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現狀和特點
該縣現代意義上的旅遊業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65438至0998縣城整體搬遷後,抓住移民搬遷帶來的基礎設施改善的重大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旅遊經濟取得突破。三峽庫區旅遊業發展滯後。近年來,我縣旅遊經濟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在促進縣域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就業渠道、推動小城鎮建設和滿足社會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縣域經濟中極具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壹)旅遊業的發展備受關註。我縣旅遊業的發展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已列入“十壹五”、“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並明確確定通過未來五年的努力,旅遊綜合收入達到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的25%。早在縣城搬遷規劃時,政府就按照建設現代化城市、旅遊城市、港口城市、生態城市的要求進行縣城建設,開始規劃縣城旅遊業的發展。自縣城遷址以來,歷屆領導都非常重視旅遊業的發展。近年來,在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取,采取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主體景區,促進了旅遊業的新發展。
(2)旅遊業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從1978到1984這七年間,我縣的旅遊總人數只有65438+萬,從1985到1997這七年間每年的旅遊人數是11。自縣城遷址以來,我縣旅遊業發展迅速,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06年,我縣接待國內外遊客1.35萬人次,同比增長1.7%,旅遊總收入50066萬元,同比增長8.9%。2007年接待國內外遊客654.38+0.545萬人次,同比增長654.38+0.04%,旅遊綜合收入5.84億元,同比增長654.38+0.06%。同比%,相當於全縣GDP的20%。在全縣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底成功創建了首批旅遊強縣。2008年,全縣接待遊客654.38+0.4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5.55億元,占全縣GDP的比重接近654.38+08%,仍居各縣市之首;2010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9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66%和36.37%。2011上半年,接待遊客1.56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2億元,分別增長42.6%和5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5億元,分別增長1.9%。累計外貿出口1502.5萬美元,同比增長42%。
(3)旅遊產業體系日臻完善。全縣景區從縣城遷建前的壹座屈原廟,迅速發展成為九灣溪漂流大賽、三峽竹海觀光、屈原故裏愛國精神熏陶、樂平裏人文旅遊、練字崖戶外挑戰賽、五龍溫泉養生等壹串串六大景區。同時還擁有4家旅行社、7家酒店(含4家酒店)、1大型旅遊車隊和多家旅遊商品開發企業。全縣直接從業人員3000多人,間接從業人員10000多人。圍繞建設屈原故裏國際文化旅遊區和高峽平湖國際旅遊度假區的思路,積極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通過合作有效整合三峽大壩、屈原故裏文化旅遊區、高峽平湖、九灣溪等景觀和人文資源,積極爭取開通三峽大壩壩頂和副壩作為旅遊線路,共同推出“三峽大壩-屈原故裏文化旅遊區-高峽平湖-九灣溪”旅遊線路,實現“壹個
(四)旅遊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爭取上億元用於我縣九灣溪、五龍溫泉、屈原故裏等重點景區的開發建設。同時,采取招商引資的方式進行項目建設,初步形成了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外資和國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機構支持的多元化旅遊投資格局。2011實施支持屈原故裏文化旅遊區、三峽竹海生態景區提升等6個旅遊項目,投資41.9萬元。縣政府投資近600萬元改造九裏至景區門口的公路,景區於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屈原故裏文化旅遊區投資654.38+0.2萬元建設邊坡綠化、美化和安全設施。九灣溪景區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對外交通道路路面改造完成,生態停車場建成投入使用,累計投資650萬元;投資800萬元的武隆溫泉景區二期工程接近尾聲;投資450萬元的蓮子崖景區遊客服務中心也在端午節前投入使用。鄂西圈投資公司、三峽旅遊公司、市交通集團已達成初步協議,註冊成立高峽平湖遊船公司後,共同開發高峽平湖遊船旅遊產品。
(5)旅遊市場開發取得成效。經過13年縣城遷址以來的艱苦發展,2006年以來旅遊發展明顯進入了壹個非常重要的時期,表現為:旅遊產品結構開始發生很大變化,單壹的以九灣溪漂流為主的夏季產品正在向四季產品轉變,單壹的觀光產品正在向集觀光、休閑、度假為壹體的復合型產品轉變,單壹的自然風光產品正在向以自然風光為載體、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品轉變。旅遊市場結構開始發生較大變化,以其為主的周邊市場正在向中長期市場突破;旅遊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以“旅遊”著稱的產業鏈正在向旅遊六要素延伸;旅遊業的地位開始發生很大變化,逐漸從三峽旅遊中轉地向三峽旅遊集散地發展。為了應對暑期旅遊高峰,縣政府已經連續7年發布周末“禁會令”,把賓館飯店的每壹張床都留給遊客,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對遊客的人文關懷。
(6)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4家旅行社127名直接從業人員,7家酒店357名直接從業人員,1旅遊車隊40名直接從業人員。九灣溪景區旅遊公司雇傭了多達300名農民。在旅遊旺季,近1000人被雇傭為景區的保安和水手。景區內從事交通運輸的車輛100余輛,農家樂、酒店100余家,服務從業人員1500余人。還有1000多農民在景區賣土特產、提供攝影服務;離景區稍微遠壹點的農戶,從事的是土特產的種植和加工。另外,據不完全統計,縣裏準備申報900名酒店等規模較小的賓館、招待所的直接從業人員。目前,全縣直接和間接從事旅遊業的人數為65.438+0.85萬人,就業已初步開始由壹、二產業向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轉移。同時,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交通、商業、餐飲、文化、體育、通信、信息、物流等服務業的發展,為工農業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