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各種蔬菜都可以做成塊狀,春夏野菜更香。小時候我媽給我們家煮餃子,基本都是野菜。莧菜的故鄉叫千菜谷,灰色蔬菜的故鄉叫老青菜、國槐、榆樹、馬齒莧、蒲公英等等。我家鄉的河裏有蝦和藻類。攤出來的疙瘩油亮亮的,有獨特的魚蝦味,很好吃。我吃過韭菜,紅薯葉,胡蘿蔔葉,芹菜葉。其實看看這些,大部分都是大部分人在認真做菜的時候丟棄的,但是用這些“剩菜”做菜就很好吃了。而且營養價值也不低。還有白蘿蔔做的蘿蔔糕,是我爸爸最拿手的。有壹年,這對老夫婦來我們家住了幾天。他親自去市場摘了壹個大白蘿蔔,做成蘿蔔坨給我們吃。其實是我第壹次吃,也沒覺得很好吃(我只愛吃青菜)。沒想到這個腫塊會徹底俘獲我兒子。後來兒子讓我做給他吃。他嘗了之後說:“沒有爺爺做的好吃。”從現在開始我就不做了。
以河裏抓到的蝦和藻類為例。我家鄉人叫它榨菜。這東西長在我家鄉的河裏。百科上說,蝦藻是壹種“沈水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魚蝦的繁殖介質”。那時候我們國家沒有工業生產,水庫和河流沒有被汙染,水庫和河流裏的魚蝦野菜也很幹凈。我們從河裏抓幾個蝦藻類回家洗幹凈,不用花壹分錢買菜的成本,就能做成好吃的菜塊。小時候只覺得好吃,對營養壹竅不通。那時候生活壹直處於饑荒狀態。只要它不有毒,不餓,什麽都可以吃。但是,當妳長大後,如果妳追求童年的田園風味,往往會得到驚喜。因為父母給我們的野菜和野味原來是好東西。比如我發現蝦藻的營養價值介紹如下:粗蛋白含量在100g/kg以上,鈣磷含量在1.0g/kg以上,幹草中粗灰分含量在100g/kg以上,說明菹草粉是很好的蛋白質和礦質元素來源。菹草幹草樣品中壹些維生素的含量如下: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可見,蝦藻富含B族維生素,胡蘿蔔素含量高於玉米和麥麩,是很好的維生素補充劑。
蝦藻
還有紅薯葉、莧菜、灰菜等等,都是現代營養學家極力推薦的。可見小時候不能吃不能喝,但其實為了生計,媽媽們找來的這些野菜做的飯還是很有營養的。難怪我們都健康成長。有機會我會單獨寫壹篇關於家鄉野菜的文章,詳細介紹每壹種野菜的吃法。
胡蘿蔔葉野生莧菜紅莧菜紅薯葉
在老家,我壹般是把水控好後直接在洗好的菜上撒上適量的鹽,撒上細玉米粉,或者拌上壹點白面粉,然後用手抓勻,鋪在有油的煎鍋上,掌握火候,兩面煎。我覺得煮餃子壹定要放玉米粉。壹方面,粗糧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遠高於精白米和精白面。另壹方面,玉米粉需要大量的水分,可以很好的吸收蔬菜的水分,這樣鋪出來的菜塊就不會特別濕,特別軟,這樣菜塊吃起來味道好,口感更好。還有壹點,玉米粉會讓食物更香。也許玉米粉本身比其他面條更好聞,至少我的味覺告訴我是這樣的。不管是哪種蔬菜,餃子裏還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排除毒素,防止便秘。餃子裏的蔬菜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
將芹菜葉與玉米粉混合,洗凈放入芹菜葉塊中。
現在我煮餃子常用的菜是芹菜葉。每次買兩根芹菜,都是把葉子摘下來準備包餃子,或者想吃餃子沒有合適的葉子,就買兩根芹菜。另外,我經常買紅莧菜,除了葉子和莖是紅色的,味道和野生莧菜壹樣。煮餃子壹般用電餅鐺。將攪拌好的食材分成幾份,放入烤盤。把它們均勻地攤開,不要太厚,但要和蛋糕壹樣厚或壹樣薄。當兩面都是金黃色的時候,美味的蔬菜塊就做好了。做蘿蔔坨的時候,記得先用適量的鹽把水殺了,不然坨子會太熱氣騰騰,不太好吃。倒掉水,加入蔥花、花椒粉、玉米粉、白面粉,拌勻。接下來就是在鍋裏炸了。
蔬菜水餃也建議用白面粉做,可以做成糊狀(也可以加入雞蛋),可以加入適量的鹽。洗好的菜葉蘸面糊再油鍋炸,兩面煎黃澆上蒜汁。類似香椿。
吃蔬菜水餃最好的調料是蒜汁。蒜汁有兩種,壹種是水蒜汁,即將蒜泥放入少許水中,加入鹽和香油;壹種醋蒜汁是通過向搗碎的大蒜中加入醋、鹽和芝麻油制備的。這是搗碎大蒜的另壹個竅門。首先用刀把蒜瓣搗碎,在蒜盔裏放些鹽,搗碎。蒜不容易濺出來,蒜泥變成黏糊糊的泥。
我來北京後,發現老北京人也做疙瘩,被人稱為“傻子”。大部分是西葫蘆絲做的,也有壹部分是南瓜做的,和我說的食材和做法差不多。不過我媽以前從來沒有用它做過疙瘩,所以我嘗了之後就不喜歡了。我不喜歡它。突然想到我媽以前做過南瓜果肉和南瓜籽做成的坨子,也很有匠心。
20XX/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