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奧地利的首都是哪裏?

奧地利的首都是哪裏?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世界著名城市,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維也納盆地,三面環山,多瑙河穿城而過,周圍是著名的維也納森林。人口為65438+56.3萬(2000年)。

公元1世紀,羅馬人在這裏建造了城堡。1137是奧地利公國的第壹座城市。13年末,隨著哈布斯堡王室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15世紀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8世紀,瑪利亞·蒂勒西亞父子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也給藝術帶來了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之城”的美譽。

位於奧地利維也納市中心。

城市公園裏的約翰·施特勞斯銅像

維也納被譽為“多瑙河女神”。環境優美,景色迷人。爬到城市西部的阿爾卑斯山麓,可以將起伏的“維也納森林”盡收眼底;城市的東部面對多瑙河盆地,俯瞰喀爾巴阡山閃亮的綠色山峰。北方廣闊的草原像壹幅巨大的綠色織錦,藍色的多瑙河蜿蜒穿過。房屋依山而建,建築厚重,層次分明。遠遠望去,各種風格的教堂建築給這座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了壹層古老而肅穆的色彩。城市中的街道是寬度為50米的放射狀圓環,內城在環形大道內,林蔭大道兩旁樹木遮天蔽日。內城的鵝卵石街道縱橫交錯,高層建築很少,多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的尖頂高聳入雲,其南塔高138米,俯瞰全城。環形大道兩側是博物館、市政廳、議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築。環形大道和另壹條平行的環形道路之間有壹個中間層,中間夾著商業區、住宅區、宮殿和教堂。二環外是外層,城西有優雅的公園、漂亮的別墅等宮殿建築。在這些眾多的宮殿中,位於城市西南部的舍恩布隆宮引人註目,它是奧地利歷史上繁榮時期的遺跡。這座位於城市東南部的“美麗宮殿”是公元18世紀初由皇帝卡爾·歐根親王(prinz eugen)為抵禦土耳其入侵而建造的。

世界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

維也納的名字總是與音樂聯系在壹起。許多偉大的音樂家,如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和他的兒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在這裏度過了許多年。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天的旅程》、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都誕生在這裏。他們的雕像矗立在許多公園和廣場上,許多街道、禮堂和會議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被人們參觀和悼念。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著名的音樂廳和壹流的交響樂團。每年6月65438+10月1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舉辦新年音樂會。

除了紐約和日內瓦,維也納是第三個聯合國城市。建於1979年的奧地利國際中心,又稱“聯合國城”,氣勢恢宏,是眾多聯合國機構的集中地。這裏曾是長期統治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機構所在地;1814奧地利總理兼外交部長梅特涅在曠日持久的維也納會議上展示了陰謀詭計的政治力量;1815俄、美、奧三國皇帝為了撲滅資產階級革命,締結了所謂“神聖同盟”;在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下,維也納爆發了街壘戰,梅特涅逃到了倫敦。1867成為歐洲霸主奧匈帝國的首都;20世紀30年代初,希特勒成為納粹德國的領袖,並於1938年3月率軍進入維也納,由此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期間,整座城市被輪番轟炸了53次,許多古典建築被毀。1955年5月,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在“美麗宮”會議廳簽署了《重建獨立民主奧地利國條約》,從而結束了四國長達10年的占領;1955 10 6月16日,奧地利議會宣布憲法法律“永久中立”,這壹天被定為國慶日。

奧地利被稱為“歐洲的心臟”,維也納是“心臟的心臟”。維也納自古以來就是連接東西歐的交通樞紐,是波羅的海和亞得裏亞海之間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