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起源
1,源於易經
它是易經中重陽節的起源之壹。在中國古代觀念中,重陽節有長壽、健康、長壽之意,重陽節也叫“重陽節”,所以把農歷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
2.它起源於祭天活動。
此外,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已經有在九月莊稼收獲期間祭祀皇帝和祖先的活動。西漢時,人們就有在九月九日插山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此時也有重陽節祈福長壽的習俗。
3、來自祭祀儀式
重陽節的原型之壹是古代的火祭儀式。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有重陽祭竈的習俗,祭祀家裏的火神。所以古代就有九月祭祀火神的習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祭祀火神的習俗逐漸消失。
第二,重陽節的習俗
1,賞菊
重陽節在古代也被稱為“菊花節”。菊花是長壽之花,也是文人筆下霜降不屈的象征。
農歷九月,菊花盛開,賞菊成為重陽節的習俗之壹。
2.喝菊花酒
菊花酒壹直被認為是重陽必飲、祛病祈福的吉祥酒。
在古代,菊花酒是專門為第壹年的重陽節釀造的。9月9日,采集剛盛開的菊花,用少許綠葉和糧食沖泡,至第二年9月9日。
3.登高望遠
重陽節,也被稱為升天節,在九月的第九天,這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此外,還有攀緣的興起,長壽的含義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推崇。
4.插入吳茱萸
山茱萸是壹種芳香濃郁的茴香植物,具有散寒止痛、驅蟲的功效。重陽節之時,山茱萸開始成熟,以抗邪氣,抵禦前期寒冷。在古代,人們有“插屋”的習俗。
5、省親
在舊社會,重陽節也被稱為女兒節。每個有出嫁女兒的家庭都會準備名酒和蛋糕,在九月初九的黎明歡迎她回到娘家。這就是慈母父母。
重陽節的傳說:
東漢時,汝河有瘟疫妖。它壹出現,每家每戶每天都會有人生病甚至死亡。這個地區的人們被瘟疫惡魔蹂躪,太可怕了。當時汝南縣有個年輕人叫桓景。有壹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死掉。桓景病愈後,告別愛妻和同鄉,決定外出遊仙學藝,為民除害。
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在壹座古老的大山裏找到了壹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被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送給他壹把降妖劍,並偷偷教他降妖劍法。桓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就了壹套超凡的武功。
有壹天,仙女把桓景叫到身邊,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來作惡了。妳既然學會了本領,就該回去殺百姓了!”這時,仙人給了桓景壹包山茱萸葉子和壹瓶菊花酒,並把辟邪的秘方交給了他,讓桓景立即騎著鶴回家。
桓景回到了家鄉。9月9日上午,他按照仙人的指示,帶領村民來到附近的壹座山上,給每個人壹片山茱萸葉和壹杯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吼,北風驟起,壹片漆黑。隨著幾聲淒厲的慘叫,瘟疫魔沖出汝河,沖向山腳。
這時,莫問突然聞到了山茱萸的怪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頓時變了,渾身發抖,不敢再往前走了。說時遲那時快,桓景手裏拿著壹把殺妖劍沖下了山。經過幾輪激烈的戰鬥,桓景刺死了莫問,消滅了瘟疫。從那以後,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爬山避疫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