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六節氣食補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秋季六節氣食補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秋季始於立秋之日,止於立冬之日,其間經過夏至、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等幾個節氣,以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為氣候變化的界限。

從秋季六節氣的氣候特征來看,人體的生理活動在由熱轉冷的過渡階段,隨著“長夏”到“秋收”而相應變化,即“陽消陰長”。因此,秋季的六個節氣都離不開“采”的原則,也就是說,秋季養生必須把體內的陰維護作為首要任務。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秋冬養陰”。所謂秋冬養陰,是指秋冬兩季益氣藏氣,不應耗精傷陰。以適應陰逐漸生長旺盛的自然規律,為來年陽氣的生長打下基礎。這個季節的膳食補充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飲食要“少辛辣,多酸味”。所謂少辣,就是少吃辣。這是因為肺為金,秋季通風,秋季肺氣充沛。少吃刺激性味道,防止肺氣過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過盛會損害肝臟的功能,所以秋季要“增酸”,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肺氣過盛的侵襲。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壹原理,秋季壹定要少吃辛辣的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之品,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

2.養陰潤肺防燥根據中醫的觀點,秋季氣燥,肺宜秋,燥易傷肺,導致肺陰虧損不足。秋季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蔬菜湯和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外,還可以選擇多吃壹些具有潤肺生津、滋陰清燥作用的食物,就像“食之欲始”說的“秋燥,宜食麻以潤燥”。根據辨證選用滋陰潤燥的藥物,如北沙參、女貞子、黃精、當歸、熟地、枸杞子、桑椹、百合、玉竹、麥冬、石斛、天花粉、何首烏等。、以及“仁”類藥物,如核桃、芝麻、花生、杏仁、火麻仁等。,也可選擇調理或配制壹些藥膳,此類其他,如米百粥、芝麻粥、核桃粥、花生湯等。,既補充了營養,又達到了滋陰潤燥、潤腸通便的目的。

3.多吃新鮮蔬菜、瓜果蔬菜,水果性寒涼,有養津潤燥、清熱通便的作用。含有大量水分,能補充體液,並含有豐富的Vc、Vb、無機鹽和纖維素,能改善和調節秋季燥氣帶來的不利影響。還可以多吃蜂蜜、百合、蓮子等滋補之品,以符合肺的清化性質。

秋季吃瓜果,要當心壞肚子。比如夏天,西瓜是很好的消暑品,但是立秋以後,就不能多吃西瓜、哈密瓜、白菜,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4.食物多樣,營養均衡,細嚼慢咽營養學家指出,只有多樣的食物才能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豆類和豆制品主要供給蛋白質;蔬菜和水果主要供應維生素C、無機鹽和膳食纖維。在秋季的六個節氣中,要更加註意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的均衡,以補充夏季氣候炎熱、食欲下降帶來的營養不足,特別是要多吃有嚼勁、富含纖維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不僅有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完全吸收,還可以通過纖維食物和咀嚼來維持腸道水分的功能,生津潤燥,從而防治秋季咽幹、腸燥、便秘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