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宗淡水魚類主要包括哪些種類?

大宗淡水魚類主要包括哪些種類?

我國的大宗淡水魚類,主要包括青魚、草魚、鰱、鱅、鯉、鯽和魴等七個種類。

(1)青魚青魚也稱螺螄青、烏青和青鯇,為底層魚類。主要生活在江河深水段,喜活動於水的下層以及水流較急的區域,喜食黃蜆、湖沼腹蛤和螺類等軟體動物。10厘米以下的幼魚,以枝角類、輪蟲和水生昆蟲為食物;15厘米以上的個體,開始攝食幼小而殼薄的蜆螺等。冬季在深潭越冬,春天遊至急流處產卵。2009年全國青魚養殖產量為38.8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2.5%,主要養殖區域為湖北、江蘇、湖南等省(自治區)。

(2)草魚草魚也稱草鯇、混子、草混合草青,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肉厚刺少味鮮美,出肉率高。草魚壹般喜棲居於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具河湖洄遊習性,性成熟個體在江河流水中產卵,產卵後的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育肥。草魚性情活潑,遊泳迅速,常成群覓食,性貪食。2009年全國草魚養殖產量為408.2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26.3%,是產量最大的養殖魚類。主要養殖區域在湖北、廣東、湖南等省(自治區)。

(3)鰱鰱也稱白鰱、鰱子。鰱體銀白色,棲息於大型河流或湖泊的上層水域,性活潑,善跳躍,稍受驚動即四處逃竄,終生以浮遊生物為食。幼體主食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浮遊動物,成體則濾食矽藻類、綠藻等浮遊植物兼食浮遊動物等,可用於降低湖泊水庫富營養化。最大可達100厘米,通常為50~70厘米。2009年全國鰱養殖產量為348.4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22.4%,是第二大的養殖魚類。主要養殖區域在湖北、江蘇、湖南等省(自治區)。

(4)鱅鱅也稱花鰱、黑鰱、胖頭魚。鱅體背側部灰黑色,生活於水域的中上層,性溫和,行動緩慢,不善跳躍。在天然水域中,數量少於鰱。平時生活於湖內敞水區和有流水的港灣內,冬季在深水區越冬。終生攝食浮遊動物,兼食部分浮遊植物。2009年全國鱅養殖產量為243.4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15.7%,位居第四。主要養殖區域在湖北、廣東、江西等省(自治區)。

(5)鯉鯉也稱鯉拐子、鯉魚。雜食性,成魚喜食螺、蚌、蜆等軟體動物,仔鯉攝食輪蟲、枝角類等浮遊生物,體長15毫米以上個體,改食寡毛類和水生昆蟲等。鯉是我國育成新品種最多的魚類,如豐鯉、荷元鯉、建鯉、松浦鏡鯉、湘雲鯉、豫選黃河鯉魚、烏克蘭鱗鯉、松荷鯉等。2009年全國鯉養殖產量為246.2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15.9%,位居第三。主要養殖區域在山東、遼寧、湖北等省(自治區)。

屬底層魚類,適應性很強。鯽屬雜食性魚,主食植物性食物,魚苗期食浮遊生物及底棲動物。鯽壹般兩冬齡成熟,是中小型魚類。生長較慢,壹般在250克以下,大的可達1250克左右。經過人工選育並在生產上廣泛推廣應用的有異育銀鯽、彭澤鯽、湘雲鯽等品種。2009年全國鯽魚養殖產量為205.5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13.2%,位居第五。主要養殖區域在江蘇、湖北、江西等省。

(7)團頭魴團頭魴也稱武昌魚。喜生活在湖泊有沈水植物敞水區區域的中下層,性溫和,草食性,因此有“草鯿”之稱。幼魚以浮遊動物為主食,成魚則以水生植物為主食。團頭魴生長較快,100~135毫米的幼魚經過壹年飼養,可長到0.5千克左右,最大體重可達3.5~4.0千克。人工選育的新品種有團頭魴“浦江1號”,已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市。2009年全國鯿、魴養殖產量為62.6萬噸,占大宗淡水魚產量的4%。主要養殖區域在江蘇、湖北、安徽等省。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土種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