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末寒,謹防老胃病
專家表示,低溫是胃腸疾病的高發期,因為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內血液循環,從而引起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腸胃炎等。
專家建議:最近接診的很多患者,受涼後都有“老胃病”,所以這個季節有胃病的人要特別註意保暖,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防止腹部受涼。註意保暖養胃,多喝熱水,少吃冷食,按時吃飯。適量運動,不要運動過度出汗。日常生活規律,記得不要熬夜,也不要想太多。
2、養胃的方法
即使不渴也要喝水。節日期間,胃承受著比平時多幾倍的負荷。所以,節後要給腸道“洗澡”。註意減少精制米粉、糖果、甜品的攝入,尤其註意多喝水,最好是白開水或茶水。這樣可以加快腸胃蠕動和新陳代謝,減少大量肉類食物和酒對肝臟的傷害。
多吃水果和蔬菜。節日裏吃的許多食物是大魚大肉或油炸食品和甜點。油炸食物容易造成脾胃熱郁,導致便秘或腹脹;甜食吃多了也會導致脾虛濕盛,引起腹瀉。節後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水果,可以補充膳食纖維,幫助排除體內的垃圾,有通便和調理腸胃的作用。除此之外,山藥作為藥材,還具有滋補脾胃的作用,無論是煮飯還是煮粥。
註意保持胃部溫暖。春節過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雪降溫,氣候變冷。因此,壹定要保持胃部溫暖,避免受到寒邪侵襲,加重腸胃不適。“十胃病九寒”,脾胃喜燥惡寒。虛寒胃痛患者要註意保暖,避免感冒。
3、養胃食譜
炒扁豆山藥粥
材料:扁豆10克,山藥150克,鹽。
做法:將去皮的山藥洗凈,切成小塊備用。最後可以煎到金黃色。扁豆洗凈,與切碎的山藥壹起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加入調味料。妳可以使用它們。
功效:健脾和胃。炒扁豆60克,山藥60克,大米50克煮成粥,小兒減半。
番茄排骨湯
材料:小排500克,番茄250克,番茄醬40克。
方法:先將排骨焯壹下,再加入壹定量的開水,將姜片、排骨、料酒壹起放進去。排骨熟了,加入西紅柿、番茄醬、鹽,燉壹會兒。
功效: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調節胃腸功能。
水果山藥
材料:山藥250g,香蕉1根,蘋果半個,獼猴桃2個,聖女果8個,純牛奶適量。
制作:先將山藥洗凈去皮,然後切成片,放入碗中。蒸半小時左右,直到山藥變軟,容易搗碎。香蕉、獼猴桃、蘋果去皮,切塊。將聖女果洗凈,切成小塊。用勺子將蒸熟的山藥搗碎,加入少量純牛奶攪拌均勻。將水果鋪在山藥上,蒸5分鐘左右。
功效:用於多種水果中,能均衡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山藥能健脾胃,益肺腎,補虛損。
陳皮白術助督湯
材料:陳皮6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或1個,砂仁6克,生姜5片可選。
方法:先將五花肉去脂,放入開水中去腥,刮去白膜。將陳皮、白術、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凈。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湯鍋中,煮開後小火燉2小時。
功效:健脾開胃。特別適合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桂花粥
材料:粳米50克,桂花心2克,茯苓2克。
方法:將粳米洗凈。將桂花、茯苓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熬20分鐘,濾渣留汁。將粳米和湯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天1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調理腸胃,促進腸胃消化。
白菜豆腐湯
材料:白菜心2000克,凍豆腐壹塊,紅綠甜椒100克,水煮黃瓜汁,鹽,雞精。
方法:將菜心和紅燈籠椒切成4厘米長的細絲。將白菜絲、紅柿子椒、凍豆腐用精鹽腌制20分鐘,控去鹽水,加入味精、黃瓜汁。當鍋裏的水燒開後,倒入上述材料,加鹽和雞精。
功效:促進腸壁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幹燥,促進排便,稀釋腸毒素,不僅可以治療便秘,還有助於營養吸收。
4.倒春寒吃什麽好?
