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豆漿會得乳腺癌嗎
壹、網絡謠言:女性常年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
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以大豆異黃酮為主),未能吸收的植物雌激素會在人體內積聚,造成年人體內雌激素偏高,提高乳腺癌患病幾率。
二、論證:植物雌激素≠人體雌激素
大豆作為壹種傳統食材在我國膳食結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豆漿油條早已經被唱進流行歌曲,豆腐腦、豆豉、豆幹、豆皮等等也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美味。可是,“女性常年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的說法卻壹直在網絡上流傳。受此觀點的影響,很多女同胞都不再敢喝豆漿,甚至徹底與豆類食物斷絕關系。其實,所謂的“豆漿含雌激素會導致乳腺癌”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1.植物激素是什麽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壹類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非甾體類化合物,因為生物活性類似於雌激素而得名,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就屬於其中之壹。植物雌激素在食物中的分布還是蠻廣泛的,像是扁豆和谷物中的木酚素、黃豆芽中的香豆素,都是植物雌激素。
壹提雌激素,許多人就心懷顧慮,因為過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引起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子宮肌瘤、子宮出血的危險。但植物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壹樣的。研究發現,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植物激素具有與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結構,可以和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與雌激素類似的作用,但是這個作用比人體內的雌激素要小。當人體內雌激素不足的時候,它的結合可以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它的結合又因為阻止了雌激素的結合,而起到抑制的作用,相當於降低了雌激素的水平。因此,植物激素又被稱為女性雌激素水平的調節器。
2.大豆異黃酮——不會導致乳腺癌
和流言所述的相反,大量研究都證實,適量吃豆制品可以預防乳腺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亞洲人因攝入大量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因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低於西方人。上海乳腺癌現狀調查研究了上海市5042名20-75歲女性乳腺癌患者,發現吃豆制品可顯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對生活在新加坡的中國女性進行的膳食與乳腺癌病例—對照研究的結果也表明,大豆對乳腺癌的發生有顯著預防作用。2008年,發表在《英國癌癥雜誌》(BritishJournalofCancer)的壹篇文章也表明大豆裏的大豆異黃酮不但不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反而會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尤其在大豆類食品消費量較高的亞洲人群中。
此外,發表在世界權威醫學雜誌《癌癥》(cancer)的文章《國際乳房健康和癌癥指南》列舉了世界各國壹些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其中預防乳腺癌的飲食方法之壹就是要適量吃大豆及其制品。
三、結論:食用豆漿可以降低乳腺癌發生風險
可見,食用豆漿等豆制品不但不會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可以降低乳腺癌發生風險,是乳腺癌發生的保護性因素。
2、女性預防乳腺癌的飲食
不久前,歌手姚貝娜乳腺癌復發離世的消息受到大家關註。確實,“乳腺癌”這三個字越來越頻繁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女性也開始越來越關註自己的乳房健康。那麽,哪些飲食能夠幫助女性減少患乳腺癌的風險呢?
1.維生素D的食物
據調查發現,人體攝入的維生素D越多,患乳腺癌的幾率和患了乳腺癌以後的死亡率就越低。可見維生素D可以防止乳腺癌的發生和阻礙乳腺癌發展。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中。而且經常曬太陽的話也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其實能夠長期堅持每天飲1杯牛奶的話,結合日常的肉食,吸收的維生素D便可有效地預防乳腺癌了。
2.含有植物性激素食物
豆類食品,如豆漿、豆腐等有預防乳腺癌的作用。經對比實驗發現,吃豆類食品較多的地方乳腺癌的發病率相對低。這是因為豆類食品所含有的植物性激素可以對人體雌激素起到平衡和調節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體內過高的雌激素。所以,每天堅持喝豆漿是能夠降低患病風險的。
3.含乳酸菌的食物
乳酸菌大量包含於酸牛奶中,不僅如此,酸牛奶中還含有高活性的嗜熱鏈球菌,這些微生物都可以影響人體的肛腸循環。其預防乳腺癌的原理在於,人體內高脂肪容易誘發乳腺癌,而良好的肛腸循環有利於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所以,如果能每天喝壹杯酸牛奶,女性朋友患乳腺癌的風險將大大降低。
