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杏鮑菇和雞腿菇有什麽好處和種植成本?

杏鮑菇和雞腿菇有什麽好處和種植成本?

杏鮑菇每萬斤原料壹般需要15000-18000元左右的種植成本。

雞腿菇每萬斤原料壹般需要10000-15000元左右的種植成本。

杏鮑菇和雞腿菇的效益因栽培技術和速度的影響而波動。

壹、杏鮑菇和雞腿菇投資

1、溫室投資:①竹框架溫室長20m,寬5m,占地面積100m2。它需要60根4-5m長的竹子,其中40根作為支撐,每隔1m左右插入1,每邊20根,另外20根作為拱。60根竹子約125公斤,每公斤約0.5元60元。②寬度8m或9m的大棚專用厚膜25m,價格130-150元。(3)2米寬的黑色遮陽網需要60米月150元。剪成6米寬,20米長,可用於夏秋季節棚膜遮陽,也可用舊蘆葦席或草簾。下雨時壹定要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雨水侵入,否則對蘑菇有害。這樣就可以建成壹個常年栽培的蘑菇大棚,總投資約360元。

2.原材料投資:100平方米溫室,去掉走道,實際使用80平方米。需要稭稈1.250公斤,每公斤0.1元,共計1.25元(原料如麥稭、棉籽殼、木屑、玉米芯也可);250斤麥麩或米糠300元左右(也可用牛、雞等畜禽幹糞代替);63公斤復合肥100元;75公斤石灰50元;塑料薄膜32元裏4斤左右;特大EC05雞腿菇完全脫毒3級栽培種120kg算360元。原料成本* * *為125+300+100+50+32+360 = 967元(菌種自己做的話可以省200多元)。

3.投入產出效益分析:按每平方米最低蘑菇產量15公斤,每公斤零售價10元計算,80平方米總收入為12000元-總投資(360+967元)=凈利潤10000元;如果按批發價6元/斤計算,凈收入5800多元。如果高收入1000元,低收入5800元,則凈收入為7900多元。壹般蘑菇播種後45-50天開始生長,之後每15-20天收獲1批,可取5批,4-5個月為1個生產周期。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食用菌產業由弱變強,現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大國。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繼糧、棉、油、菜、果之後的第六大種植業,並呈現平穩快速增長態勢。

第二,加強食用菌產業的劃分和規劃

1.根據食用菌的不同,規劃發展主產區?不同種類的食用菌需要不同的生產資源。在自然物種的競爭選擇過程中,優勢物種會迅速發展,形成它們的主產區。比如東北著名的食用菌有黑木耳、榛子,華北則有猴頭菇、平菇,而口蘑則產於有牧場的張家口、內蒙古,福建、廣東則以草菇、蘑菇居多。但就壹個省而言,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差異很大。如吉林省東部地區林業資源和寒地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平菇、香菇、毛木耳、靈芝、猴頭菇、金針菇、金針菇、黃傘等木腐真菌,而吉林省中西部地區農作物稭稈豐富,適合發展雙孢蘑菇、杏鮑菇、白靈菇、草菇、雞腿菇等草腐真菌。因此,“東木西草”是吉林省食用菌產業區劃和規劃的基本原則。

2.根據資源稟賦,確定產業戰略轉移的趨勢。我國南方食用菌產業發展早於北方,但經過規模擴張和持續生產,南方生產資源匱乏,生產環境日益惡化。北方擁有豐富的原料資源、不可替代的寒地資源等物質資本和自然資本,以及科研人員組成的龐大農村勞動力和人力資本,研究成果組成的各種食用菌種質資源和科技支撐,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最終形成了“香菇從閩浙走向山東、河南,繼續走向東北三省、內蒙古”的產業發展格局。比如烏蘭浩特建立了平菇生產基地,把平菇生產從東南向西北推進了壹大步;敦化市建立的香菇、木耳、靈芝生產基地,為高寒山區發展食藥用菌生產開辟了壹條新路。這樣的產業發展布局和趨勢不是基於人的意識,而是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的客觀選擇。

3.在產業集群的發展理念指導下進行產業規劃?在產業規劃過程中,相關行業(部門)要從產業集群發展的高度統籌規劃,保證產業集群的發展,獲得最佳收益率。比如,在特定區域的食用菌產業規劃中,要考慮產業發展規模、所需生產基質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運輸能力、運輸成本、市場銷售能力、產品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技術服務部門的服務能力、技術研發單位的研發能力、副產品加工企業的加工轉化能力等因素, 以及產業發展所需的外部環境條件,如地方政府的支持、信用擔保體系的完善、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等。

4.食用菌產業協同發展與生產林培育?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木腐菌產業的擴大,壹些地區食用菌生產形成的菌木矛盾日益突出。根據計算,每生產1噸椴樹菇需要70立方米闊葉林,還需要1.5公斤鋸末,導致生產與生態失衡的矛盾。但只要做好科學規劃,就可以有效避免,形成行業間的協調發展。如浙江省慶元縣1986 ~ 1995 * *年開發香菇5.5億袋,年消耗菇木20多萬立方米,是該縣菇林年產量的1.8倍,威脅生態平衡。由於該縣及時認識到食用菌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從食用菌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及時構建森林生態、林業產業、森林安全三大體系,使失衡的生態得到及時修復。據慶元縣2004年森林資源補充調查,截至2003年底,該縣森林蓄積總量達到599.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3.6%,分別比1.21.60萬立方米和1.97高出65438個百分點,實現了森林資源、環境和產業的協調發展。

5.建立種質保護區,保證遺傳基礎的豐富性?食用菌種質資源是指食用菌的遺傳資源或遺傳資源。對於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規劃過程中,既要考慮產前、產中、產後的協調發展,又要在促進主產區規模化發展的同時,註重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確保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潛在創新能力。以雲南為例,雲南的野生食用菌是中國最豐富的地區之壹,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代表區之壹。如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出菇均勻、轉潮快、生物轉化率高等優勢的良種將迅速推廣,而傳統地方品種將被替代並加速滅絕,導致遺傳基礎狹窄,發展方向壹致,降低新品種對流行性病蟲害的潛在遺傳抗性。隨著野生食用菌資源的減少和地方品種的淘汰,食用菌育種中遺傳改良所需的廣泛遺傳基礎也將減少,新品種的改良和創新能力將進壹步降低。因此,有必要盡快建立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區,以保證遺傳基礎的豐富性,提高食用菌產業的後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