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何仙姑的基本介紹
何仙姑,八仙之壹,八仙唯壹的女性,有壹場及時雨。何仙姑有壹座寺廟,傳承千年。位於蓮花倒掛的龍洞,因為她以此蓮花形態出仙,有兩層意思:壹是倒掛,以迎合浮山(又名全山佛,山上全是佛)的奇妙之意,寓意蓮花披著佛光,普照四方;第二,是蓮花和佛的意思。因此,她的形象是手持壹朵蓮花,因此被昵稱為“蓮花仙子”。
二。何仙姑概述
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熟悉關於的故事和傳說,即八仙,即韓中立、張、、曹國九、、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他們勤修“浩然之氣”,成就了不朽的地位。
何仙姑是八仙的壹員,在中國的華人世界有著廣泛的追隨者。Xi安建了八仙宮,泰山、王牧池等地都有香燭。自唐宋以來,關於何仙姑和呂洞賓的故事不絕於耳。
在八仙中,何仙姑是壹個富有人情味的仙女。因此,許多地方都慶祝廟會——“何仙姑生日”。廣州增城的生日慶典以農歷為準:三月初七,而Xi安八仙宮的生日慶典以四月初九為準——慶典日期因地點不同略有不同。
何仙姑的故鄉和住所的來歷,世界上有多種說法,如廣東增城、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地。說法不壹,大概是因為全國各地慶祝何仙姑生日的人壹直很多,人們出於尊重,往往把何仙姑當成自己的家鄉,所以應該是長輩和神仙。據《古今圖書集》引用《安慶府誌》、《祁陽縣誌》、《福建通誌》、《浙江通誌》、《歙縣誌》的記載,福建桐城、祁門、武平、浙江彰化等地均有“何仙姑”的蹤跡。
何仙姑,載於《浙江通誌》、《歙縣誌》,曾居北宋,浙宗、(1086-1094)教化天下。
據《岫巖縣誌》記載,夏雲古洞,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韭菜谷千年聖地,也是山東八仙何仙姑道場之壹。何仙姑東遊,飽覽美景,采藥煉丹,取名夏雲洞。
三、何仙姑的歷史傳說
何仙姑,原名何瓊,唐高宗姚凱元年,出生於零陵壹個普通農民家庭。當地人說,在何瓊出生的那壹天,壹股明亮吉祥的紫色氣流籠罩著何家的小屋,壹群鶴在紫色氣流中上下飛舞。不壹會兒,壹只強壯的梅花鹿帶著壹個紮著辮子、穿著紅色肚兜的女孩沖進了何家。這時,他生下了壹個胖乎乎的女嬰。
說起何瓊的家鄉零陵,那是壹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據《史記》記載:“舜葬於江南九岐為零陵。”聖人舜帝葬於零陵九尾山。零陵市位於瀟湘交匯處,北臨南嶽衡山,南有武陵山。是楚越國的門戶。零陵縣城西有壹座雲母山,盛產五色雲母石,是古代求仙的良藥;壹條清澈蜿蜒的小溪從山上流下,叫做雲母溪,何瓊家就在美麗的雲母溪旁邊。
喝著雲母水長大的何瓊,長大後美麗機智。她從小就喜歡壹個人在雲母溪邊玩耍、徜徉。十四歲時,她在雲母溪旁遇到了壹位留著長胡子的白發老人。老人問了她壹些當地的風景,何瓊都很聰明地回答了。老人非常高興。他從背包裏拿出壹個新鮮的蟠桃,遞給何瓊。何瓊接過,謝過老人,然後三下五除二地吃了蟠桃。老人看著她吃完,笑著點點頭,轉身不見了。回家後,何瓊已經好幾天沒覺得餓了,不想吃東西,但精神比以前更強了。壹個月後,何瓊又在雲母溪旁遇見了淩。這壹次,老人帶她到慕雲山,教她如何收集雲母和如何服用。何瓊按照他的話說,每天在雲母山上吃雲母,漸漸覺得自己輕如鴻雁,往返山頂,行走如飛。此外,她還能識別和采摘山裏的各種草藥,為附近的人治療各種疾病,預測人事,所以周圍的人都叫她“何仙姑”。
