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專屬穴位
事實上,在中醫看來,三陰交穴也被稱為“女性李三”和“婦科三陰交穴”等。所謂女性專屬穴位,並不是說只有女性才有,而是指可以調理女性疾病的穴位。
2.三陰交位置
三陰交穴的位置其實是位於腳的上方,腳的腳踝尖上方3寸。如果用自己的手指量,三根手指的寬度就可以了。此穴位於脛骨後凹陷處,靠近骨緣。
此穴為人體十大穴之壹,因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此交匯,故稱三陰交,故此穴應用廣泛。
3、三陰交效應
三陰交穴是三條不同經絡的交匯點,功能很多,但對女性的作用更全面。
1.按摩這個穴位可以保養女性的子宮和卵巢。
我們都知道卵巢是決定女人是否衰老的關鍵器官,而在類比經典《藏象類》、《臟腑異誌》、《瀉》中,都提到子宮是“女人的細胞,子宮也。收銀員懷孕了也很意外。”因此,保養子宮和卵巢對女性來說尤為重要。
每天晚上,腎經當令的時候,也就是晚上5-7點,按摩雙腿的三陰交穴,只需15分鐘,就能起到保養子宮和卵巢的作用,使人體的任脈、督脈、沖脈暢通,女性的氣血暢通,自然就會面色紅潤,皮膚有彈性,睡眠更加安穩。
2.按摩三陰交,保養面部皮膚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面部和頸部的皮膚容易出現松弛和色素沈著。其實臉上的皮膚受脾的影響。在中醫看來,“脾主肉,唇榮”。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肌肉和皮膚的松弛程度,對嘴唇的狀態起著關鍵作用。
上面我們提到過,三陰交是三條經絡的交匯點,其中壹條是足太陰脾經,所以三陰交是補脾經的穴位。每晚9-11點,即脾經當令。此時按摩三陰交20分鐘,可以補脾,延緩皮膚松弛老化。
3.按摩三陰交改善膚質
如上所述,三陰交穴是健脾的大穴,而脾臟除了控制肌肉和運化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人體的水、濕、濁輸送到體外。皮膚之所以容易過敏、長痘痘、蕁麻疹,主要是因為脾臟出了問題。
因此,在脾經當令時按摩三陰交,可以促進脾臟的功能,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濁氣,從而改變容易過敏和長痘的皮膚,使皮膚光滑無瑕。
4、按摩三陰交可以調經祛斑。
三陰交是肝經、脾經、腎經的交匯處。肝主疏泄和血液儲存。肝臟不好會造成面部色斑、暗黃等。脾主生化氣血,脾出了問題就會像上面說的那樣松弛呆滯。腎與女性的月經血液循環有關。
所以按摩三陰交可以調理脾、肝、腎的功能,調理月經,治療婦科病,祛斑美容。
其實按摩三陰交不僅有以上功能,還能穩定血壓,調理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瀉等,對女性白帶過多、水腫、眼袋等有效。所以,把這個穴位稱為女人穴位壹點也不為過。
4.養肝按摩穴位
1,大敦點
大敦穴位於大拇趾內側甲縫旁。“敦”是粗的意思,“大敦”特別粗。大敦穴也是井穴,“井”就是源頭的意思。趾甲邊緣有壹個“大墩”點,離第二趾最近。在大敦穴選穴時,可以坐直,也可以仰臥。大敦穴位於大拇趾甲根邊緣(第二趾附近)約2 mm處,“大敦穴”可按摩或艾灸,可達到使頭腦清醒、神清氣爽的效果。
2.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壹、二跖骨關節前方。太沖穴是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是肝經的原始穴位,大約相當於壹個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可以很好的調動肝經的活力,使肝功能正常。
3.行星際點
“行星際點”位於大腳趾和第二腳趾的接縫上。是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太旺了,就放心了。而“行健穴”是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旺盛。多揉揉“行穴”,就能從這裏把心火發散開。
4.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它是肝的背部俞穴,是肝的活力聚集在身體背部的壹個水池。肝俞穴是養肝不可或缺的穴位。肝俞與太沖合用,屬於中醫“配穴配樞”的方法,能補肝陰,養肝柔肝。取俯臥位,取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1.5寸,肌腱收縮旁(督脈)。
5.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背、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的關鍵點就是腎的原點,是儲存腎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才能健康生長,所以養肝必須養陰。利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可以更好的“滋水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