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驅使."
沒有人的生活是不麻煩的,太情緒化的生活是對身心的極大消耗。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也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心情不好的時候,與其抗爭到底,不如學會轉彎。
出問題的時候,讀書;生氣的時候運動;心緒不寧時冥想。
愛自己從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開始。
1,出問題的時候,讀。
每個人都會有極其艱難的時候:被人誤解,被人背叛,被人施壓,被人爆料...
妳可能會煩躁,妳可能會無助,妳可能會在無數個夜晚情緒崩潰。
書不是藥,藥就在讀書的過程中。
壹本好書能在痛苦中安慰妳,在絕望中給妳光明。
人生有風浪的時候,讀書就是自我療傷,自我穿越。它不能讓任何人的人生壹路綠色,卻能讓人從容面對生活中的諸多困難。
在白最消沈的時候,《道德經》壹次又壹次地拯救了他。
當樊登被房貸和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時,他壹遍又壹遍地讀《論語》;
《哈姆雷特》中的那句“生存還是毀滅”,幾十年來壹直是許淵沖先生的精神支柱。
書籍是緩解情緒的渠道,也是治愈心靈的良方。
壹個好的故事會讓妳暫時忘記外在的痛苦。
壹句安慰的話往往能恢復妳的力量。
妳讀的書,妳讀的故事,妳得到的想法會擺渡妳,塑造妳。讓妳的心平靜,讓妳的大腦清醒。
即使被生活拖進泥潭,也有精神力量壹寸壹寸把自己拉上來。
2.生氣的時候運動。
從65438到0965,加州大學曾經進行過壹個項目,叫做“阿拉米達研究”。
研究人員跟蹤了8000名年輕人26年,調查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健康之間的關系。
結果表明,長期保持運動習慣的人患抑郁癥的風險比普通人低得多。
每周鍛煉兩到三次的人比那些鍛煉不多的人更少生氣、壓力、憤世嫉俗和懷疑。
運動是負面情緒的頭號克星。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遇突發的負面情緒。
運動往往自帶修復心臟的力量。
就像有壹句話說的:“在運動過程中,雖然沒有人在和妳說話,但是妳在和世界交流。聽著腳下的沙沙聲,看著天空翻江倒海,感受著風從妳身邊掠過。也許,困擾妳很久的事情,出汗後就緩解了。”
3.心緒不寧時冥想。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我們的情緒。
專註大師安迪曾提出壹種思維方式:第三方視角。
換個角度和心態,很多困難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這種思維的關鍵前提是完全空無,禪定可以讓人很快達到這種狀態。
還能提高大腦左前額葉皮層的活性,給我們帶來愉悅感。
並不是和尚打坐的苦練,而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調節情緒的好方法,容易實施。
比如找壹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閉上眼睛,專註於自己的呼吸,然後慢慢放松,這就是呼吸冥想;
比如找壹個物體,比如壹本書,或者壹個杯子,全神貫註,不去想別的。這是凝視冥想;
例如,打開壹段輕音樂,把自己想象成壹條魚或壹朵花,這叫做引導冥想。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焦慮、壓力、浮躁已經成為常態。
冥想是教我們排除雜念,讓心靈得到休息。
如果內心是有序的,即使狂風暴雨無處不在,也可以從容不迫。
氣始於煩躁,憂諸病。
管理情緒是最好的保健。
只有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才有精力去面對這個世界的困難。
養成良好的心態,生活會對妳溫柔。
任何時候,只有妳自己才能真正治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