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寒露節氣在秋天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和生理因素?為什麽他們在這個時候最容易難過?原來這個生理因素是有關系的。秋應在肺,憂愁最易傷肺;當肺、氣、脾三虛時,人體對外來疾病和邪氣的抵抗力就會下降,這就使得秋季多變的氣象要素更容易侵入人體,引發疾病。深秋到冬季是壹年中誘發心理疾病最多的時期。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要註意了。
其次是荷爾蒙的變化,“悲秋”與人體內荷爾蒙變化引起的情緒感受密切相關。大腦中有壹個豌豆大小的腺體——松果體,被稱為人體的“生物鐘”。它分泌的褪黑激素會使人感到沮喪、悲傷或困倦。它的分泌受晝夜自然規律的控制。如果秋季光照不足,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會明顯增加。導致人體細胞極度不活躍,新陳代謝相對緩慢,人的心情抑郁不樂。科學家稱之為“季節性情感障礙”。
秋燥導致情緒煩躁。另外,秋燥容易上火,遇事容易上火,影響心情和情緒。“悲秋”早期表現為睡眠開始不好,神經衰弱;經常煩躁,覺得生活有點無聊,每天無所事事,對什麽都沒有興趣;經常起床吃早飯的時候會很難過,但是下午會好壹點,晚上會平靜下來。如果這種情況在三周內沒有導致生病,如果持續兩三個月,就應該找心理咨詢師進行咨詢。如果超過三個月,屬於抑郁癥,需要就醫。
如何消除“悲秋情緒”為了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首先必須進行心理自我調節。
另外,要適當補充壹些碳水化合物,少吃高脂肪食物,比如蛋糕、奶酪等。肝氣郁結者,可服用壹些疏肝理氣的藥物。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安靜。盡量多曬曬太陽,抑制松果體分泌過多黑色素。註意飲食均衡也可以避免“悲秋”。人們常吃南瓜子滅火,也有道理。南瓜子幫助消化,可以瀉火。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制品、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時刻放松,保持身心舒適平和。放松可以減少交感神經的沖動,平靜心情,鎮定心神,更有效地幫助睡眠。大哈欠、伸展、深呼吸等。都是人體的自動放松機制,區別在於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