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網絡名人冰淇淋興風作浪,休息壹下吧!

網絡名人冰淇淋興風作浪,休息壹下吧!

夏天成年人的快樂有壹半是冰淇淋給的。

小布丁,大腳,綠舌頭,娃娃蛋糕,老冰棍...這些童年的味覺記憶讓我們對冰淇淋愛不釋手。

如果妳是壹個夏天不吃冰淇淋就會死的人,妳可能已經發現:

今年夏天,冰櫃裏的冰淇淋開始變了。

東北鐵鍋燉,海苔松,大魷魚...許多新的網絡名人冰淇淋已經在奇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這些仿佛是中餐廳菜單的鹹冰激淩真的好吃嗎?

1

越來越奇怪的冰淇淋味道。

在傳統認知中,冰淇淋應該是香甜可口的。

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卻因為去年風靡全網的雙黃蛋冰淇淋,慢慢開始動搖。

黃油碰撞鹹蛋黃,甜中帶鹹,意外帶給消費者新奇奇妙的味覺體驗。

2019的銷售數據顯示,傲雪雙黃蛋冰淇淋上市半年,在全國壹二線城市的總銷量已經超過3600萬。

不走尋常路的鹹雪糕,沒想到有壹天會翻身成為網絡名人。

各大冷飲品牌也嗅到了商機。到了這個夏天,越來越多奇怪的冰淇淋開始瘋狂湧現。

去年創造了雙黃蛋的敖雪,今年推出了更“嚇人”的冰淇淋——東北鐵鍋燉。

受東北大學燉肉的啟發,它“壹鍋”了豬肉松、胡蘿蔔、海藻、芝麻和韭菜等鹹食材。

外包裝形容是肉末牛奶韭菜的味道,聽起來很開胃?

但是味道如何就見仁見智了。

有人說每壹口都很奇妙很好吃。也有人吐槽它的味道太奇妙了,壹吃就能加入黑名單。

還有壹位博主說:“如果是有噱頭的網絡名人產品,還是挺成功的,但從口感上來說,傲雪這次的新品還不如去年的雙黃蛋冰淇淋好吃。”

當然,奇奇怪怪的冰淇淋之間的競爭還不止於此。

隨著參與的品牌越來越多,冰淇淋的味道也越來越奇怪,越來越偏。

雪怪推出的海苔肉松冰淇淋,海苔肉松的配置,不就是肉松澆上奶油嗎?

李大菊推出的大魷魚冰淇淋,居然可以嚼魷魚顆粒。

“混種零食”,番茄薯片味的冰淇淋表示不滿,加入了怪味大賽。

薯片和冰淇淋這兩個零食界的王者的組合,也沒能挽救它的怪味。

這些冰淇淋,乍壹看還以為是硬菜,感覺壹個就能省晚餐。

面對這些新奇甚至奇特的冰淇淋,有人敢於第壹次嘗試,有人則猶豫不決,表示懷疑。

與傳統的甜冰淇淋不同,千奇百怪的冰淇淋無法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爭議在所難免。

然而,精明的商家追逐這壹波“怪味”熱潮,只是為了吸引眼球,搞話題嗎?

根據2019網絡冰淇淋消費洞察數據顯示,如今,冰淇淋的世界不再只有甜口。

海鹽味、鹹蛋黃味等這些小眾鹹冰淇淋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野,消費也在快速增長。

其實,怪味雪糕恰恰是壹些人“就是嘗起來鹹”的市場需求。

2

奇怪冰淇淋背後的營銷哲學

潛力巨大的冰淇淋市場

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冰淇淋的總市值也在不斷增加。

冰淇淋消費開始進壹步轉型升級,各大冰淇淋品牌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冰淇淋市場總額1493億美元,中國位居第二。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的冰淇淋市場將繼續擴大和發展。各大商家怎能錯過這個機會?

