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寫包的稱呼和格式如下:
1、中元節寫包稱呼之九代:稱鼻祖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孫。
2、中元節寫包稱呼之八代:稱遠祖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雲孫。
3、中元節寫包稱呼之七代:稱太祖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孫。
4、中元節寫包稱呼之六代:稱烈祖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孫)。
5、中元節寫包稱呼之五代:稱天祖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來孫。
6、中元節寫包稱呼之四代:稱高祖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孫。
7、中元節寫包稱呼之三代:稱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孫。
8、中元節寫包稱呼之二代:稱祖父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孫。
9、中元節寫包稱呼之壹代:稱父親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10、中元節寫包稱呼之父之兄:稱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11、中元節寫包稱呼之父之弟:稱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12、寫包稱呼之父之堂兄:稱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13、中元節寫包稱呼之父之侄:稱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14、中元節寫包稱呼之母之父:稱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孫。
15、中元節寫包稱呼之母之兄或弟:稱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16、中元節寫包稱呼之母之伯爺:稱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孫。
17、中元節寫包稱呼之母之堂兄:稱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七月半的來歷和傳說:
七月半是中國農歷中壹個重要的節日,它也被稱為“鬼節”或“中元節”。關於七月半的來歷和傳說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和版本,從它的起源到現代的慶祝方式,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
據傳說,七月是鬼門大開的月份,這時的陰間鬼魂會湧向陽間,尋找活人作為其生命的依托。為了不讓鬼魂在人間肆虐,人們就開始在這個時候祭奉祖先和亡靈,以盡力安撫他們。而在這個月的半夜,鬼門會打開,亡靈權力最大,所以也就產生了“七月半鬼節”的傳說。
根據民間傳統,七月半的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會點燃香燈,放煙火和燭光,祭拜先祖和逝去的親人,以此安撫死者魂魄。有的地方還會在水邊或馬路上放置水果、糖果等供奉,為過路鬼魂提供食物;人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放河燈,將自己的祈願隨河流飄蕩,希望逝去的親人能夠安息。
同時,還有壹些民間故事,如《姑獲鳥之夜》《盂蘭神功》《馬面老太太》等傳說,都與七月半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