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立夏的歷史典故

立夏的歷史典故

每年農歷四月間,公歷5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45°時開始。民間習慣把它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莊稼生長漸旺,多進行棉花等作物的中耕管理。農諺:“立夏三朝遍地鋤。”並以立夏日之陰晴占蔔壹年的豐歉。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的農諺。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壹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壹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那麽,關於立夏的由來有什麽呢?

 在立夏的這壹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壹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迎夏儀式宮廷裏“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有關立夏的`歷史典故有關立夏的歷史典故。

 江浙壹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S在賦裏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裏掛起壹桿大木秤,秤鉤懸壹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壹面打秤花,壹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壹”。秤姑娘說“壹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立夏“稱人”秤花壹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裏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裏。

 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鬥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壹次。諸葛亮囑咤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鬥。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鬥。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鬥,每次去則都要秤阿鬥的重量,以驗證阿鬥是否被晉武帝虧待有關立夏的歷史典故素材庫。他揚言如果虧待阿鬥,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鬥吃

 阿鬥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鬥雖然沒有什麽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壹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

 立夏秤人會對阿鬥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