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帝曰:脾疾而四肢不用?"黃帝問:脾有患肢,不能正常活動。原因是什麽?
"齊波說:四肢百骸,至胃而不至經脈。肯定是脾的原因。今天,脾病不能使津液流向胃,四肢不能感受水谷的氣。氣日衰,脈不利,筋骨俱無生氣,不必。”齊波說:四肢百骸,都是胃氣滋養的。但胃氣不能直達四肢,只能通過脾的運化來分布到四肢。現在脾病了,胃的津液運不出去了。因為四肢得不到水谷的精氣,日漸衰弱,經絡不通,筋骨不充盈臟氣,四肢無法運動。
“皇上說:脾不主怎麽辦?”黃帝說,脾不能獨主壹季的原因是什麽?
”齊波說,“脾是統治中樞的土壤。壹般需要四天四臟,每天18號就要處理,所以不能只有妳壹個人管時間。脾者,往往胃土之精,土者,生萬物,造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能掌握時間。"齊波說:脾屬土,居中心地位。常從四季分為四臟部分,每季末第18天處理,不允許單獨支配壹季。因為脾的功能是不斷地把土鑄入胃的津液中,相當於世間萬物的誕生,自始至終,無處不在,所以不僅僅是壹個季節。
“帝曰:脾胃與耳有膜相連,但能為之奈何?”黃帝說:脾胃之間的聯系是壹層膜,怎麽才能給胃液呢?
"齊波雲:太陰之足也與陰三有關,其脈通胃,屬脾絡,故太陰為其動陰三之氣。"齊波說:足太陰的脾經是陰三,其經脈環繞胃,甚至屬於脾,執咽喉,故太陰經能運化陽明之氣,入手足陰三經。
“陽明之貌,亦為五臟六腑之海,亦為三陽之氣。”足陽明胃經是足太陰脾經的表裏,是五臟六腑的營養之海,所以胃經也能把太陰之氣輸進手足三陽經。
“臟腑因其經脈而受陽明中之氣影響,故負責胃之津液,四肢不可受水谷之氣影響。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無生氣,故不必。”五臟六腑可以借助脾經接受陽明的水谷精氣,所以脾可以為胃運輸津液。如果脾不把津液送到胃裏,那麽四肢就得不到陽明和水谷之氣,氣血就會日漸衰弱,脈象就會不利。主管肝的筋,主管腎的骨,主管脾的筋,都缺乏養生的谷之氣,不能自由運用。
今天學習了脾與四肢的關系。並且繼續學習,今天就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