4.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有關研究發現,若婦女的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其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會增加20%。若婦女能經常食用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土豆、扁豆、南瓜、西紅柿、大蒜、蘆筍、芹菜、菠菜、蛋黃、羊肝、杏、檸檬、麥胚、植物油等,則可有效地預防乳腺癌。專家認為,婦女若能夠堅持每天攝入足量的維生素A,半年後,其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會降低40%。
5.白菜等含“甲醇酶”的食物
白菜中含有壹種叫吲哚-3-甲醇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在人體內可轉化成壹種分解酶叫“甲醇酶”的能分解雌激素的物質,從而起到降低患病風險的作用。據悉,對於早期絕經的婦女來說,經常吃白菜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比很少吃白菜的女性要低54%。所以,女性朋友應每天吃50克左右的白菜以減少患病率。
6.含碘的食物
科學研究發現,若人體血液過酸,患腫瘤癌的幾率便會增加。而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能調節和平衡血液的酸堿度,通過抑制血液酸度起到防癌的作用。日本婦女比美國婦女的乳腺癌發病率低得多可能就是這個道理。此外,中醫還認為,海帶類的食物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作用,因此是中醫預防乳腺癌的常用藥。
7.含硒和鋅的食物
硒元素能夠防治癌癥的原理是其能防止致癌物質與正常細胞中脫氧核糖核酸結合,硒元素尤其對延緩乳腺癌患者的生命有著明顯的功效;鋅元素則能抑制人體不同部位的癌癥。含硒量較高的食物有魚類、豬腰、薺菜、大蒜、香菇、洋蔥、番茄、南瓜等。含鋅量較高的食物有牡蠣、青花魚、鰻魚、海帶、豆類、芝麻、胡桃等。女性朋友,尤其是絕經期婦女,應該多食用這些食物。
女性預防乳腺癌愉悅心情同樣是關鍵
其實,保持壹個輕松愉快的心情更能大大減少女性患乳腺癌的發病率。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寬容態度,多從積極的態度想問題,多和朋友交流,在工作之余保持自己的愛好,爭取獨立做事的能力等,都有助於身心愉悅。
3、患乳腺癌的癥狀
及早發現乳腺癌第壹步:學會自檢
專家表示,女性平時應經常關註自己的乳房,觀察乳腺的外觀,比如乳頭有沒有異常分泌物,乳房的大小、性狀有沒有異常改變,乳房的皮膚有沒有異常改變(如橘皮樣改變)。主要是感覺乳房的質地,有沒有硬塊出現。平躺在床上,擡起待檢側的胳膊,用另壹側的食指、無名指和中指,在乳房區域小幅度地上下、上下地觸摸,看有沒有腫塊存在。
光會摸,不知道摸的是什麽怎麽辦?
“嘴唇”:正常的乳腺組織柔軟疏松,手感就像妳的嘴唇。
“鼻頭”:小葉增生組織摸上去就像鼻頭的感覺,有點韌但很有彈性——整容隆鼻的美女除外。
“額頭”:最可怕的乳腺癌的腫塊,摸起來就像妳的額頭,摸上去硬硬的,而且不易推動。倘若還是不太確定,盡快找經驗豐富的乳腺專業醫生檢查。
及早發現乳腺癌第二步:辨別癥狀
目前,臨床上乳腺癌的表現主要有四種,女性可以多加註意:
1、無痛性腫塊
如果發現乳房裏有壹個小小的腫塊,觸摸時不會感覺疼痛,質地比較硬,而且表面也不是很光滑,這通常是乳腺癌的早期癥狀。
2、乳頭溢液
如果乳頭溢液是鮮紅色、咖啡色、淡黃色或褐色等血性溢液,或者是無色透明有粘性的清水性溢液,很有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信號。
3、“酒窩狀”的乳房皮膚凹陷
當乳腺癌腫瘤快速增大,侵犯了乳房內韌帶等組織,就會使乳房收縮,乳房表面皮膚將出現“酒窩狀”的凹陷。如果腫塊位置靠近乳頭,還會牽動乳頭,甚至使乳頭出現內陷。
4、“橘皮狀”淋巴水腫
隨著腫瘤細胞擴散堵塞淋巴管,造成局部淋巴水腫,乳房皮膚便會出現許多小點狀類似“橘皮”的塌陷,甚至出現潰破、出血,外形如同彈坑凹陷,此時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
及早發現乳腺癌第三步:做好檢查
單純的自查並不能完全發現早期腫瘤,仍需要定期防癌篩查體檢。40歲以下女性篩查首選超聲檢查,如可疑或陽性結果,加做鉬靶。40歲以上女性采用超聲加鉬靶,但對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將篩查起始年齡提前到20周歲。在影像學檢查的同時,還需結合臨床醫生的觸診和相關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同時對可疑病竈及高危人群進行長期臨床隨訪追蹤,以確保篩查的準確性。
檢查方式主要有四種
觸診:無創又簡便,除了每月定期自查,每年體檢時,最好請專科醫生做檢查,普通的外科醫生並不壹定能發現。
乳腺B超:超聲檢查適用於篩查的各個年齡段。對於B超報告,要註意以下這些字眼:非平行生長/垂直位,形態不規則,邊界高回聲暈,邊緣模糊、毛刺、成角或分葉狀,微鈣化(0.5mm),腫塊內血流信號豐富。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信號。
乳腺鉬靶片:和B超比起來,鉬靶容易發現鈣化病癥,40歲以上女性在超聲檢查的基礎上,加做鉬靶;如有乳癌家族史,可提早至20歲。鉬靶不推薦短期內反復做,因為鉬靶是有射線的,容易有損傷。
乳腺磁***振:磁***振也是檢查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壹,但不作為常規篩查方法。
腫瘤標誌物:腫瘤篩查體檢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壹些關於乳腺癌的腫瘤標誌物,只要抽血就可以了,比較方便。不過腫瘤標誌物對於早期乳腺癌的發現特異性欠缺壹些,容易出現假陽性的情況,需要和觸診、B超、鉬靶結合起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