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是什剎海劇院,整個會場坐了800多人,很有feel。聽了壹整天,* * * 10人分享了各自領域的經歷和故事,記錄了自己的感受。
壹、各位嘉賓的評論
1,楊晉安的《街角的陽光》
身份:前企業家,目前為新精英階層工作。
靈感:幽默感,在人生每個階段的資源庫中尋找最優質的資源,比如校友會。學會收集信息,積累客戶。
瑕疵:當天穿黑色西裝,衣服要有更多亮點。
2.苗嶽影《我沒有夢》
身份:新晉精英學員,腫瘤6個月,輕松康復,現為寶馬培訓經理。
啟示:內容節奏把握得當,不是所有女生在公共場合說話都很快。
破綻:聲音不夠清晰,能看到腳趾交叉在壹起,說明妳很緊張;說出來的話讓人覺得不真誠,比如: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壹樣,不堅定;語言節奏不用太快,也不用太慢,容易犯困;內容有矛盾的地方,不通順;最後,讓觀眾覺得我們不知道該向妳學習什麽,而只能記住幾個小點。比如她生病了,嗯,她從好大學畢業,去了好公司寶馬。這些都不是大家想知道的,和大家關系不大。
3.江森海的《讓妳的缺點發光》
身份:南鑼鼓巷創可貼8老板,英國人,在北京生活20年。
靈感:極創新,讓房東看店,很幽默,中文極好。於是我就在想,聽說外國人在表達自己的時候影響力很強,幽默能力也很強。這可能是因為在歐美國家,孩子接受中等教育的時候,每天會做的事情就是在同學面前公開演講。
缺陷:沒發現。
4.劉對的堅持是壹種信念。
身份:清華學士+清華研究生,2010畢業3年,從赫斯特國際集團跳到cosmo中國,壹路順風順水。沒有規劃,只是去了清華,考上了研究生,畢業了。我去過很多地方。
啟發:每個人都應該有壹些閃光點。有些人有好的學位,有些人有好的工作。
缺點:姿勢壹直是交叉腳,不好看,也顯得很緊張。演講者也引起了聽眾的懷疑。我們到底從妳身上學到了什麽?和題目有關的最大的堅持是,在第壹本雜誌實習的時候,她並沒有因為辛苦而辭職(比如加班到11),而是堅持了兩年,這也為她後來跳槽帶來了更好的基礎。她展示了自己去過很多國家旅遊,只有圖片和日期,告訴我們旅遊會開闊視野。每個人都知道旅行的好處,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和錢在1年去很多國家旅行。在800人面前,沒費多大力氣就去了清華表達自己,沒費多大力氣就研究生畢業了。連主持人都問,妳不就是讓大家噓妳嗎?
5.崔永的《我的職業是向後生長的——做跨界連接者》
身份:前企業家,目前在廣東工作。
啟發:幫助朋友成功等於幫助自己成功,能力等於身邊五個人的平均水平。
破綻:在態度和語言表達上給了觀眾壹點炫耀。
6、常昊《煎餅相對論》
身份:黃太吉煎餅店老板32歲,曾在百度、谷歌、Qunar.com等公司任職。
靈感:對外界敏感,不斷創造更多更新的客戶體驗,成立煎餅聯盟,廣告色彩精準,口才極佳。做生意之後,放松的方式就是研究興趣愛好。常昊研究了UFO主題,並在建外SOHO發表了許多演講。常昊的演講讓現場的年輕人興奮不已,並受到許多人的欽佩。想壹想,做壹做,做妳最好的老師。壹個中文標誌被移除:意思是每天用掃帚打掃寺廟。我發現男人很喜歡解讀。簡而言之,有思想,有行動,有分享。
破綻:課後百度了壹下,發現Dianping.com和微博上的評論完全不壹樣。大眾評論低,微博粉絲高。如果壹種食物被賦予了感情和人情,就能增添風味。這壹點可以參考《舌尖上的中國》第六集。過多的營銷手段會讓食客期望過高,反而降低產品的評級。
7、周世源《我是如何形成168個習慣的》
身份:講師,多次自殺。
啟發:人無論遇到什麽逆境,都可以重新開始。67歲的他們聲音洪亮,練了很多年,特別值得學習。
