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400g澱粉6湯匙油菜6湯匙料酒5湯匙醬油2湯匙菱角4姜6片鹽8克鹹鴨蛋黃5。
步驟1
梅頭肉或五花肉,3肥7瘦,切成石榴籽大小。
第二步
獅子頭講究細切粗剁切斷肉裏面的力道,但不要剁的太多。妳不能偷懶用絞肉機!味道肯定不壹樣。
第三步
把蔥姜拍壹下,加點水,加壹點料酒(冬天可以加溫水,夏天加冷水,隨便)。
第四步
拍碎馬蹄(馬蹄油膩)。冬筍冬天也可以用。
第五步
加入四勺澱粉,8克鹽,半勺本勺,少量胡椒粉,四分之壹勺。
第六步
用力攪拌肉,邊攪拌邊加入洋蔥姜水,幹了再加點,攪拌三四分鐘,不要太久,太久會太濃出不來。沒有軟軟的味道。
第七步
包壹個鴨蛋黃(如果有蟹黃更好)。肯定是油鹹蛋黃,面不香。
第八步
手上沾點水不容易粘手,來回拋球,稍微用力就不容易散開,塑形就好。
第九步
在鍋裏煸炒洋蔥和生姜,加入水澱粉,(加入兩茶匙澱粉和壹碗水倒入)加入醬油和紅燒,如果沒有,可以放醬油代替,不要浪費洋蔥和姜水做餡。壹起倒進去,加壹塊桂皮,幾粒花椒,八角(揚州菜不喜歡加辣椒,稍微嘗壹點就好了)翻成砂鍋。
步驟10
油鍋七成熱,炸至表面金黃。
步驟11
油炸後放入砂鍋。
步驟12
煨100分鐘,壹個半到兩個小時。
步驟13
在油菜籽中加入壹些鹽,在沸水中煮十秒鐘。簡直太好吃了!
步驟14
鮮嫩多汁,加蛋黃更香!
步驟15
年夜飯太完美了!(玫瑰,前面菜單有教程。這是先泡了紫甘藍汁的白蘿蔔,但是底部不容易染色。半小時後取出,在胡蘿蔔汁中浸泡幾個小時。)壹個* * *出了五個,剛出鍋我兒子就迫不及待的消滅了1。
擴展數據
所謂“獅頭”,因其形狀像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石獅頭而得名。這道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淮揚菜中的壹道精品。據說獅子頭的做法始於隋代,最初叫葵花剁肉。到了唐代,改名獅頭。這道菜色澤潔白,肉質鮮嫩,清香醇厚,四季皆宜,口感軟糯,健康營養。1949年開國大典時,被列入國宴,從此名聲大噪。
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池》中這樣描述獅頭,“獅頭是揚州名菜。大概是形狀相似,而且相當大,因此得名。北方的餐館叫做四個歡樂聚會球,因為壹個盤子裏有四個。北方的做法,遠不到揚州的獅頭。”南北方獅子頭的做法不壹樣。四喜相逢丸子屬於魯菜,大湯盤是當地上的,只有四個拋光丸子。紅燒獅子頭是淮揚菜。從制作工藝上來說,四喜Meetballs色澤鮮艷,油濃醬重,肉丸中澱粉較多。紅燒獅子頭更註重食材本身的味道。中間可加入蟹粉、鹹蛋黃等常見食材,清蒸。
獅子頭所屬的淮揚菜是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之壹。始於春秋,盛於隋唐,盛於明清,發源於揚州、淮安。被譽為“東南第壹,天下最美”。其菜品細致精致,格調高雅,秉承“和、精、清、新”的獨特理念,選材嚴謹,制作精細,追求原汁原味,刀工精細,善用火候。原料多為水產品,名菜有燉蟹粉獅子頭、水煮幹絲、三套鴨等。獅子頭居淮揚菜之首,貫穿舌尖,口味多樣。是食客來淮陽等地必嘗的佳品。
徐克在《清稗筆記》中記載了獅頭的做法:“獅頭因其形而得名,豬肉呈圓形。豬肉半肥半瘦,細切粗剁,摻入蛋白使其易於凝固,或加入蝦蟹粉。在罐子裏放黃沙,底部放黃豆芽或竹筍,用水鹽和肉圍成壹個大圈,放在上面,蓋上菜葉,放在鐵鍋裏撒壹點鹽,防止鍋裂。然後,用文火烘幹。每燒幾根柴,就不燒了,大概五分鐘以後,熟了就拿出來。”獅頭在清代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乾隆下江南時,將此菜帶回北京,成為清代宮廷菜肴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