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表示,會出現周期性虧損,建議對生豬養殖的調控應該是實時的。
會出現周期性損失
隨著春節停止,豬肉消費進入淡季。
春節以來,豬肉市場供應寬松,價格同比大幅下降。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全國生豬平均價格已持續下跌10周。1月,全國屠宰壹頭生豬利潤為21元,環比下降217元。
2月第二周,全國生豬均價為14.52元/公斤,較前壹周下跌1.3%,較去年同期下跌55.3%,早已跌破養殖平均成本線(每公斤約15.4元)。
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25.86元/公斤,比前壹周下降1.5%,同比下降49.9%。
據悉,下壹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生豬生產監測預警準備,落實《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抓早抓小,精準調控,避免生豬生產出現新的大起大落。
目前,農民的生產狀況如何,全國各地和各地的對策是什麽?記者走訪了養殖戶、相關部分承辦人和行業專家進行了解。
節後豬價下跌,企業提前調控。
2月初,這裏的生豬價格在每斤9元左右,春節前跌至8元,春節後繼續下跌。此刻生豬價格每斤6元多壹點,各產業基地都苦不堪言。
湖南省某生豬養殖公司負責人唐定華告訴記者。
壹方面嚴格控制成本,就像和飼料廠合作壹樣,每噸飼料成本下降了200元左右。各方面的節約成本措施加起來,目前每斤生豬成本已經從7.5元降到了6.8元。
另壹方面,我們從去年7月份開始提前削減低產母豬,減少部分部門產能,減少損失。
唐定華說,公司有自己的屠宰場,如果目前白豬肉價格不嚴重,可以彌補生豬價格下跌的損失。
大北農集團武漢綠巨人養殖戶常務副總李龍輝表示,母豬的替代可以明顯有效地降低成本。
從去年9月到今年6月底1,公司裁掉了6-7萬頭生產性能低下的三元母豬,更新了壹批生產性能良好的二元母豬,每頭仔豬成本下降了60元。
李龍輝說:我們預測春節後豬價會下降,所以半年前就開始控制產能,控制育肥幅度,所以此刻出欄量在減少,虧損也在減少。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禮建議,各養殖主體應密切關註官方公布的威望行情信息,根據相關信息及時出欄,防止因壓力過大或集中拋售導致豬價過快下跌,進而深度虧損。
同期要減少前期遺留的三元商品母豬和部門低效二元母豬,提高能繁母豬的生產效率。
通過優化飼養方式和精細化管理,提高飼料轉化效率,降低死亡率,從而降低養殖成本。
他說:行業的低迷通常會增加流行病的風險。目前,非洲豬瘟病毒已在我國定殖,各類養殖主體決不能放松對動物疫病的防控,確保養殖場區的生物安全。否則壹旦出現問題,就可能血本無歸,損失慘重。
產能調控的後果很明顯,各地都開始了收儲工作。
2021年6月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密集公布產能過剩預警信息,發布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收緊場所義務,督促各地采取措施實時壓減產能,引導養殖場(戶)順勢出欄生豬。
據監測,2022年6月5438+10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0.9%,同比下降3.7%,7個月恢復正常。
據測算,1年末全國能繁母豬數為4290萬頭,占正常數41萬頭的104.6%,已回歸產能調控的綠色公平區。
6月5438+10月,全國5月齡以上大中型豬存欄量環比下降4%,每頭豬活重為128.1公斤,環比下降1.1公斤,壹定程度上緩解了春節後供大於求的壓力。
今年6月5438+10月,能繁母豬數量已回調至青公區,新生仔豬數量和5月齡以上大中型豬數量下降,生豬生產調控效果顯現。
但由於生產慣性增加和節後消費淡季疊加,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生豬養殖可能在壹段時間內出現嚴重虧損。
65438+今年10月24日-28日壹周,全國豬糧均價為5.57 ∶ 1,連續三周在5∶1-6∶1之間,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應穩價格工作方案”設定的二級超跌預警區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始會同有關部門視情況啟動豬肉收儲工作,並牽頭部門定點開展收儲工作。
目前收儲是有效提高豬肉價格,平衡供需,保護農民利益的技巧之壹。
近日,四川省開始向21個市州下達1萬多噸豬肉收儲義務。本輪市(州)級收儲義務將委托企業實施。
同期,四川省鼓勵屠宰企業和肉類食品加工企業抓住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的有利時機,加大補倉力度。
據湖北省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針對近期湖北省豬糧價格持續低迷,相關部門密切跟蹤生豬和豬肉價格走勢,實時召開會商會議,進行分析研判。
春節前,經湖北省政府批準,湖北啟動新壹輪省級豬肉收儲,總量為1.03萬噸。預計2月中下旬完成收儲工作,對保持全省豬肉產品穩定供應、防止豬肉價格大起大落將起到積極作用。
2月11日,寧夏發改委公布,截至2月27日,寧夏豬糧比價為4.96: 1,進入《豬肉市場保供應穩價格工作方案》設定的壹級跌幅過大預警區間(低於5: 1)。
下壹步,寧夏將開始儲備豬肉。同時建議養殖場(戶)科學部署生產經營決策,使生豬產能保持在公平水平。
淡季來了,養豬就難了。
2019四季度以來,我國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能繁母豬數量在2021左右達到本周期峰值。
根據豬毛生長的生物學規律,母豬繁殖高峰到豬肉生產高峰有壹個約10-11個月的滯後期。
王祖禮表示,按照上述生產節奏,可上市的商品豬數量仍在慣性增加,2022年4月左右可能是商品豬上市的高峰。
但每年3月是豬肉消費淡季,這個季節疊加商品豬高峰,特別容易導致豬價進壹步下跌。
按照最近的豬價水平計算,養殖場主每賣出壹頭商品豬,就已經虧了300元。
如果後期豬價進壹步下跌,養殖過程中深度虧損的概率比較大。
王祖禮建議,各級行業治理要加強監測預警和形勢研判,公布聲望信息,實時引領市場預期。
各地要按照農業農村部《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要求,確保產能在合理範圍內;
擴大和增加對有適當要求的養豬場(戶)的信貸支持,以應對行業的低迷;
對壹些虧損嚴重、資金鏈壓力大的養殖主體,可按指定的相關資金給予臨時救助補貼。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相關承辦單位表示,從前期新生仔豬數量來看,上半年生豬出欄仍將慣性增長。
2021,865438+2月,全國養豬場新生仔豬同比增長16.6%。按照6個月的育肥出欄周期,春節後剛好是淡季,生豬價格可能會進壹步下滑,導致養殖期虧損嚴重。
2009年以來,大部分產能正常的年份,春節後生豬養殖都會出現季節性虧損。估計今年4月份損失會比較重,5月份以後隨著豬肉成本的上升會逐漸緩解。
據悉,下壹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生豬生產監測預警準備,落實《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抓早抓小,精準調控,避免生豬生產出現新的大起大落。
首先,在育種遭受損失時,避免能繁母豬過度減少。
同期,引導養殖場(戶)實時出欄生豬,避免豬價下跌時生豬因價格阻力變肥,後市陷入生豬不增重、價格不穩定的窘境。
其次,督促地方嚴格落實省級負總責要求,穩定用地、金融、環保等長期配套政策,做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準備,特別是重點關註能繁母豬存欄量低於正常存欄量波動區間下限的省份,要求其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實時穩定產能。
第三,* * *配合有關部門加強豬肉儲備調節,在後續豬價較低時,加大凍豬肉收儲力度,生產和市場調控雙管齊下,形成調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