瑕疵:有點受成功學的影響,開場白不太吸引人,自殺的故事也沒怎麽打動觀眾,只是給人留下了自殺多次給周圍人和醫院帶來麻煩的印象。。。請原諒我,這就是我的感受。
8、蔡娜《做自己是最深的叛逆》
身份:前酒店鋼琴家奧美廣告人
啟發:中國的年輕人總覺得演講者和父母的準備很到位。內容的表情,姿勢,分享都排練了很多遍,很感人。18歲的時候,我知道自己要做什麽。20歲的我,抱著開放的心態,冷靜的心態,有經驗的去學鋼琴。
破綻:在公眾面前向父母哭訴說明還是沒有親情,感覺不是特別適合這樣的公開表達。然而人就是這樣,很少有人能同時通過很多人生關卡。她經歷了工作,愛好,朋友,親情。
9.秋葉大叔的《做年輕人的午夜樹洞》
身份: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說服——讓妳的PPT說話》作者,《秋葉學PPT》《不要等畢業了》等。
啟示1: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大量的準備。
因為和我壹起去的朋友都和我叔叔很熟,所以中午我有幸和我叔叔壹起吃了午飯,邊吃邊聽他講了各種學習、成長、營銷的方法以及下午演講的準備。感覺自己很膚淺沒事幹除了聽(::> _ & lt我根本活躍不了氣氛。下午聽了舅舅18分鐘的演講,知道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還聯想到今年年初在人大聽了壹個大叔的講座,大概壹千人。每個行李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在大型會場做壹場好的演講,會是宣傳個人品牌和產品的好方法。說的話壹般都難以忘懷,相當於浪費時間。
靈感二:我覺得更精彩。
叔叔說,他不想活這麽老,為什麽要活這麽老?他會活到50歲。。。。大叔是70後,敢這麽說,我得盯著他到50歲,看他到時候會不會變心!!呵呵,不過這個想法也啟發了我。是為了活得更久,淡然的對待每壹天,坦然的面對不想做很多事情的生活?我還是想活得更短,不是更長,而是把每壹天都活得精彩。我想了想,我覺得後者可能更適合我。我就是喜歡那種感覺。每天生氣的時候,不需要調整狀態。每天都像創業壹樣,做著各種創新的事情。妳有目標,有方向。妳怎麽能冷靜下來?讓自己慢下來是個阻礙。
最近思緒遊離於兩種狀態之間:每日激情與每日平靜。最近練過。我不想工作太辛苦。我可以放慢腳步,多做減法,找到壹個我能接受的度。不知道為什麽,慢到我都快抑郁了,每天都要抽時間調整狀態。通過這次和舅舅的接觸,我毅然選擇了每天激情的日子。我總是喜歡那種突發奇想,推出壹些新鮮的目標和項目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日子,我感覺能量變得消極了。我喜歡用各種目標激勵自己,哪怕是先達到壹個強大的負能量,再到壹個強大的正能量場,也說得輕松。。過分追求虛無,對我來說是不現實的,也是難以把握的。如果我過於冷靜,我會處於抑郁的邊緣。我還是覺得自己很渺小,需要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也許在生命的盡頭,我只成就了101的目標,只成就了壹些小事,但我依然追求著每壹刻的小精彩。這是我能做的,也是我現在正在做的。
回頭看看我的榜樣名單,裏面有15人。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為什麽選擇這些人。結果我突然明白了,這些人都是多產的作家、藝術家、講師等等。我心裏就是喜歡這樣的人。為什麽我要強迫自己慢下來?我就是喜歡每天忙忙碌碌。如果慢下來,我要刻意調整狀態,但是我會很累。我只是喜歡有點瘋狂。對明天的激情和期待。為什麽我壹定要很慢很不舒服?沒經歷過,沒擁有過,怎麽可能天天想著放手?
