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壹道家鄉菜

壹道家鄉菜

(註:不吃豬肉的請小心!)

當我提到我的家鄉菜時,最著名的是客家釀豆腐、梅菜紅燒肉、鹽焗雞和水煮肉丸...但觸動我記憶的不是這些名菜,而是壹道普通的菜——鹹菜全豬鍋。

在說這道普通的家鄉菜之前,我先說壹個關於我自己的故事,充滿了喜與憂。

大概是八九歲那年,臨近過年的壹個下午,我和十幾個女孩去離家不遠的山坡上割草。到了山上,姑娘們都彎下腰開始割,但那天我很興奮。壹直拉著壹個比我大四五歲的女生說話,我都沒辦法靜下心來割草。每割幾把,我就直起身子看姑娘割草,邊看邊和她說話。那個女孩是個好割草者。割草用的砍刀鋒利鋒利,割起來又快又好。我貪得無厭,想和她換刀,想看看她的刀好不好。女孩性格很柔順,沒有拒絕我,就給了我。我拿著刀,很開心。我左手抓了壹把草,揮舞著砍刀準備大打出手。誰知第壹刀下去,刀刃碰到了壹塊石頭,刀歪了,碰到了我的左手食指,頓時血流如註。當時我就傻眼了。我用右手捂住傷口,不知道該怎麽辦。眼淚開始掉下來。姑娘們都圍過來看怎麽回事,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卻沒想出好辦法。突然,壹個叫小紅(真名)的大姐姐,大概比我大七八歲,抱起我就往山下跑,穿過田埂小路,直奔我家。還好家裏有大人,她馬上給我包紮止血。

在我後來的印象裏,小紅姐看到我回家,沒有停留,馬上就走了。至於我父母有沒有特意去感謝她,我從來沒有問過,也從來沒有當面感謝過她。可能是因為當時年紀小,不懂得感謝別人,但這件事壹直在我心裏。

暫且不分析瘦弱的小紅姐姐是怎麽有勇氣和力氣背我回家的,先說說那天我為什麽那麽激動。原因是那天我養了壹年的豬被殺了,那天我美美地吃了豬肉。

在20世紀70年代的農村,每家每戶都養壹兩頭豬。那時候還沒有豬的飼料這種東西。用來餵豬的主要材料是木薯、紅薯、紅薯秧、米糠和少量的剩菜,所以養出來的豬並不胖。要是壹年能稱one hundred and fifty公斤就好了,但那時候的豬肉真的又香又甜。簡單來說就是“豬肉味”。是的,那時候豬都是用人參餵的,妳不信?我馬上翻到壹篇微信文章《壹斤紅薯葉等於十斤人參》給妳看。

等豬養好了,快過年了。當然,殺豬壹定要等到快過年的時候,因為那時候的豬肉要按比例上繳政府,上繳後剩下的交給屠夫(梅州客家地區叫“朱赤哥”)(大概能賣點錢)。主人只能留下幾斤豬肉和豬油,豬在水裏(內臟),豬肉可以用來做臘肉或者紅燒肉,然後吃到過年。

對於平時吃肉少的我來說,家裏殺豬的日子無異於過年。同意家裏殺豬的前幾天,我的興奮難掩。記得有壹次,我去店裏打醬油,邊走邊哼。在路上遇到了小傑的哥哥(不是小明)。他看到我高興的樣子,就取笑我說:“妳這麽高興,是因為家裏有豬肉吃。”我生氣是因為他看穿了我的心,所以我克制住了笑容,狠狠的白了他壹眼,但還是很開心。

殺豬的前壹天晚上,我激動得睡不著覺。淩晨三四點左右,父母會起床燒水,煮豬食。朱赤兄弟來了,他去豬圈,用豬食把豬領到門口。當豬低頭吃東西時,朱赤哥哥突然用鐵鉤鉤住豬的耳朵後面,然後用很大的力氣把豬拖了出來。那頭豬壹邊掙紮,壹邊發出刺耳的嚎叫,但他還是忍不住跟著朱赤哥哥往前跑,拉了壹地的屎。當朱赤修士把豬拉到空地上時,幾個壯漢抓住豬的腿,把豬擡到準備好的案板上。旁邊幫忙的人趕緊拿了個大臉盆去抓豬血。可憐的豬徒勞地掙紮了壹會兒,然後死了。接下來,用沸水燙、刮、去內臟、分解...當它全部完成時,它是明亮的。殺豬的過程我只見過壹次。整個場面太血腥太殘忍了,只是小時候沒意識到。可能當時滿腦子都是被誘惑的豬肉吧。

