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醬蹄的照片。

醬蹄的照片。

上海豫園路上有壹條巷子叫笨顧村。這條巷子靠近烏魯木齊北路,南北走向。南口為南京西路1892弄,北口為愚園路361弄。在這條巷子的壹間公寓裏,我們家已經住了四代人。這是上世紀初新建的壹條小巷,有些像現在的聯排別墅。它有三層。前門是小花園,後門是廚房。狹窄的樓梯盤旋而上。每層有壹個約30平米的朝南正房,二、三層各有壹個約15平米的亭子。我的爺爺奶奶是抗戰時期從南潯農村來到上海的,然後是我的父母,我的妻子和孩子。四代人見證了這條小巷的興衰。

我是南潯人,從祖上開始就遵循著農村的生活習慣。從小到大,家裏所有的家政人員都是農村的老鄉。農村人可靠,因為是老鄉,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根。他們都做標準的南潯菜。臭冬瓜、臭毛豆、臭豆腐、鹹香椿都是家裏做的。在我家三樓的露臺上,有許多比我年紀大的、臭烘烘的鹵水甑、壞鹵缸、醬缸,還有從鄉下搬來的微型磨盤。不要小看這些東西。雖然它們看起來不雅觀,但用這些東西做出來的食物是純正的家鄉風味。

記得過年前,我家公寓的墻上總掛著壹張竈神的照片。畫面前擺放著整雞、整鴨、整魚、蹄子、香爐等祭祀品。長大後才知道這是給竈神的祭品,但是儀式很短。爺爺說,以前我在老家的時候,只關註熱鬧。我用了三種動物作為貢品,還請了和尚來做。我家要排隊敬禮,挺有儀式感的。

傻顧村用煤氣做飯已經很久了。原來西藏路北京路附近有壹個巨大的煤氣罐,傻姑村的煤氣就是從那裏用管道輸送進來的。每次祭竈完畢,廚房的四個煤氣竈壹直到大年三十才熄滅。

南潯人喜歡吃肉和魚。著名的“迅蹄”是我爺爺在臘月初在農村買的,然後加工成蹄醬燉蛋。這道菜需要小火慢燉很久,所以吃的時候蹄子和雞蛋都很好吃。還有壹個爐子打開油鍋,把油膩膩的肉、熏魚、皮都煎出來。

我們小時候最愛吃的無非是壹種叫“壹品鍋”的湯。壹品鍋在壹個巨大的砂鍋裏煨著壹整只雞,壹整只鴨,蹄子,培根,火腿。大火燒開後,再小火煨至少壹天。當所有的原料混合在壹起,用筷子戳蹄子和老母雞的背。年夜飯才煮,還要放雞蛋餃子和千張包子(豆腐裹肉)在裏面。最後在鍋頂上放壹層黃豆芽(類似北方的大白菜)。放黃豆芽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湯裏的油膩。豆芽快熟的時候關火。

在傻顧村的年夜飯裏最讓我們垂涎三尺的,就是這個品嘗鍋。因為這個特大號的砂鍋裏面全是湯,所以自然是極重的,所以壹定是家裏最強壯的男人負責把鍋從廚房端上餐桌。以前是我爸爸,後來我承擔了這個重任。在走出廚房的路上,為了引起其他家庭成員的註意,妳應該用嘴清理道路。

南潯人過年也喜歡吃醬蹄,有點像北京的醬肘子,但是醬法不壹樣。看來立冬後我記得把鮮蹄醬放在醬缸裏,而且我必須用上好的醬油和紹興黃酒作為主要醬料。醬不過蹄,就在上面放壹塊木板,上面壓壹塊很重的石頭,放在露臺的陰涼處。隔幾天打開醬罐。

因為南方的冬天不是很冷,有時候還會下雨,這樣潮濕的天氣容易滋生黴菌。醬料不經過蹄子,露出醬料的部分容易發黴。北風漸起,氣溫驟降時,已是臘月。這時候可以把醬蹄拿出來掛在露臺的背陰風口,進入風幹過程。此時氣溫還未達到冰點,但北方的幹燥風吹進江南,正是風幹醬蹄的好時機。太冷的話會結冰,壹旦結冰,蹄子的肉質會變得粗糙。如果太熱,可能會發黴。所以醬蹄的制作並不復雜,但是很費功夫,尤其是風幹階段。進入三九後,醬蹄要收回室內,因為已經基本風幹,醬蹄表面會出現壹層漿狀物質,保護醬蹄免受寒潮侵襲。

除夕的時候拿出來用溫水洗掉表面的包漿。把它放在砂鍋裏燉幾個小時。用筷子輕輕戳壹下醬蹄的皮,就能輕松戳到人,出鍋。千萬不要打開蓋子,因為打開後的醬香味會讓人產生難以抑制的吃的欲望。

肉菜基本做好之後,就要開南潯人最愛的臭鍋,同時腌制臭豆腐和臭毛豆。取出壹些後,將臭豆腐蒸幾分鐘,澆上豆瓣醬和辣醬,上熟油。臭毛豆不能煮,要加鹽水和調料後放入蒸籠蒸,才不會因為煮而失去原有的色澤和風味。

然後還要做幾個素菜,比如梨木耳瘦肉片(南潯叫瘦肉瘦肉)、冬筍苦菜、油面筋香菇炒木耳、繡花錦(繡花錦是南潯的蔬菜特產,南潯鎮外種不了)。此外,還有熱炒、紅燒獅子頭、鱔魚絲、什錦辣醬雞丁(類似於醬炒雞)、油面筋塞肉、什錦辣醬等等。

從我小時候的記憶裏,除夕夜,傻顧村總是把所有的燈都打開,窗簾開著,窗戶上的窗花和墻上的年畫用火紅的顏色顯得格外耀眼。家裏有壹張西式八仙桌,有些像老式八仙桌。因為人多菜多,桌面不夠用,所以家裏常年不用的硬木桌面就會卡在西式八仙桌上,變成大桌面。

晚餐就要開始了。父親先端著巨大的壹品鍋,壹路喊到桌子中間。然後各種菜擺滿了桌子。爺爺奶奶總是坐在朝南的座位上,招呼大家入座,於是餐桌上的南潯方言開始陸續爆發。除了我和我媽,所有的長輩都說南潯話。我問爺爺會不會說上海話。祖父說他當然會。他說他出去工作社交都說上海話,但在家堅持說南潯話。他把這種堅持稱為不忘自己的根。

就這樣,我們南潯的上海人,在市中心的笨顧村公寓裏,年復壹年地過著南潯人的春節。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向往和記得那個巨大的砂鍋裏燉的“壹品鍋”。家鄉的臭毛豆和臭豆腐的特殊香味,因為臭鹵水的消失,已經消失了很久。還有迷妳磨盤,每年過年都用來把糯米粉磨成南瓜球和蛋糕。

雖然現在這壹切都已成為過去,我們也搬進了高樓裏的新家,但老公寓那濃濃的鄉土氣息卻壹直縈繞著我。祖先和父輩對傳統的堅守,對家鄉的熱愛,將成為我們永恒的思念,激勵我們傳承祖先的情懷,熱愛我們的家,熱愛我們的家鄉,熱愛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