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指出,正如老子所說,“禍大於不滿足,咎大於欲。”所以知足常樂往往就夠了。“作為壹個人,知道富足的滿足和平衡的心理是永遠富足的。壹個人很容易在知足中享受快樂和陽光,在情欲中擺脫壹點世俗,獲得壹點安靜和放松,最終用美好的生活收獲幸福的生活!
智者說:“只有當妳滿足了,妳才能活得不累。”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的人生旅途壹帆風順,沒有謀生和養家的後顧之憂。他們還在喊“活累了”。他們的“累”,除了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之外,主要是欲望的疲勞。
有句話叫“想要的東西很難填滿。”凡是說“活得太累”的,都和欲望過度有關。有的人比下壹個多,但總想比上壹個少,於是有了很多不滿:官不夠大,錢不夠用,這些不滿沒有轉化為上進和參與競爭的動力,而是去怨天尤人。在這種精神狀態的支配下,當然不會有“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只能感嘆“活得好累”
其實很多時候,財富,地位等等並不能給妳帶來幸福。幸福之門能否打開,取決於妳是否有壹把正確的鑰匙——懂得知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常樂。如果壹個人不滿足,他永遠不會快樂;如果他知足了,幸福就會不請自來!
智者說:“欲望少,就沒有煩惱。”
菩提無樹,明鏡無臺。什麽都沒有,所以沒有灰塵。
世界上的事情就應該是這樣,簡單明了。屬於妳的終究是妳的,不是妳的,就算妳再堅持,也得不到。沒有欲望,就沒有煩惱。欲望越多,煩惱也就越多。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無欲無求呢?
所以,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根源於自我。正如《菩提道學二哥簡評》第四卷所說:“從我貪到我愛,從生死之初到今日,各種享樂都生起。雖然我想利己,但是利己是主要的,所以做事不方便。我雖被劫無數次,卻壹無所知義利,不僅因之,更因之苦。”眾生因為我的快樂而依附我,卻因為依附我而帶來人生的種種煩惱。
從幸福的角度來說,精神健康應該是第壹位的,身體健康是第二位的,財富是第三位的。然而現代人放棄壹切,看不到心理健康對生活幸福的重要意義,極力追求財富。有了財富和放縱,整個心靈處於高度破碎的狀態。這個社會有錢的人很多,但是覺得幸福的人很少,因為他們缺乏健全的心態,他們沒有心情享受幸福。
世界希望超脫,希望與公牛同跑。很多人認為有錢花大錢就是瀟灑;有人覺得穿名牌瀟灑;有人覺得壹頓飯吃幾萬塊錢是瀟灑。其實這是風景,不是瀟灑,瀟灑是建立在超脫之上的。如果能處處以宇宙智慧看待人生,不相生,隨遇而安,不事奉,那才是真正的瀟灑。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