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關戰役是1935年紅四方面軍與川軍的壹次重要戰役。戰鬥規模大,參加人數多,持續時間長,戰鬥艱難,慘烈,悲壯。這是紅軍長征史上僅次於湘江血戰的壹次大戰役。
1935年9月下旬,張不同意紅壹方面軍的北上方針,率紅四方面軍南下,提出“去成都吃白飯”。10年6月8日,南紅軍發起了綏毛戰役。經過15天的艱苦戰鬥,擊潰川軍6個旅,死傷敵軍3000余人。
10年10月24日,紅30軍27師、9軍從阿壩州毛公出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楊森殘部,越過終年積雪的金笳山脈,向寶興、天全、蘆山三縣發起進攻。6月165438+10月1,中柱壹舉攻占寶興,乘勝占領靈關鎮,隨後又接連擊潰敵柳巷派導師壹個旅壹個團,直逼廬山城下。右縱隊攻占西康金塘鎮後,又攻占了天全以西的紫石關、大崗山,擊潰了劉湘模範師的壹個旅,在10上攻占了天全城,隨後向東迂回,與中縱隊合圍廬山,在12上攻占了廬山。在10多天的時間裏,紅軍占領了四川康邊、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毛公以南的大片地區,擊斃、俘虜敵人10000余人,擊落敵機壹架。劉向被紅軍南下的速度和攻城拔寨的決心打了個措手不及。隨後,紅四方面軍決定進攻名山和邛崍,乘勝東下川平原,直接威脅劉湘的政治心臟成都。
川軍各路諸侯驚呼,“南路急,匪軍很可能直取成都。”為了阻止紅軍進入川西平原,劉向緊急調遣王祖旭、唐世尊等主力部隊,以及李家峪7個軍、3個獨立師、85個團、9個獨立營。川軍共20余萬人集結在名山、家門關、太和場、石碑崗,在名山鎮百丈關與紅軍決壹死戰。
113年10月13日,紅四方面軍各中縱隊和右縱隊第4軍集中15團,5個家庭向朱家場、太和場之敵進攻,於14日占領該地區,擊潰敵第二師兩個團。16年6月,百丈鎮被攻占,六旅奮起反擊。隨後沿百丈通邛崍路進攻,至下午4時,先後占領黑竹、公安場、王店子,但攻勢很快被敵優勢兵力挫敗。
19拂曉,敵10余旅在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紅軍10裏長的弧形陣地突出百丈地區進行了反擊。廣大指戰員忍受著疲勞和寒冷,在山谷、爛田、松林中與優勢之敵浴血奮戰。當子彈用盡時,他們與敵人展開了戰鬥。有的戰士手臂被打斷,就用牙齒咬住套索發出手雷聲響,與沖到身邊的敵人同歸於盡。
經過7天激戰,雖然死傷15000余人,但紅軍傷亡近萬人。主力受挫,主力陣地丟失,21被迫退出百丈。這場戰鬥持續了18個日夜,戰鬥愈演愈烈。這是自南方戰爭以來最慘烈的戰鬥。百丈之戰後,全軍同月撤至天全、蘆山、寶興三縣休整,準備過冬。2月1936,紅軍再次被迫撤退,4月轉戰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南紅軍由8萬人減少到4萬多人,南下作戰遭遇失敗。
對於百丈關戰役的失利,前總統在1935撰文總結其歷程。時任紅四方面軍總司令的許元帥也在《歷史回顧》壹書中客觀總結了戰役失敗的原因:“我軍百丈關決戰失利的教訓是什麽?我們低估了川軍誓死保衛川西平原的決心和作戰能力,嘴巴開得太大,高度集中的兵力不夠,戰場選擇不當,都和我們在戰役指導思想上急躁和輕敵有關。」
1985年,為紀念百丈關戰役而建的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位於蒙頂山山頂,蒙頂山皇家茶園之上。紀念館占地521平方米,展示了紅軍十月入名山後的活動史實,尤其是百丈關戰役。在名山縣百丈鎮,有壹座百丈關戰役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