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鱔出生時是雌性。為什麽?誰能說說黃鱔?

黃鱔出生時是雌性。為什麽?誰能說說黃鱔?

黃鱔不像大多數脊椎動物那樣終身屬於同壹性別,而是前半段為雌性,後半段為雄性。中間過渡階段稱為兩性畸形,這種由女性向男性的過渡稱為性反轉。

在黃鱔性成熟群體中,較小的個體為雌性,較大的個體以雄性為主。介於兩者之間的個體稱為雌雄同體,這種雌雄同體的性腺組織實際上是壹個動態的過程,功能性雌性轉化為功能性雄性。黃鱔幼體性腺由原始生殖細胞逐漸分化為卵母細胞,黃鱔幼體進入成體,性腺發育為典型的卵巢,有卵母細胞和卵子,再逐漸發育為成熟卵子,決定了首次進入性腺的個體均為雌性黃鱔。雌鰻產卵後,可以明顯發現生殖腺的卵巢部分開始退化,起源於細胞索的精巢組織開始發生,並逐漸分支增多,即生殖腺向雄性化發展,這個階段的鰻魚處於雌雄同體狀態。之後卵巢完全退化消失,而精巢組織充分發育,產生發育良好的精原細胞,直至形成成熟精子。此時,黃鱔個體已經轉化為典型的雄性。此時性腺排泄的是精子而不是卵子,這條鰻魚成為雄性鰻魚後也不會改變,它會作為雄性終生存在。

黃鱔性腺是位於腹腔右側的管狀器官。壹開始都是雌性,發生發展和性反轉的過程如下:

雌性期:卵巢外有壹層連接組織的被膜,是壹個充滿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母細胞的卵巢腔,卵直徑為0.08 ~ 3.7毫米..

第壹階段:卵巢白色、透明、細長。雞蛋是肉眼看不見的。顯微鏡下可見透明小的卵母細胞,細胞核大,細胞質少,卵徑0.08 ~ 0.12 mm,壹條體長5.9 cm,重0.4 g的幼鰻,解剖後可發現壹個小而透明的卵巢;8.2厘米長的幼鰻卵巢內充滿微小透明的卵母細胞。

II期:該期卵巢比I期略厚,卵巢白色透明。肉眼看不到卵粒,卵巢內充滿透明微小的卵母細胞,卵徑0.13 ~ 0.17 mm,全長小於15 cm的幼鰻卵巢多為ⅱ期。

第三階段:卵巢由白色透明變為淡黃色,肉眼可見卵巢內有許多微小的卵。在解剖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圓形或不規則的卵母細胞。許多卵黃顆粒沈積在細胞中。卵徑為0.15 ~ 2.2毫米,同時卵巢內有少量ⅰ、ⅱ期卵母細胞,ⅲ期性腺幼鰻全長為15 ~ 26厘米。

階段四:卵巢明顯粗大,卵母細胞也明顯增大,卵子大小壹致,顏色由淡黃色變為橙色。在解剖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卵粒充滿整個卵母細胞,細胞核逐漸向側面移動。卵徑2.2 ~ 3.4毫米,這壹時期的黃鱔全長10 ~ 30厘米,極少數可達40厘米以上。ⅳ期結束時,卵巢長度占鰻鱺體長的44.6 ~ 59.2%,平均為53.2%(從生殖孔至頭部)。

階段五:卵巢大,充滿橙黃色的卵,呈球形。卵徑3.3 ~ 3.7毫米,卵母細胞內充滿致密的卵黃球,細胞核向卵的壹端移動,卵在卵巢內已經遊離。

雌雄同體階段:大部分黃鱔在2齡後開始進入這壹階段,全長24.5 ~ 37厘米,有的可達45厘米以上。這個階段性腺囊增厚,卵巢逐漸退化,精巢逐漸形成。聯運開始時傾向於女性,後期傾向於男性。顯微鏡下有少量小的殘留卵,不會成熟,但逐漸退化吸收,分解成橙色絮狀物。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生精小管剛剛形成不完全。

