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各位大神:有認識新疆瓊庫什臺森林采摘的蘑菇是什麽品種嗎?

各位大神:有認識新疆瓊庫什臺森林采摘的蘑菇是什麽品種嗎?

新疆的春天已經到來,草長鶯飛,蠢蠢欲動的人們開始搜尋山中的野味,沙蔥、苜蓿、野韭菜、馬齒莧、椒蒿等等,其中最美味的莫過於山林中的各種野生蘑菇。

然而很多蘑菇具有毒性,誤食有毒蘑菇肯能會引起劇烈嘔吐、腹痛、昏迷、呼吸麻痹甚至死亡等癥狀。那麽野生蘑菇到底怎樣辨別,新疆常見的野生蘑菇又有哪些呢?

現在,小編就整理了新疆山區最常見的無毒可食用蘑菇種類及圖片,以供大家參考對照。

翹鱗肉齒菌(新疆本地叫:鹿茸蘑菇)

又稱獐子菌、仲帽、獐頭菌。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初期突起,後扁平,中部臍狀或下凹,有時呈淺漏鬥狀,淺粉灰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大鱗片,鱗片厚,覆瓦狀,趨向中央特別大並翹起,呈同心環狀排列,菌蓋直徑6-10cm。分布於新疆等高地高寒涼爽的雲杉林中較多。可食用,子實休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並含有較豐富的多糖類物質。

壹般都成群生長,所以發現壹棵後收獲會頗多,個人覺得炒肉味道很棒,曬幹後做湯味道也很鮮美。

羊肚菌

又稱羊肚菜、美味羊肚菌,是壹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羊肚菌於1818年被發現。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國際上常稱它為“健康食品”之壹。羊肚菌含抑制腫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諸多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險。

個人覺得南山最難采摘的蘑菇,喜歡生長在樹叢中,針葉林帶裏,顏色又與落葉相近,個體較小,難以辨別,味道極美,是法國大餐中十分受人喜歡的壹道美味。

大白菇(新疆當地叫:大白脆,吃起來很脆)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臍狀,伸展後下凹至漏鬥形,汙白色,後變為米黃色或蛋殼色,或有時具銹褐色斑點,無毛或具細絨毛,不粘,邊緣初內卷後伸展,無條紋。菌肉白色或近白色,傷不變色。可食用,其味較好。對多種病原菌有明顯抵抗作用。

新疆山區最常見的蘑菇,也最易采摘,松林間白色的蘑菇,十有八九都是它了,個頭也較大,所以也比較容易發現,味道也很不錯。

橙黃蘑菇(新疆人叫:雞腿蘑菇)

子實體較大。菌蓋直徑5-17cm,初半球形後漸平展,有黃褐色密集的叢毛狀鱗片,邊緣逐漸變淺而呈現橙黃色。菌肉白色,傷變暗黃色。菌褶後期黑褐色,兩端漸尖、密、離生、不等長。菌柄長8-13厘米,粗2.5-3.5厘米,菌環以上汙白色,菌環以下有纖毛狀鱗片,棒狀,內部松軟,基部略膨大,傷變暗黃色。菌環生柄上部,寬大,薄、膜質、易消失。

新疆山林中很多,也是成群生長,夏季,南山牧民采摘後在路邊售賣的很多,曬幹後和雞肉炒起來味道很贊,新鮮時刷火鍋也非常棒。

大圓球蘑菇(俗名:馬糞包)

馬勃,壹名灰菇,欲稱牛屎菇或馬蹄包。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但較大,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則褐色而虛軟,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功用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藥,兼治咽喉痛、失音等。食用馬勃,趁白嫩時,用開水氽壹下,冷水撈壹下,空幹水分,就可以炒菜,作湯,炸醬等,味道好。不過,要註意,小紫色的不能吃,有毒性,只能外用。

黃絲膜菌

子實體中等。菌蓋直徑4-10cm,扁半球形,後扁平中部鈍,濕潤時表面粘,幹時有光澤,黃色至黃土色。中部厚,無明顯氣味。菌褶直生又彎生,密,不等長,初期汙白色後土褐色至褐色。菌柄長4-10cm,粗0.6-1cm,圓柱形或近基部彎曲,汙白色,帶土黃色,有近白色絲狀菌幕,內部實心變至松軟。孢子印黃褐色。孢子黃褐色或淺褐色,橢圓形,表面粗糙或近光滑,7-9.5μm×4-5μm。經濟價值:可食用。有抗癌作用,

離褶傘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黃色,光滑,不粘,邊緣平滑且初期內卷,後伸展呈不規則波狀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長。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長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內實。可食用,味道鮮美,屬優良食用菌。

其他辨別方法:對形狀奇特、顏色鮮艷、菌蓋上同時生有菌環或菌托、菌蓋菌柄不生蛆蟲、鳥不啄、獸不食、無菌香味、口嘗麻辣或極苦、菌體破裂變色、液汁渾濁有異味、生長汙穢潮濕陰黑地帶及與大蒜、蔥、大米、銀器、燈芯草***煮變烏黑者,壹般都是有毒菌,應該予以高度警惕。

1、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2、顏色:有毒蘑菇菌蓋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采摘後易變色;而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3、形狀:無毒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環,菌柄多無菌環;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柄上有菌環、菌托,菌柄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4、分泌物,將采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株,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5、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6、測試:在采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壹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7、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8、化學鑒別:取采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壹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