家裏殺豬的那天,早上可以吃到全豬鍋的美味豬紅和鹹菜。鹹菜全豬鍋,也就是現在梅州客家地區有名的全豬湯,裏面不僅有豬骨、豬肉、五花肉、豬肺、豬心、粉條,還有壹種必不可少的鹹菜。

這裏說的鹹菜,其實是我們當地對自家腌制的老壇酸菜的習慣稱呼。小時候老家家家都會腌制老壇酸菜。腌制蔬菜的材料非常簡單,就是芥末和粗鹽(海鹽)。收獲的芥菜先曬幹,大壹點的用刀切開,再加入粗鹽,用手揉軟。然後,每壹道菜都放在洗凈晾幹的壇子裏,放的過程中在芥菜上撒些粗鹽。最後將壇口密封,沿壇邊加入清水。大概半個月後,鹹菜就好了。

70年代物質匱乏,家裏難得有壹頓肉。除了蔬菜,泡菜是壹年四季必不可少的壹餐,所以腌制泡菜成了壹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罐子沒有密封好,或者打開後拿泡菜時不小心灑了生水,泡菜就會變得不新鮮或有毛。最好的腌制鹹菜不酸,顏色蠟黃,煮後顏色鮮綠色。

當時的全豬湯用料還沒那麽豐富,只有豬的頭骨(我們稱之為骷髏頭骨)、豬肺、粉條和少量豬肉,加上鹹菜和生姜,用柴火慢煮壹個多小時,然後加鹽,撒上壹點胡椒粉。當我端上壹碗,看著鮮綠色的鹹菜,忍不住先咽了口唾沫。拿起筷子輕輕戳壹下骨頭,上面的肉就出來了;大塊的鹹菜梗彌漫著肉的鮮甜味道,放入口中輕輕咀嚼,湯汁溢出口腔,咀嚼後不留殘渣;腌葉充分吸收豬油,口感順滑,沒有油膩感;豬肺軟滑多汁;粉絲清香爽滑;湯裏不用加味精,還是很好吃的。

那時候除了壹家人其樂融融之外,還和鄰居壹起分享,已經成了慣例。以前的鄰居,不管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過什麽樣的爭吵,平時見面的時候甚至還會擺出壹副臭臉,但是在家裏殺豬的日子,還是會給鄰居送上壹兩碗熱氣騰騰的豬紅或者混合鹹菜。到時候,發件人和收件人會相視而笑,互相客氣,舊怨也就順帶化解了。那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壹聽說鄰居在殺豬,就會準備兩大碗。我們的鄰居只要在門口喊壹聲,就會知道好吃的來了,馬上開門迎接。我們也學會了用大人的口吻對鄰居禮貌。鄰居把碗裏的東西倒進我們準備好的碗裏轉身出去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搶”著吃了。但是,有時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因為我們的鄰居大多只送了壹碗豬紅,卻沒有送我們最愛吃的豬紅燒鹹菜。但是,只要有飯吃,總比沒有好。哪怕只有豬紅,我們都搶。

還有壹件有趣的事情值得壹提。就在我被割傷後的壹天,我在路上遇到了小明。他又取笑我:“看來那天妳白高興了,妳的豬肉白吃了,妳補的營養都流出來了。”它讓我又笑又哭。

天天渴望有肉吃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人們註重養生,不再喜歡油膩的肉類和腌制食品。我也是,不過說實話,我還記得當年燉豬裏的鹹菜,回味無窮。但現在,即使妳放再多的材料,也無法還原當年的美味。過去的壹切都無法恢復:家鄉的水,家鄉的陽光,家鄉種植的蔬菜;用不含任何添加劑和激素的“人參”餵大豬;勤勞樸實的人們;和諧友好的鄰裏關系...最無法挽回的,是壹顆單純快樂的心。

(註:部分圖片為家鄉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