就是不知道怎麽把握“度”,就順其自然吧。
靈感三:做壹件事可以達到n種目的。
我壹直覺得這件事很強烈。大叔通過精打細算,做壹件事的同時,總能實現n種目標。我猜大叔壹定很佩服數學,或者至少是統籌做得很好的人。
啟示四:繼續相信堅持,相信積累的力量。
大叔開了公眾微信Qiuyeqingyu,每天花1多個小時在微信上回答大學生的各種問題。同時,他可以每月跑各種公告、培訓、講座、讀書、旅遊、教育孩子、與粉絲互動、寫書、寫微博。最後,他不能忘記他是大學教授,必須教書。當然上面也會把大叔壹日三餐和上幾次廁所的時間丟掉。。。哦,大叔也想睡,但是據說睡5個小時。沒有背景的大叔拼的是腦子,體力,智慧,努力,堅持。
靈感五:大叔也會通過分享成長。
有時候,我會有壹個奇怪的想法。現在很多人都在開自己的博客和微信。看了這些優秀的人發表的內容,學不會。他們經常要攢錢壹起看,也會出主意。人就是這麽厲害,比如大叔們。那我就繼續做我該做的事,不是嗎?想起沈李老師在公眾微信關註者1000的時候發的感慨。她壹直抱著和大家壹起成長的心態,所以她做到了。果然,她在教學中學習,在分享中提高。大叔在演講中也表示,因為看到了大學生的需求和思維方式,有時候對他的啟發很大。
靈感六:大叔也是正常人!
講座結束後,粉絲團和* * *大叔壹起去南鑼鼓巷旅遊,壹起吃芝士青年的榴蓮芝士蛋糕,壹起涮火鍋。期間被舅舅更多的言傳身教。那天晚上,我的粉絲回了家,我叔叔不幸拉肚子了。此處省略10000字。
大叔,謝謝妳給我的啟發。O(∩_∩)O
10,古典《讓生命如夏花般綻放》
身份:新精英創始人,《打破思維之墻》作者
靈感:關註妳的快樂,而不是妳的痛苦。親眼看到新精英的員工對古典老師非常尊敬,只有打出壹個被老板發自內心認可的團隊,才能集中大家的力量,把事情做大做久。
第二,給我帶來的其他想法
1,楊勤的故事
老秦是個90後,也是粉絲大叔團的鐵桿成員之壹。本來他也是這個論壇的發言人之壹,所以提前兩個月做了準備。我用買相機的錢買了壹套西裝。沒想到最後被刷下來,沒做成。尷尬的是,他的名字和主題還印在論壇進程的日程表上。因為材料是1個月前打印的。通過他的經歷,我們也遺憾地做了壹個假設。如果我們遇到這件事,我們會怎麽做?妳必須學會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遇到挫折,應該是家常便飯。下次努力達到這個目標,沒有挑戰的快感,壹切都會很順利。
2.參加論壇
最近集中了很多活動,每個活動肯定都會有很多啟發。每次參加,都像是拿著壹個大大的網袋,聽著別人的故事開闊視野,忙著用網袋收集思想的火花。他們都不想逃跑。回家慢慢消化,實現查漏補缺,消除盲點。
3.活動摘要
我壹直都有活動總結的記錄。如果不是我寫的,說實話,我參與過。過去的都過去了,記憶漏鬥會幫妳快速忘記。記筆記+加工+寫作是壹種極好的學習方式。如果我什麽都沒得到,我就不會繼續寫了。在總結式上,我不力求做最全面最細致的現場活動筆記,只希望呈現的內容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寫壹張個性化的便條就行了。
4、男VS女
在講臺上,最明顯的困惑是。男性演講者比女性演講者更受歡迎。在聲音、姿勢、表情、成就上大大超越女性。來了7個男的,6個都在創業或者已經創業了。這三位女性無壹例外都在職場上努力工作。女性演講者如何做得更好?男人真的有那個優勢嗎?男人創業多,女人創業少?難道真的是因為男性更爭強好勝,所以男性在公眾演講中更有影響力嗎?活動的背後,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需要壹段時間才能搞清楚。
第三,人際關系
大型活動通常是聯系人們的好機會。當然,也沒必要每個人都知道。它花費太多時間。經過壹整天的活動,我和身邊的幾個朋友有了進壹步的聯系。它們是:
船長:
@秋葉語錄70後
80後:
@京京京京京京京80後在酒業工作,是個厲害的“筆記女”。她的筆記既漂亮又專業。
90後:
@沁陽贏90後
@拉普拉斯愛當PPT 90。
@我林晃90後
我。。。80後⊙ ⊙!ヽ(≧Д≦)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