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積聚在肌肉裏,時間長了會感覺肌肉僵硬,腰酸背痛,產生肩周炎、關節炎。當寒氣積聚到壹定程度,人就會侵入經絡,造成氣滯血瘀,影響氣血運行。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虛,可以誘發很多不治之癥。
既然感冒的危害如此之大,那麽在寒冷的冬天就要樹立正確的養生觀念,最大限度地減少感冒:
1.不擾陽,增強皮膚適應能力。
所謂不擾楊琪,就是不散精氣,而是護陽益氣。冬夜寒氣重,對人的傷害特別大,要早睡,讓藏著的陽氣不受打擾。勞累會使陽氣消散,所以我們應該在秋季加強鍛煉,因為秋季降溫會使皮膚功能“凍結”。隨著秋季降溫的逐漸增多,皮膚的適應能力也會隨之適應。冬天加衣服不要壹次完成,要隨著氣溫的降低逐漸進行,讓皮膚逐漸適應寒冷的冬天,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
2.增強肺的祛風降逆功能,以抵禦寒邪的侵襲。
冬天氣溫低,冷氣厚,寒邪侵人,肺首當其沖。肺受風寒束縛,解郁功能發生就會出現咳喘。因此,增強肺的解郁功能,可以增強皮膚的抗寒能力。生活中要註意背部、鼻子、腳保暖禦寒,因為這些部位是肺部著涼的途徑。平時可以將鼻翼兩側每天擦三次到背部的湧泉穴、豐隆穴、舒菲穴,可以驅寒。
3.健脾養胃,提高抗寒能力。
為了使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得到持續的供給,需要健脾養胃,增強胃的消化能力和脾的運化能力,所以寒冷的冬天不宜吃生冷食物,因為生冷食物不適合消化,會損傷脾胃。
飯後1小時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腹部20次,有助於消化吸收;睡前揉揉肚子。
能健脾胃,助消化,有安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