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鮃(多寶魚)具有生長快、品質優、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等特點,是公認的優良養殖魚類。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牙鮃的繁殖和養殖技術,並在生理、生態、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美國,牙鮃養殖已經成為壹個快速發展的新興文化產業。該品種引種到中國後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多寶魚的養殖技術如下:
1.魚苗和魚苗的選擇
(1)規格
牙鮃和褐牙鮃的養殖技術相似,在生產中容易掌握。壹般當幼苗長到5厘米以上,就可以進入大池放養了。大小8 cm以上最好放苗。此時苗種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提高,魚苗入池後適應性強,容易提高成活率。
(2)選種
選購魚苗時,註意選擇體型完整、體色正常、無畸形、無白化病、鰭無損傷、遊動速度快、大小勻稱、無疾病、鰓無寄生蟲的魚苗。
(3)播種時間
室外培養,水溫在65438±08℃以上時放苗,每年4 ~ 5月為宜。由於水溫過早過低,魚苗難以適應,甚至降低魚苗成活率;太晚會影響其當年成長為商品魚。
(4)放養密度
池塘養殖,每畝放養500 ~ 800尾;池塘網箱養殖,每只3m× 3m× 1.5m的網箱放養100 ~ 200只;海域網箱養殖,3m× 3m× 3.5m每籠300 ~ 400尾;工廠化溫室養殖,每平方米放養20尾左右。
2.池塘的選擇
現有蝦池稍加改造即可用於養殖。水深約1.5m,水源充足,水質新鮮無汙染,有良好的進排水設施。播種幼苗前,必須對池底進行處理,需要對池底進行幹化清淤,疏松池底,暴露風化10天以上。當水進入30 cm ~ 50 cm時,用漂白粉消毒。池水有效氯含量在10 ppm以上,含氯25% ~ 30%的漂白粉壹般在每立方米水40克以上。
第二,培養管理
1.水質和水交換
養殖水質的好壞關系到養殖的成敗。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水溫和水質的變化,定期測量水溫、溶解氧、鹽度、pH值、氨氮和硫化物濃度。池塘養殖水的調節可以通過調節交換水量來控制。交換的水量與水溫成正比。
2.飼料營養與加工
牙鮃是壹種肉食性底棲魚。將維生素和面粉混合均勻,然後與魚粉、酵母粉混合,再加入魚油混合均勻,加入鮮雜魚和鮮雜蝦(或冷凍魚蝦粉碎),將上述混合物放入造粒機中攪拌制成顆粒飼料。加工濕顆粒飼料的原料主要是鮁魚、沙丁魚、鯖魚、面魚、有鱗魚等雜魚,要求新鮮度好,新鮮度差或冷凍時間過長則不能使用。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可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和多種維生素,以加強魚類的營養,預防營養缺乏引起的疾病。需要註意的是,加工好的餌料要當天投餵,剩下的要適當冷凍保存。最長存放時間不應超過2天,以防變質。
可以使用滿足營養需求的商業誘餌。註意水溫低或高時,可適當減少投餵次數和投餵量。原則上不能有殘餌,藥浴前不能投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