疾病,降低產蛋量。生產中可采取加強通風、室內放置生石灰塊等措施,降低屋內濕度。

蛋雞的密度不能太高,適宜的密度是:每平方米6只輕品種,每平方米5只中品種,網上每平方米8只輕雞。10,中型雞7?8、籠密度壹般為2?四次。

雞的選擇應在雞的產蛋率達到50%時進行。此時應選擇生長發育不良、雞冠幹枯皺縮、羽毛漂亮、頭、喙、gaskin明顯暗黃的雞。生命力差,雞不健康;選擇並淘汰腹部積累了大量脂肪的雞。這樣既能減少飼料消耗,又能減少疾病傳播,凈化雞舍環境。

及時揀蛋,營造無蛋環境,可以提高雞的產蛋率。產卵高峰壹般是3?4小時,下午的產蛋量占全天產蛋量的20%。30%,雞蛋要根據產蛋時間和數量及時采摘,壹般壹天兩次,夏天三次。

舍外環境控制:首先做好環境消毒,定期用2%的火堿溶液噴灑,門口設消毒池,其次及時清除雞舍外的雜草,因為病原微生物可能會附著在上面,給妳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第三,在不影響雞舍通風的情況下,在雞舍外種植壹些樹木、藤蔓、草坪。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使夏季環境溫度降低10?20%,減少熱輻射80%,細菌含量減少22?79%,除塵35?67%,除臭50%,減少有毒有害氣體25%,防止強風和噪音,能有效改善雞舍外的氣候,第四,防止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特別是在產蛋高峰期,其生產強度更大,生理負擔更重,生活能力趨於下降,抵抗力較差。在應激情況下,雞的生長發育會受到阻礙,飼料消耗量增加,產蛋量急劇下降,死亡率增加,產蛋量下降後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因此,要保持雞舍及其周圍環境的安靜,飼養者要穿固定的工作服,閑散人員不得進入雞舍;堵住雞舍內的鼠洞,定期在雞舍外投放藥餌滅鼠;防止貓、狗、老鼠等。從進入雞舍;雞舍周圍嚴禁燃放煙花爆竹;飼料加工、裝卸應遠離雞舍,既可防止噪音應激,又可防止雞群疾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