何瓊長生不老的消息不脛而走,越傳越遠,最後傳到了北京的欽差大臣武則天的耳朵裏。
當時,武則天是唐高宗的皇後,但她掌握著朝廷的實權。武則天從小在母親的影響下信佛,當上皇後後,極力在宮內和全國推廣佛教,希望以此壓倒李唐所推崇的道教氣勢,並以壹些佛經作為她篡位的理論依據。佛教《法象宗》宣揚“二空”,即把自我和萬物都當作空無,以達到宇宙萬物和我合壹的崇高境界;通俗地說,就是用心去理解,讓自己忘記壹切,然後才能白日飛升,騰雲駕霧,長生不老。武則天對此非常信服。當她聽說零陵有個何仙姑,可以在山頂上自由自在地旅行,她很感興趣。她特意派人去拜訪,送給何仙姑壹套朝霞服。何仙姑收下朝霞服,興高采烈地穿上。周圍的人聽到消息,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我看到何仙姑的身體閃閃發光,光彩奪目,仿佛是仙女下凡;村民們見狀大驚,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跪倒在何仙姑面前。何仙姑頗為自得,她母親卻大為驚恐,心想:“誰敢娶這樣的女兒!”
不出所料,何仙姑十八歲時,她母親懇切地請媒人給她選了壹個丈夫。雖然何仙姑像花壹樣美麗,但由於她的技藝高超,沒有人敢娶她。母親擔心什麽,何仙姑自己卻若無其事,整天出山野農村,忙著采集草藥給人治病,過著非常充實的生活。
壹天,何仙姑深入雲母山密林采集草藥,遇到了兩個神奇的人。其中有壹個跛腳老人,拄著鐵拐杖,背上背著壹個巨大的酒葫蘆,壹副乞丐模樣。另壹個穿著整潔的藍襯衫,手裏拿著藥鋤,肩上扛著藥筐,表情十分優雅。在何仙姑前面不遠處,兩個喪門又低聲說道。不壹會兒,它們飛走了,突然消失了。這兩個人是八仙的鐵拐李和藍采和。何仙姑註意到了他們的樣子,嘴裏念叨著偷學的公式,以為自己也能像他們壹樣飛過淩風的山谷。從那以後,她經常悄悄地來山裏練習,姿勢也越來越熟練,能飛得越來越遠。她用這種功夫,經常飛到遠山,來回奔波,帶回壹些奇怪的山果給家人品嘗。壹家人吃了之後覺得又甜又好吃,但是不知道是什麽水果。
看她每天早出晚歸,就起了疑心,問她去了哪裏,做了什麽。何仙姑打不過她媽,就說她天天去名山仙境跟神仙佛談佛道。漸漸地,何仙姑通曉佛道的消息又傳開了。武則天聽說後,派使者到零陵準備喪事,並召何仙姑到東都洛陽商議佛道事宜。眾官隨何仙姑來到洛陽城。等船過洛水的時候,所有人突然從何仙姑的視線裏消失了。使節們慌了,急忙命人四處尋找,卻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大家都嚇得坐在洛河邊發呆。黃昏時分,何仙姑在空中飛下來,不慌不忙地告訴使者:“我已去禁宮見天後,妳可以回稟朝方了。”
使節們半信半疑地回到了洛陽宮。他們壹打聽,果然是何仙姑那天去拜見了武侯,在宮裏和她長談了半天,讓使臣們大吃壹驚。
