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泡腳吃什麽好?
泡腳是通過溫度和藥物作用於局部皮膚、肌肉和關節,利用皮膚的抗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功能,改善其新陳代謝,增強其功能,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來治療局部和全身疾病。
1.生姜驅寒
生姜屬於中醫辛溫解表藥,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毒副作用小。現代醫學認為,生姜可以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需要註意的是,用生姜泡腳並不是說把生姜放在熱水裏泡壹會兒,壹般是取15-30克生姜(約半片中等大小的生姜),拍平,放入鍋中,加入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約10分鐘。煮好後,將姜水全部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壹般以感覺不燙為宜)。泡腳時,水不要過腳踝。泡的時候最好搓搓腳。
2.艾草暖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壹種性平、味苦、無毒的藥物。具有回陽、調理氣血、祛濕散寒、止血安胎的作用,也常用於針灸,故又稱“藥草”。用艾草泡腳還可以改善肺功能,對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咳出白痰的人非常有益。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姜泡腳差不多。壹般將30-50克(壹把)的幹艾草放入水中煮來泡腳,煮法同上。
3.肉桂可以消腫
桂皮,又名肉桂、桂皮或桂皮,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都有溫腎壯陽的作用。用它們泡腳可以緩解腎病引起的水腫。
腎源性水腫是由腎功能問題或疾病引起的水腫。壹般先發生在松弛的組織,如眼瞼或面部、腳踝、踝部,早晨起床時最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區域的皮膚會導致抑郁。若發生腎源性水腫,可用花椒、肉桂各15g(壹把或壹小塊)煮沸後泡腳,煮法與生姜相同。用這種方法連續泡腳,可以起到壹定的消腫作用。
4.紅花防止凍傷
花是婦科常用的中藥,具有活血、通經、化瘀、止痛的功效。冬天容易凍瘡、皮膚皸裂的人,在初秋使用紅花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10-15g(約壹把)紅花,如前所述用開水泡腳,可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年冬天都會有人手腳經常出現皸裂破皮的情況,但壹旦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選擇用紅花泡腳也能在壹定程度上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如果同時用30-50g的幹艾草和10-15g的紅花泡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和末梢神經炎。
2.安全泡腳的註意事項
壹、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大腦容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壹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家屬應先試水溫,以防燙傷。
二、飯後1小時內不宜泡腳。進食後,體內的血液大部分流向消化道。如果吃完飯馬上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反而流向下肢,長時間影響消化吸收,導致營養缺乏。所以最好飯後1小時泡腳。
第三,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鍋等金屬鍋內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反應生成鐵鞣酸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療效大打折扣。
第四,孩子不要把腳長時間泡在過熱的水裏。因為足弓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形成,所以從小就要註意保護。如果經常用熱水給孩子洗腳,腳底的韌帶會變得松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第五,女性經期不宜用中藥泡腳。女性月經期的問題比較復雜。如果找不到原因,用中藥泡腳不僅不能緩解,還可能加重痛經等癥狀。所以,女性如果想通過中藥泡腳來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最好咨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開藥。
3.哪些人泡腳要小心?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皮膚脆弱,足部周圍神經對溫度不敏感,容易被燙傷,導致足部感染、潰爛,甚至截肢。
2.靜脈曲張和血栓形成的患者
靜脈曲張主要是因為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溫度的升高不會改變靜脈瓣膜的功能,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但這種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會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會增加靜脈回流的負擔。
3.腳氣病患者
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泡時,不要用熱水泡腳,因為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燒傷不宜泡腳。
4.患有嚴重心臟病和低血壓的患者
健康人泡腳泡溫泉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註意。比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不要用太熱的水泡腳,也不要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從重要器官流向體表,必然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和低血壓的人來說,會增加患病風險。
5.老年人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會出現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天睡前泡腳20分鐘比較好。
6.兒童
經常給孩子泡腳會影響腳的神經和血管功能,使足底韌帶松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此外,嬰幼兒感受不到與成人相同的溫度。大人覺得水溫有點熱,對孩子來說已經很熱了。但是他們表現力不是很強,所以很容易燒傷軟皮。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洗腳就好了。洗完之後可以輕輕捏捏腳,放松筋骨。
4.泡腳的常用方法
(1)艾葉泡腳。
取幹艾葉50-100g(視水量而定,無嚴格標準),先加水煮沸待溫度降低後再加冷水或泡腳。如果太麻煩,就把艾葉放在壹些熱水裏泡20分鐘再加水泡腳。
艾葉泡腳的幾個小方子:
(1)艾草和生姜可以治療感冒、關節病、類風濕病、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和哮喘。
(2)艾草、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暢、手腳麻木或瘀血。
(3)艾草加鹽適用於上焦帶火,常導致忌妒、牙痛、咽痛、煩躁、上火感冒、腿腳浮腫。
(4)艾葉花椒20粒適用於汗腳、腳臭、腳氣、溫疹。
(2)用醋泡腳
醋的選擇:(米醋或陳醋100-150克)
醋泡腳的作用:
(1)可以解決腳臭問題。用醋泡腳可以殺菌,壹定程度上治療腳氣。
(2)可以緩解疲勞。
(3)能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
(4)能祛風濕,改善畏寒癥狀。
(5)治療睡眠障礙。
(6)醋能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理沈積,治愈多種慢性疾病。
(3)杏仁茶泡腳
苦杏仁45g,綠茶10g。將上述藥物壹起放入鍋中,加入2000毫升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將1小瓶藥水塗於面部和手臂,將剩余藥水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浸泡30分鐘。20天就是1個療程。能滋潤皮膚,消炎殺菌,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防治皮膚萎黃、發黑粗糙、痤瘡、疥瘡。
(4)用中藥泡腳
對於患有痛經的女性,可以嘗試堅持中藥泡腳來改善痛經的狀況。
1.氣滯血瘀型
它的癥狀是月經前或月經期間的腹脹和疼痛,暗經血帶血塊。有這類癥狀的人,要調和氣血,祛瘀止痛。由於女性以肝為主,泡腳選用的藥物以足厥陰入肝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通經醋,如青皮30g,烏藥30g,益母草30g,川芎10g,紅花10g。加入約兩升水、約50毫升醋,用武火煮沸,再用小火煎30分鐘。待藥涼至50℃時,將藥渣倒入盆中泡腳。盆裏的藥水量要浸沒踝關節。如果藥液不足,加適量溫水。腳在藥裏不停的動,讓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鐘以上。
2.陽虛寒實型
其癥狀為小腹冷痛,熱敷疼痛減輕,手腳發冷。要用溫經散寒的原理來止痛。因為中醫有腎主全身陽的說法,所以泡腳選用的藥物應以入腎經陰不足者為主,並加適量鹽水,如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g,幹姜、茴香、吳茱萸各6g,少許鹽,煎服即可。
3.氣血不足
它的癥狀是經期或經期後小腹隱隱作痛,用手按壓腹部會有輕微的疼痛。月經量少,色淡,需要補氣養血調經。中醫稱為“脾調血”,泡腳選用的藥物應以入太陰脾經的藥物為主,可加入適量的甜水。如白芍、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術、杜仲、黃芪15g可用於泡腳,加麥芽糖、開水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