雄性階段:大部分黃鱔在3歲或以上為雄性,部分在2歲轉化為雄性。未成熟的睪丸細長,灰白色,表面有色素斑點。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生精小管和不活動的精子。成熟的睪丸比以前大,表面有形狀不壹的黑色素條紋。顯微鏡下可見大量活躍的精子。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黃鱔性反轉的調查研究,可以總結為:體長小於200 mm的成年黃鱔為雌性;體長220 mm左右的成年人開始反轉;體長在360 ~ 380 mm時,雌雄個體數幾乎相等;380 mm以上,男性居多;530 mm以上,都是男性。然而,這種逆轉也受到環境條件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很可能在生物餌料充足的情況下,黃鱔的生長會加速,但在相同的生長期內會有超乎尋常的體長。

環境因素對黃鱔性逆轉的影響

在生產實踐中,經常發現雌鰻個體大,雄鰻個體小,說明誘導黃鱔性逆轉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水溫的影響

水溫的變化直接影響黃鱔生命活動的強度,也影響性腺發育的進程。黃鱔生活的適宜水溫為65438±05 ~ 30℃。當水溫低於15℃或高於30℃時,黃鱔食欲下降,攝食量減少,生長發育受阻。氣溫變化越快,溫差越大,影響越大。當水溫超過35℃或低於10℃或短時溫差大於5℃時,黃鱔性腺發育將停止。

pH值的影響

黃鱔適宜在中性或酸性水中生活。如果池水的pH值大於7,會影響黃鱔的性腺發育。當水池的pH值達到10時,黃鱔就會不耐煩,不吃東西。如果時間達到7 ~ 10天,皮膚就會開始潰爛,很快死亡。因此,新建的水泥池只有在脫堿後才能使用。用生石灰消毒水或換水時,要註意池水pH值的變化。

水深的影響

黃鱔的鰓退化嚴重,在水中僅靠鰓是無法呼吸的,需要借助胸鰭、鰭褶、口腔、咽腔、皮膚等輔助呼吸器官進行呼吸。在自然水中,黃鱔可以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即使水中溶解氧不足,也不會對黃鱔的生長發育產生太大影響。但在磚石池塘裏,如果水太深,鰻柱就會失去支點,無法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在長期缺氧的情況下,性腺發育過程延長。

聲音和光線的影響

黃鱔夜間潛伏,喜歡生活在安靜的水環境中,因此不適合在夜晚嘈雜光亮的路邊建造黃鱔池。實驗表明,性腺在夜間受到噪聲和閃光的刺激,發育速度緩慢,性成熟延遲。平均體長40厘米的時候,還是雌性。

性別比例的影響

在繁殖季節,純雌性種群會因為缺少雄性鰻魚而提前反轉為雄性。因此,經常發現非常小的雄性鰻魚。

飼養管理的影響

黃鱔主要以動物為食,食性雜。如果餌料質量高、新鮮、均勻、及時,性發育就快。如果餌料質量差,餵食不均勻,不及時,性成熟就會延遲。水質差、換水頻繁或流量大、溫差大都會延緩雌鰻的性成熟。

準確的性別鑒定是黃鱔人工繁殖的關鍵。體長、年齡、季節都不足以作為鑒定的標準,只能參考。鑒定壹般可以從形態學和生理學兩個方面綜合判斷。雌鰻頭小,無凸起,背藍褐色,無斑點,不跳躍,性情溫和。繁殖季節腹部隆起,呈橙色,有紅色橫條紋,離體卵巢輪廓清晰。雄性鰻魚頭上有壹個大突起,背上有斑點。繁殖季節,其腹部不腫大,但有血絲斑紋,生殖口紅腫。輕輕按壓腹部可擠出少量精液。