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蛇粥原料:水蛇1~2條,苡米60克(粳米亦可)。
做法:將蛇剝皮去骨,取凈蛇肉切片。先將苡米淘凈,放適量清水,煮至爆開時,再加入蛇肉片同煮。煮成粥後,再放適量食鹽調味,以口味清淡為宜。
特點:清熱除濕、健脾、防痱。
(2)蛇肉串原料:王錦蛇、黑眉錦蛇、眼鏡蛇(可選其壹)肉段適量,胡椒粉、辣椒粉、姜末、蔥絲、陳皮等調味品各適量,黃酒可備壹點。
做法:點炭火、支烤架,然後將腌制好的蛇肉串架於旺火上燒烤,直至烤熟為止;也可自用家庭烤肉煲烤制。
特點:肉香味濃郁,是佐酒的上好佳肴,尤受年輕人的青睞。
(3)香燜龍風翅原料:蛇段250克,雞翅250克,素油60克,幹香菇4個,蔥、姜、蒜末各少許,醬油、食鹽、紅糖、黃酒各適量。
做法:香菇切成小塊備用,將油倒入鍋內熬熱,倒入蛇段、雞翅及蔥、姜、蒜末***同炒熱後,加水150克,醬油30克、白酒20克、紅糖15克、食鹽少許,翻拌均勻後蓋上鍋蓋,以文火慢煮至蛇、雞翅能用筷子插穿時,加入香菇塊和浸泡香菇的水再煮,直至將水熬幹即可出鍋。
特點:香酥適口,老少皆宜,是冬令進補之佳品。
(4)蛋煎蛇肉餃原料:蛇肉茸(末)200克,雞蛋液200克,冬菇粒20克,姜末10克,生抽30克,白糖5克,精鹽、料酒、胡椒粉、香油各少許,肥膘肉約150克壹塊,花生油50克。
做法:用調餡碗裝入蛇肉茸、冬菇粒、姜末、料酒、精鹽、白糖、胡椒粉,拌勻後備用。將雞蛋打入另壹碗中,加入精鹽後用筷子朝壹個方向打勻。把煎鍋燒熱,用肥膘油均勻地塗擦熱煎鍋,放入蛋液淌成薄薄的蛋皮,加入處理好的蛇肉餡,蛋皮拆邊包住肉餡,捏成餃子形,煎至兩面金黃後出鍋。剩余的蛋餡全部放入鍋中加少許湯水、生抽、味精,蓋上鍋蓋燜煮至湯汁收幹後出鍋,淋上麻油,趁熱與煎餃壹塊吃。
特點:蛋餃味鮮,形似餃子,令人百吃不厭。
(5)蛇肉火鍋原料:凈蛇肉500克,雞脯肉250克,熟火腿肉150克,筍肉100克,紹酒50克,鮮湯1000克,蔥絲、姜絲、精鹽、味精各少許。
做法:蛇肉切段,雞肉、火腿肉、筍肉分別切成薄片。置鍋於火上,加入清水後將蛇段煮熟備用。火鍋中先放入煮熟的蛇段,再加筍片、鮮湯、姜絲、精鹽、紹酒,打開氣門燜熱10分鐘,再放入火腿肉片、雞脯肉片、味精後略煮片刻,再撒入蔥絲即成。
特點:蛇肉鮮嫩,湯清味醇,是壹道南國佳肴。
(6)首烏紅心羹原料:蛇肉片500克,何首烏30克,枸杞子50克,糯米、粳米各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何首烏洗凈後用布包紮緊,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煎取濃汁並去渣,加入糯米、粳米、蛇肉片、冰糖同煮至九成熟時,加入枸杞子煮成粥狀即可。
特點:補氣益血,養顏護膚,特別適合於婦女和老人食用。
(7)三蛇羹原料:眼鏡蛇、銀環蛇、灰鼠蛇各1條,或蝮蛇、烏梢蛇、虎斑遊蛇各1條,作料少許。亦可用其他類別的三種蛇,但以兩種毒蛇、壹種無毒蛇為宜。
做法:將三蛇去頭、去皮、去內臟、去骨,加白胡椒15克,文火燉至蛇肉酥爛,加入姜末、蔥絲少許,趁熱食之。
特點:常食對風濕性關節炎有顯效,且極具保健、滋補價值。
(8)三鮮蛇絲原料:凈蛇肉250克,火腿絲25克,香菇25克,鮮筍肉25克,豬油100克,精鹽、姜絲、大蒜、味精、胡椒、料酒、麻油、水澱粉各少許。
做法:將蛇放入砂鍋中,加清水、姜片、少量陳皮煮至可褪下蛇肉時取出冷卻,輕輕剝下蛇肉並撕成絲。燒鍋內放豬油化開燒至六成熱,放入蔥、姜稍煸,隨即放入蛇絲、火腿絲、香菇絲、筍絲炒勻,烹入料酒,再將味精、水澱粉、胡椒粉兌成汁淋之,滴入麻油起鍋即成。
特點:清香可口,色彩美觀。
(9)炒龍袍原料:用高壓鍋打好的熟蛇皮1~2條,豬肉絲200克,作料少許。
做法:將熟蛇皮先切寸段、後切成細絲。燒鍋內放豬油化開,並放入蔥、姜、蒜少許煸出香味後放入豬肉絲滑炒,炒至八九分熟時,再放入蛇皮絲壹起混炒,放入雞精,滴入香油後起鍋裝盤。
特點:滑而不膩,老少適口,常食可防皮膚熱燥、瘙癢。
(10)紅燒蛇尾原料:殺死剩余的各種大蛇尾巴,每盤約12~15根即可,筍片少許。
做法:蛇尾去鱗洗盡後剁成段,鍋內放豬油燒至六成熟時下蛇尾煸炒,至蛇尾出現“翻花”時撈出,放入高壓鍋內並放紅燒料包、老抽、白糖及蔥、姜、蒜等,上氣後10~12分鐘後起鍋撈出。
燒鍋內放素油,下蔥、姜、蒜烹鍋,加入料湯、老抽、筍片、蛇尾,用水澱粉勾芡,待湯汁熬幹後放入雞精、淋上麻油即可出鍋。
特點:筋道爽口,肥而不膩,民間有預防兒童流涎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