鹹口,或者說“怪味”,其實是整個冰淇淋行業求創新求生存的表現。

?滿足少數人口味的理性嘗試

除了市場發展的背景,奇冰淇淋也是中國消費者“主動”的選擇。

據調查,熱衷於嘗試新食品概念的全球消費者中,中國占77%。

妳敢創新,我就敢嘗試新的東西。

大量具有潛在冒險精神的消費者是國內冰淇淋品牌敢於進行怪味創新的基礎。

在傳統冰淇淋口味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購買和嘗試壹些小眾口味。

各大品牌自然不會錯過這壹變化,已經紛紛推出新品。

鹹雪糕的開發不是隨意選擇,而是大量的數據研究。

60%的消費者表示,他們非常喜歡結合了甜味和鹹味的食物。

那些看起來“很奇妙”的怪味冰淇淋,其實是商家在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小眾口味的理性嘗試。

?與新便利店的共同成就

在品牌和消費者之間,還有壹個我們忽略的環節。

在小紅書搜索這些奇怪的冰淇淋,博主基本都會指向羅森、7-eleven等便利店。

然而,在大型超市和雜貨店的冰櫃裏,仍然陳列著傳統的冰淇淋,很難發現這些奇怪冰淇淋的蹤跡。

各種千奇百怪的冰淇淋甚至成了新的“便利店食品”。

在新零售環境下,羅森、7-eleven等便利店為新興冰淇淋品牌提供了銷售環節。

可以說,奇怪冰淇淋的興起,便利店功不可沒。

另壹方面,奇怪的冰淇淋作為壹種噱頭,可以吸引消費者到便利店購物。

便利店和奇怪冰淇淋的合作,其實是雙方共同的成果。

零食市場的怪味趨勢

不僅僅是冰淇淋。這些天所有的東西嘗起來都很奇怪。

其實,奇怪的冰淇淋只能說是“奇怪零食大軍”中的冰山壹角。

壹向思想開放的日本,早就走上了怪味的“不歸路”。

日本著名飲料品牌Ramune壹直以大理石汽水聞名。除了軟飲料中常見的酸橙和檸檬口味,這個品牌還推出了咖喱軟飲料和芥末軟飲料。

呃...這包裝,這味道,妳確定是汽水,不是調料?

近年來,隨著消費的轉型升級,零食早已成為國人的日常需求。

國內各大零食品牌,無論是為了吸引眼球,還是為了創造新口味,都開始腦洞大開,各顯神通。

愛跨界營銷的喜茶,去年與文和友臭豆腐館合作推出了臭豆腐蛋糕。

雖然臭豆腐只是做了形式,本質是慕思餅的新鮮味道,但是這種奇怪的形式卻賺足了眼球。

在口味創新上,香菜、芥末、蒼耳子這種備受爭議的辣味食材,也沒有逃脫“變魔術”的命運。

我們童年的回憶大白兔奶糖,引入芥末味,壹夜之間“變綠”。......

困了來壹個,估計能瞬間提神。

某酸奶品牌為愛吃的貴州人民打造了壹種破耳朵酸奶,不知道味道怎麽樣(有人給總統嘗嘗嗎?)

冰淇淋、汽水、蛋糕...仔細數了數,才發現身邊竟然有這麽多稀奇古怪的小吃。

或許是因為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怪味,更像是我們三餐之外的味蕾獎勵,日常瑣事中的快樂增味劑。

應該是充滿未知的“驚喜”,而不是“震驚”。

沒必要壹味追求新奇怪異的口味,搗爛壹些讓人嘗壹口就放棄的“黑暗料理”。

去年雙黃蛋冰淇淋爆紅的時候,也有不少菌落總數超標的負面新聞。

作為食品,異味應該是建立在衛生質量達標的基礎上的。

目前市面上壹些稀奇古怪的雪糕中添加了熟食和肉類,更要註意食品安全。

其實不管是奇怪的冰淇淋還是其他奇怪的零食,剛推出的時候難免會有爭議。

不是說消費者接受不了奇怪的東西。只要看看某寶上鯡魚罐頭和蛇草水的銷量就知道,我們的消費者最不缺的就是挑戰精神。

我們關心的是,這些“古怪”是否只是“騙壹個算壹個”的營銷噱頭,還是品牌大膽創新、年輕化的綜合考量。

畢竟只有真正用心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受到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