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魚(學名????),又名“電光魚”,是壹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形狀奇特的魚。體長壹般45厘米,最長2米。體色從褐綠色到灰黑色不等,體表有雜色斑點。琵琶魚身體扁平,頭大,背鰭和胸鰭發達,尾巴像鞭子壹樣長。尾根與魚體連接處有壹排尖刺,尖刺能產生毒液。從魚的背部向下看,形似琵琶,故稱“琵琶魚”。
簡介:
琵琶魚是壹種底棲魚類,壹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至500米的深度,喜歡沙礫的底部。琵琶魚以各種小魚或幼魚為食。說到捕食,就不能不談琵琶魚獨特的“捕食工具”。
雌魚頭部的吻上通常有魚竿狀的結構。“釣竿”的末端有壹個肉質突起,看起來像壹條蟲子,琵琶魚用它來誘捕其他貪吃的魚。因為琵琶魚生活在沒有光線的深海中,所以“魚竿”的末端通常會有壹個發光器官,可以發出冷光,幫助琵琶魚誘捕其他魚類。所以琵琶魚也被稱為“電光魚”。
????魚有兩個背鰭。第壹背鰭不同於普通魚類,由5 ~ 6個獨立分開的鰭刺組成(6個是黃色的????,5個是黑人????)。前兩個銀位於吻的背面。它的頂部有壹個皮質釘。第二背鰭和臂鰭都位於尾部。胸鰭寬、側、圓,基部呈臂狀,有助於身體滑行。腹鰭短,喉部位置。尾鰭呈圓形。身體裸露無鱗,頭上方和身體側緣有大小不壹的皮質突起。這種????總長度只有10 cm。深海裏遇不到獵物,盡量吞下比自己大的食物。鋒利的牙齒向內,獵物壹旦被抓,就逃不掉了。????魚不怎麽遊泳,所以捕食的機會很少。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的背鰭發生了變化:第壹背鰭逐漸向頭部延伸,背鰭的前三根棘在頭部前方分開,末端有壹個發光的瓣。當小魚遊到發光點附近時。??魚搖動釣具,把魚誘到魚餌上,送入口中。????魚的胃口很大,肚子裏經常塞滿了鯊魚。它生長在黑暗的海洋深處,行動緩慢,生活孤僻。在浩瀚的海洋中,雄魚很難找到雌魚。它們壹旦遇到壹條雌魚,就會終生相依,雄魚的營養也由雌魚供給。久而久之,????魚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配偶關系。約翰遜????我們的胃會膨脹,所以大的獵物可以吞下它們。身體前半部分扁平扁平,尾部呈圓柱形。壹般長40-60厘米,重300-800克。頭極大而扁,口闊,口中有黑白斑紋,下頜有1~2排倒伏尖牙。身體柔軟無鱗,背部棕色,腹部灰色。頭和身體的邊緣有許多皮質突起。背鰭前端有6根獨立的鰭刺。第壹個脊椎位於吻的背部,頂部有皮質刺。胸鰭寬,身體兩側呈臂狀;臀鰭有8~11鰭。每個鰭都是深棕色的。
琵琶魚發光的確切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目前有壹種觀點認為,琵琶魚的發光器官中有壹種叫做“熒光素”的物質,在熒光素酶的氧化作用下可以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