據說何仙姑在宮中與武侯談論長生不老之術。她勸說武侯,要想長壽,首先要做到色欲、沈默、看破名利;其次,我們應該多做善事,遏制酷刑,禁止虛假浪費,實施仁政,修德將積累祝福。同時她也談到了治國安邦之道。她必須親賢遠小人,絕不以異姓為嗣。她說的話其實很針對武侯。
武侯是個聰明人。聽了何仙姑有道理的話,她漸漸付諸行動。很快,賴君臣等壹批殘暴的官員受到了法律的懲罰。然後又重用了賢人狄徐人傑:至於繼承人,吳侯本想立其侄吳為太子,但在狄的忠言之下,聽從了仙姑的建議,放棄了改姓的初衷。至於禁欲,禁欲,看破名利,壹直沈迷於情欲和權力的武則天,始終做不到,所謂到了喪權辱國的地步。
為了回報何仙姑的恩情,武則天特意命零陵地方官在零陵城南鳳凰臺修建了壹座宏偉的會仙閣,作為何仙姑弘法的地方。何仙姑講經後,常常坐在博物館前的石階上,剝下壹顆圓圓的仙果,隨手亂扔。後來輝縣博物館周圍,有了荔枝樹,這些樹上的荔枝都是綠油油的綠荔枝。人們稱之為“鳳凰臺掛青荔枝”。
何仙姑還寫了壹首詩《鳳凰臺》:
鳳凰雲母似天花,煉成芙蓉白雲;
笑狂徒無主見,又何處尋朱砂。
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鳳凰臺,實際上卻隱藏著取食求真的真諦,取雲母的方法。人們從取食、修行的特點說何仙姑是道教信徒;有人根據她講道的思想內容,把她歸因於壹個佛教弟子。其實何仙姑可以說是壹個道士,也可以說是壹個佛教徒,但不是壹個道士和非佛教徒的人物。達到了天人合壹的境界。俗世的佛道怎麽可能陷害她?
壹天,何仙姑突然受到啟發,寫了壹首題為《馬谷峰》的詩:
麻姑笑我愛上塵囂,我遠離仙範路。
飛滄州得明月,騎黃鶴聽簫。
這首充滿仙韻的詩似乎暗示了某種預兆。果然,唐中宗景隆元年的壹天,26歲的何仙姑坐在鳳凰臺上,仰望著遠處的天空,突然看見鐵拐李站在遠處的雲端,揮舞著他的鐵拐杖,好像在向她打招呼。不知不覺間,何仙姑的身體像蔡鳳冉冉壹樣升起,淩空而起,緊接著是鐵拐李。這時她腳上的壹只釘珠鞋掉在了地上。第二天,串珠鞋掉落的地方突然出現了壹口井。井水清澈甘甜,聞起來有壹股奇怪的香味。它周圍的井場形狀像壹只弓形鞋。當地人在井邊修建了何仙姑廟,香火日盛。因為井裏的水不僅清涼解渴,還能治百病,遠近的人都在談論它。
距離唐玄宗在何仙姑成仙,已經過去30多年了。下了壹天的大雨,藍天如洗,零陵的人們看到壹朵五彩祥雲悠閑地飄著。何仙姑穿著朝霞服站在雲端,在人們跪下膜拜的同時,壹束黃絹從空中飄落到鳳凰臺上,上面寫著這樣壹句詩:
雲母溪勝天臺,千樹花開;
玉笛吹穿黃龍洞,不引過鶴。
給張家、李家發個話,身子就閑了;
蓬萊弱水現清淺,滿地花護月。
仙女已入魏紫,水鄉依舊遲遲不回頭;
千百年來,我把鞋子留在井邊,說是和草堂仙女認識的。
這首詩包含了對家鄉風景的懷念,對村民的勸誡,以及對神仙生活的孤獨感受的敘述,勸說凡人珍惜自己的生命。真的是“人人都說神仙好,神仙有煩惱。勸妳珍惜凡人的時候,不要等時間消失!”
何仙姑民間歷史傳說相關文章:
★七仙女的民間歷史傳說
★關於民間神話的5個故事
★童話有趣的經典民間傳說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2020綜述
★中國民間故事和傳說
★民間歷史傳說太陽遊神
民間傳說和故事的集合
★中國民間故事集
★民俗故事總結
★中國民間故事2020最新概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