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芥子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芥子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芥子不是常見的中藥。我們不僅在生活中很少見到芥子,在壹些常用的中成藥配方中也很少見到,所以壹般很少有人知道芥子,但芥子其實是壹種重要的中藥。那麽,芥子壹般有哪些重要的藥用價值呢?

中藥命名為芥菜子

別名芥菜籽、青菜籽、黃芥菜籽。

英文名SinapisSemen

十字花科的成熟種子。et cross。

植物形態為壹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度30 ~ 100 cm。莖直立多分枝,幼枝稍有毛,老枝光滑,有時略覆白色粉末。基生葉很大,像豎琴壹樣裂開,頂端的裂片特別長,兩邊的裂片很小。莖上部的葉不裂,披針形至線形。總狀花序大多為圓錐形,有4個花萼,4個綠色花瓣,十字形,亮黃色,6個雄蕊和4個強雄蕊。長角果光滑無毛。

產地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收加工植株,曬幹,播下種子,去除雜質。炒芥菜籽:將原藥去雜質,放入鍋中炒至暗黃色微香,取出放涼。

藥材呈球形,直徑1 ~ 2mm。表面為黃色至棕黃色,少數為深紅棕色。研磨後放入水中浸泡,會產生強烈的異味。

性味溫而刺鼻。歸肺經。

功效與作用:溫肺化痰,益氣散結,通絡止痛。它屬於化痰、止咳、平喘類藥物中的溫寒痰藥。

臨床應用劑量為3-9g,煎服或取汁內服,用於治療寒痰、氣喘咳嗽、胸脅脹痛、痰阻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溫行氣、陰疽腫痛。外用適量,研磨,包紮。應避免肺虛咳嗽和陰虛火旺。治寒性無汗:水調芥菜籽不填臍,用熱衣服燙去汗。

藥理研究表明,硫代葡萄糖苷本身無刺激作用,但遇水,在黑芥子酶的作用下生成揮發油。主要成分是異硫氰酸烯丙酯,有辛辣刺激性味道,有刺激作用。塗在皮膚上,有溫熱感,使皮膚發紅,甚至引起水泡和膿皰。通常將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後制成芥子膏,作為興奮劑治療神經痛、風濕痛、胸膜炎、扭傷。毒性:如果芥子油或芥子膏在皮膚上使用時間過長或濃度過高,會導致起泡甚至化膿。芥子油對黏膜刺激性很大,15%溶液滴入兔眼很快會引起明顯的結膜水腫。少量芥子作為調味劑口服,大量引起嘔吐,大量引起強烈的胃腸刺激。

化學成分包括芥子苷、芥子酶、芥子酸、芥子堿、蕪菁芥末、葡萄糖蕓苔素、芥酸、新葡萄糖蕓苔素等。

肺虛咳嗽禁用,陰虛火旺者禁用。過量口服會引起嘔吐。外敷壹般不超過10 ~ 15 mm,時間過長容易起泡潰爛。

相關方劑①治咽喉阻塞,將芥子60克,搗成粉末,用水和蜂蜜調成藥膏,敷於外喉下。做這件事很容易。(《盛慧芳》)

②耳聾的治療:芥末籽搗碎,與人乳混合,用棉花包裹。(“壹千元給黨”)

(3)治麻木:芥末籽粉,拌醋。(《提綱》引自《經濟生活秘密調查》)

④治腫瘰癧:將芥菜籽、醋搗成泥,做成餅糊。數數就停了,會損傷肉。(“填充肘部背面”)

⑤治療成人及兒童癰腫:將芥子粉粘在湯和紙上。(“壹千元給黨”)

應避免肺虛咳嗽和抵抗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