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預防中風?
中風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特點,對健康危害極大。要做好預防措施,遠離中風。如何預防中風?請牢記以下“四字經”—
不太高也不太低:正常血壓是140/90mmHg,理想血壓是120/80mmHg。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正常的血壓,有的甚至有高血壓,自己根本不知道。中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僅為30.2%,治療率為24.7%,控制率為6.1%。有壹種高血壓叫“適應性高血壓”。血壓緩慢上升,從輕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逐漸適應這種增加。即使血壓升到很高,如果不測血壓,他們也不會感覺到疾病的存在。這種高血壓是壹種無聲的“殺手”。缺乏及時的抗高血壓治療是壹些患者中風的主要原因。因此,即使是年輕人也應該知道自己的血壓,並且至少每年測量壹次。如果患者已經被診斷為高血壓,為了及時發現血壓波動,需要經常測量血壓。血壓高不高,血壓太低也不能忽視,壹定要調整。
不粗不細:指腰不粗不細。腰圍是預測中風風險的重要指標。根據德國科學研究的結果,腰圍過粗不僅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還會顯著增加中風的概率,比正常腰圍高4 ~ 7倍。有些人不了解腰圍對健康的重要性,也沒有測量過。健康的腰圍是多少?根據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
不胖不膩:隆冬時節,氣溫下降,飲食變化,喝酒禦寒,經常吃火鍋,吃鹹油膩的食物,都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另外,春節前社交活動多,既刺激又累,為中風埋下隱患。中醫認為,暴飲暴食甘膩,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瘀化熱,激起肝風,幹擾痰濁,可致病,尤其是酒精中毒。因此,飲食應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適當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每周至少吃3-5餐,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合理的飲食有助於調節血液狀態,使血液不太可能形成血栓,從而預防中風。
不急:這屬於中醫養心養性的範疇。百歲老人有很多健身的方法,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很少生氣。野心過大,心火過旺,會引發內風,促中風。臨床上,暴怒傷肝。由於盛怒,肝陽驟升,氣火浮動,迫使血液湧動,其癥狀就會出現。至於焦慮、悲傷、緊張,都是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高血壓患者尤其要減少“應激行為”。壓力是指身體壹系列劇烈的情緒波動,包括突然失眠、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無名之火等。這時候大腦的“獎賞中樞”受到抑制,“懲罰中樞”受到刺激,會導致血管活性物質(如腎上腺素、兒茶酚胺、血清素等)突然釋放。),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和血壓異常波動。壓力最容易誘發中風(尤其是腦出血)。避免的方法就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保持冷靜和鎮定,千萬不要沖動。
2.中風的前兆有哪些?
1.連續打哈欠。腦動脈硬化加重時,管腔越來越窄,腦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打哈欠反射。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前5 ~ 10天內,約80%的人頻繁打哈欠,這是壹個重要的警示信號。
2.口吃和流涎的癥狀是流口水,流口水,中風的跡象,突然發病。
3.壹黑就突然變黑,看不清東西。幾秒鐘或幾分鐘後恢復,伴有惡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最近,挪威醫生黃鳳英發現,在18名壹過性黑蒙患者中,有11名患者患有頸動脈粥樣硬化。
4.視力模糊表現為壹過性視力損害或視野缺損,壹般在1小時內恢復。黃鳳英對10名壹過性視力障礙患者進行眼底檢查和腦血流測定,發現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3例,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7例。
5.剃刀掉在地上,是指當妳用刀刮胡子時,頭轉向壹邊,突然感到手臂無力。剃刀落地,1到2分鐘後完全恢復。這是由於頸部的扭曲,導致本已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狹窄,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6.單側癱瘓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嚴格來說,這是最輕的壹擊。據隨訪觀察,半數以上的人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3 ~ 5年發生缺血性卒中。
7.壹側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覺麻木、無力、歪嘴、流口水。這是由於大腦供血不足,損害了控制大腦主幹的神經通路。
8.突然覺得頭暈,站立不穩。這是由於小腦供血不足,影響了其平衡功能。上述預兆可以是暫時的,壹段時間後消失,也可以復發或逐漸加重。
9.突然說話困難或無法理解他人。這是由於大腦皮層供血不足,影響了語言中樞。
10.短暫的無意識或昏睡。這是大腦缺氧造成的。
11.難以忍受的頭痛由間歇性變為持續性,或伴有惡心嘔吐。這通常是由動脈中壓力的突然增加引起的,這刺激了血管壁中的傷害感受器。這可能是腦出血的信號,要特別註意。
12.請病人微笑或吐舌,並觀察病人的口腔和舌頭,看是否有斜口,向左或向右伸出舌頭。因為有些中風患者會出現歪嘴或者歪舌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