大蒜
現代科學證明,大蒜中含有揮發性的辣椒素,能消除血管中堆積的脂質;洋蔥含有前列腺素,具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二烯丙基二硫和少量含硫氨基酸能促進血凝塊的溶解。芹菜含有揮發油、甘露醇等。,具有降血壓、鎮靜、健胃、利尿的作用。
苦瓜
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敵。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為含有生物堿、尿素等苦味物質。中醫研究發現,這些苦味物質具有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的作用。最好的苦味食物是苦瓜,無論是涼拌、炒菜還是煲湯,只要能做好又不失其“藍色”,就能達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還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很好的“去火”效果,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甘藍等。,還能清熱解暑。
牛奶
牛奶很多人認為夏天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其實,夏天喝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清熱解毒,祛除肝火。中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滋陰清熱解毒,起到“去火”的作用,而且牛奶中含有高達70%的水分,還可以補充人體因夏季大量出汗而流失的水分。需要註意的是,牛奶不能凍成冰,否則會破壞很多營養成分。
草莓
草莓不僅好吃,還有藥用價值。中醫認為它有“去火”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暑,解除煩悶。
大豆
大豆在滋陰“去火”的同時,還能補充蛋白質,高溫大量消耗蛋白質。
5.春天如何護理感冒?
招數壹:彈簧套
合適的“彈簧蓋”。不要以為氣溫暫時升高就可以馬上脫掉冬裝。晝夜溫差大,早晚要多註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
招數二:春運不宜過早。
春季不宜過早鍛煉。由於上午氣溫低、霧大、灰塵多,身體不好的老人最好在下午氣溫回暖後再運動。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最好選擇運動量小的運動,比如太極、慢跑、爬山、散步等。壹旦長期過度勞累,或者長期熬夜者,最好適度休息,加強自我情緒調節。
招數三:做好自我保健
對於那些患有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護理。壹旦出現長期胃痛、胸悶、頭痛等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
招數四: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俗話說“有錢難買老瘦”,肥胖者要加強鍛煉;不要抽煙或喝酒;少吃油炸食品。多喝水,有助於保持體內血流通暢,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招數五:多吃芹菜等調味食品。
在這種“倒春寒”的氣候下,博主建議,預防傷寒和感冒,不僅要保暖防寒,飲食中還可以加入大蒜、洋蔥、芹菜等多種口味,對預防春季傷寒、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發作、中風等都有好處。
招數六:孩子家長需要警惕孩子感冒,讓孩子增加在陽光下的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合理飲食,增加免疫力。被褥和衣物要經常晾曬,室內要經常通風除塵,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6.早春的中醫保健
艾灸:健脾益氣,強身健體。也可以在家裏放艾條。艾灸大椎穴、湧泉穴、足三裏穴、神闕穴、關元穴,可健脾益氣,護陽強身。糖尿病患者泡腳時要註意水溫不要太高,艾灸時要掌握好艾條與皮膚的距離,以免燙傷。
揉腹:調理脾胃,助運化。目前管不住嘴的朋友容易食物堆積,腸胃不適。簡單的腹部揉搓有助於改善癥狀,促進胃腸蠕動,調理脾胃功能,男女老少皆宜。
具體方法是先搓雙手,然後將手掌放在腹部,在肚臍周圍按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搓36周,再按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搓36周,站著或躺著,飯後及睡前。揉腹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睡眠好,防治腸胃疾病。可作為日常保健方法,促進腸胃運輸,延年益壽。
泡腳:艾葉溫經散寒祛濕。早春時節,寒風凜冽,濕氣彌漫。所謂“寒從第壹步起”,“濕重濁重”,所以此時取艾葉泡腳散寒除濕,溫經通絡最適合防病保健。比如將艾葉50克放入水中煮沸,冷卻至45℃後泡腳,可以預防感冒,非常適合易患外感疾病、關節疼痛的朋友。
早春養生,記得多加衣服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